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教育初心

JXY

<h3>《华严经》中有句经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本意是说,潜心修学者,在修学过程中,只有不忘记自己的最初发心,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善始善终。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申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告诫全党同志“不忘初心”,号召全党同志“继续前进”。“不忘初心”就是要我们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本意,才能有始有终地去完成自己的梦想。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不忘初心”的意念,一丝不苟坚持的初心,去除尘世间浮躁与诱惑,回归本初之美,向善之美。</h3><h3><br></h3><h3>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心中都有些梦想,希望成为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有约束感的教师,有责任感的教师,有上进感的教师,有奋斗感的教师,有专业感的教师,有亲和感的教师,有智慧感的教师。而要实现这一切,首要的就是不忘教育之初心。</h3><h3><br></h3><h3>  记得有这么一个真实的事。一位华人数学家,一夜成名。《自然》杂志网站5月14日报道,任教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张益唐最新证明,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在解决孪生素数猜想方面,张益唐的这一研究被认为在终极数论这个古老的数学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当他的老友哲学家、政论家胡平为他举行庆功宴,问及成功的原因时张益唐回答的只有四个字:“坚持下去”,并且觉得自己很幸运,幸运在于对自己热爱的东西能一爱到底。我想这个坚持就是源于张益唐的初心。原来,初心,就是在人生的起点所许下的梦想,是一生渴望抵达的目标。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