兵团知青过年探亲

范平平

如今的年代,不论你公事外出也好,旅游玩乐也罢,探亲访友也可,有人登上直上云霄的飞机,有人乘座快速舒适的高铁,更有人住进豪华气派的海上巨轮,现在的先进交通工具习以为常不足为奇。<div><h3>  但你乘坐过长江大河里运输(运载钢筋、水泥、黄沙)的大驳船吗?你有这个幸运的待遇吗?</h3><h3>那是江苏68届乒团知青享受的定制的待遇,回城过年探亲时专用的交通运输工具。</h3><div><h3><br></h3></div></div> <h3>  在69年的春季,江苏省(苏州、无锡、常熟、南通、镇江、常州……)等地一批68届16一17岁的少年学生,他们响应党的号召被安排到江苏的东北地区,在黄海沿海边那片人影稀疏、贫瘠荒凉的闭塞之地,成立兵团屯兵垦地,他们要与天斗,要与地斗、要与滩涂要钱要粮。</h3> <h3>  每年的岁末临近新年,中华民族最重视的新春佳节,不论是万水千山外的边远知青,还是千里迢迢內的江苏知青,以及其它各省市的知青,回城过年探亲的念想,如大自然的候鸟一般、魂牵梦绕归心似箭。春节回家成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希望,也成了中华大地上一道最忙碌、最隆重、最优美的风景线。</h3> <h3>  那年代的黄海沿岸那片滩涂荒野之地,偏僻闭塞根本没有交通道路,兵团领导为了让这些远离家乡的娃娃们能够全部安全回城与父母亲团聚,于是在苏北黄沙河畔租借了十几条大型运载货物的水泥驳船。</h3><h3> 每条船注明了开往"苏州、常熟、南通、无锡、镇江、常州……等地名,还分别标注了男性和女性的图案。</h3><h3> 那些年江北大地的冬天,在苍茫的大地上早已冰天雪地银装素裹了。回城的那天在港口码头上排满了一条条陈旧、简陋、空洞的水泥大驳船,船舱里阴暗潮湿,四周冰冷坚硬,驳船如一只只面目狰狞的怪物,张着厉口似乎要吞噬年少的兵团知青。</h3><h3> 一只40吨的驳船要装载50个知青,以及每人的行囊背包,狭窄逼仄的空间显得拥挤杂乱。航程需要三天三夜,不要说排铺睡觉,就是连坐都难找空隙。</h3><h3> 为了防风寒,运输部临时搭建了船舱蓬帐,在潮湿的船底铺满了稻草,在船艄围了个临时厕所,(里面放了二只糞桶)。</h3> <h3>  开船那天,船上彩旗飘飘,各个连队知青喜气洋洋扛着行李对号入船。岸边敲锣打鼓,大有明朝年间郑和船队下西洋,和郑成功率兵出征收复台湾的宏伟气势雄壮埸面。</h3><h3> 轮机船启动三声长鸣向团部告别,船队如同一排战舰雄纠纠气昂昂驰出港口,轮机船开足马力,烟囱冒着浓烟,螺旋浆卷起浪花水珠飞溅,翻腾起滔滔白浪向船舷分开,船尾暗流涌动拖着二条白花花的波浪向后疾速退去,轮机船拖着十几条大型钢质水泥驳船劈风斩浪,满载着鲜活灵动的兵团知青向江南城市蜿蜒缓缓而来。</h3> <h3>  三日三夜、船上没有饭菜供应,干粮棉被自备。当地老乡用面粉揉成的面团,再用棉籽油炸得油光焦黄,算是高档美食。面包饼干蛋糕那是奢侈物品,很少人吃得起。大多数人带了干硬冰冷的馒头或者煮熟的地瓜、玉米充当干粮。</h3><h3> 船上因为人太多、没有热水设备,只有冰冷混浊的江水无限量供应。航程时三天不能洗脸、洗脚、刷牙,洗澡更是做梦。但领导还是人性化管理,保证每人每天一杯热开水,以缓解人体的生命需要。 这些艰苦卓绝的待遇,兵团知青都能忍受克服,只是哀声叹气常常抱怨船队航速太慢,顶风逆浪时,尽管拖轮开足马力、黑烟直喷气喘如牛,但船速仍如蜗牛爬行,有几个知青狠不得缲拳捋臂上岸背纤。归心似箭的心情溢满表情。</h3> <h3>  船上默默等待是单调乏味、无聊枯燥、再加上拥挤,逼仄,嘈杂的空间令人产生烦恼、焦虑、压抑,为了消磨时间摆脫空虚,有人闲聊、有人磕睡、有人打牌、下棋,有人看书。也有人爬上舱面迎着寒风观赏两岸风景,在船头张开双臂顶着阳光体验着鸥鸟在江河翱翔的潇洒和快意。</h3><h3> 城市生长的知青大多喜爱文艺,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者居多。尤其那样板戏盛行的年代、家喻户晓滾瓜烂熟的唱词,一般人都能哼上几句,有的人还能象模象样唱上几段。还有许多小青年,对中国的乐器爱不释手,对西洋乐器也情有独钟。</h3> <h3>  这时,有几个兵团宣传队乐队的知青,从随身携带的背囊中取出自己喜爱的乐器,有笛子、二胡、吉他、小提琴、还有京胡和手风琴等,临时组合了一支小乐队在船舱中、吹笛拉胡拨弦拉开了埸子。</h3><h3> 当年时期、社会上流行的都是雄壮激昂的革命歌曲,对抒情委婉的情歌是禁止批判的。如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大海航行靠舵手"、"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藏族版的"在北京的金山上"、"北京有个金太阳"、"远飞的大雁"等等。还有电影插曲"我的祖国"红梅赞"""洪湖水浪打浪""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还有日日播放的革命样板戏……等等。</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起先开埸的是一曲高亢嘹亮,悠揚悦耳的笛子演奏巜远飞的大雁》美妙动听的笛声很有穿透力,它先在低矮狭窄的船舱内萦绕盘旋回荡,紧接着二胡、小提琴、吉他、京胡等纷纷投入了伴奏,汇成了一股气势恢弘、雄浑奔放的洪流,声波不甘环境的束缚冲出了舱口蓬帐,如风如云在船队上空飞揚回响,在天地间飘渺沉浮,在山水间环绕兜转。</h3><h3> "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捎个信儿到北京,翻身的农奴想念恩人毛主席……"。</h3><h3> 有人说:家乡是一支旋律温柔甜美的歌,它澄澈明净,它悠揚委婉、它扣人心弦。《远飞的大雁》歌词深情表达了人民热爱毛主席,但知青从婉婉旋律中寄托了自己,远方的儿女归家心切,借托大雁传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露无遗。</h3> <h3>  同样的心声抵达了每个兵团知青灵魂的殿堂……。</h3><h3>舱内刚才还吱吱喳喳、嗡嗡嘈杂的声音,一下子突然安静了。大家端坐正身抬起头、拉长耳朵注目凝神观听。</h3><h3> 人生的美妙境界是什么?这个问题因各人的爱好不同和文学水平不同,回答也尽不一样,但是在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沉醉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之中,当无形的音符在耳畔翩翩起舞,汇成激动人心的旋律,把你包围、把你笼罩、把你淹没,你就会忘记了人生的酸苦烦恼,你的心灵会变成一只鸟,轻盈地飞翔在乐曲的天空,你的灵魂会变成一条鱼,自由自在游弋在音乐的河流中……。</h3> <h3>  小乐队的乐曲和着船外的清风、和着蓝天飞翔的鸿雁、和着兵团知青全体的心声,激越雄壮的旋律在江苏苍茫的江面上空,如行云流水荡起回腸,蕩滌着每个知青的心灵,抹去了知青航程途中心里的烦躁,抚平了知青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留下了沁入肺腑的纯净和愉悦。</h3><h3> 船队在滔滔波浪滚动的江湖里前行,产生的颠簸与震动,使演奏增加了摇滾式的立体感觉,外面的风浪恰似在为知青们拍打着乐曲的节奏,为他们鼓掌、为她们庆贺。</h3> <h3>  此时的船舱里成了音乐的池塘,知青们沉浸在欢快的旋律之中。</h3><h3> 清朗的天空、哗哗的流水,激情澎湃的乐曲,空灵飘渺在船队上空盘旋萦廻、嬉戏追逐。</h3><h3> 紧紧连接在后面的女生船上的姑娘们,被激情的乐曲吸引、鼓动、撩拨,心里痒痒的按捺不住了,身不由己的跟着乐曲哼了起来,然而毛主席曾说过:"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一个二个四个八个十六个……,一条条小溪汇集成一股洪流,也不甘狭小的空间、清脆悠扬的天籁之声,飘飘忽忽飞岀了货舱,飞向了蓝天与乐队之音碰面、接洽、拥抱,和江面上的飞鸥、清风、暖阳一起翩翩起舞纵声歌唱。</h3><h3> 此时的小乐队的小伙子们,如打了鸡血针一样,神情显得尤为激动兴奋,因此吹拉弹拨格外卖力,这种隔船伴奏也显得格外珍贵、格外动听、格外神迷。</h3> <h3> 一曲暂停之际,忽然女生舱走出一个姑娘,她代表女知青盛情邀请小乐队过船伴奏,小乐队的小伙子受宠若惊激动万分,急不可耐要过船去。这时有几个爱热闹的人,认出她是兵团宣传队的演员,曾演出过阿庆嫂、李鉄梅,柯湘等角色,于是起哄要求人员交换,要她来唱几段京剧样板戏片断助兴,那姑娘倒也大方爽脆要求京胡伴奏,于是进男舱嘹开嗓子演唱了几段"沙家浜""红灯记"等片段,</h3><h3> 俗话说:"男女搭档、干活不累",尤其是风华初露的男女知青,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再加上花容月貌、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美女,有板有眼字正腔圆的唱功,男宾舱的小伙子们欣喜若狂、热情高涨,舱里传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脸庞上洋溢着兴奋欢乐的红光。</h3><h3> 而她们女宾舱的姑娘们,开始唱着唱着,后来不过瘾。有几个竟站起来,舒展优雅柔软的手臂,转动着婀娜身姿身形,和着乐曲翩翩起舞。琴声、歌声、舞姿汇成一曲人生乐土,使姑娘们忘记了航程的烦恼、枯燥、艰辛与酸苦……。</h3><h3> 后来二天,他们临时组合了巡船演出队,给单调乏味,艰辛难熬的旅程变得生动有趣,快乐愉悦,在知青的生涯中增加了精彩的一页。</h3> <h3>  中国知青一代,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一个特殊的年代,特制的人。特殊的群体特制的魂,特殊的经历特制的命。我们的知青一代可歌可泣,悲摧与辉煌同生,知青的一代令世界震惊,也令西方国家瞠目结舌、匪夷所思大惑不解。</h3><h3> 我们知青一代从豆寇年华青涩懵懂就抛却学业,背乡离井来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艰苦卓绝的山村荒原穷乡僻壤,用自己幼小的身躯、稚嫩的肌肤、单薄的臂膀、柔弱的双手把自己的血肉汗水,青春理想铸造在这片荒凉贫瘠落后的土地上,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创下了不可磨灭不朽的功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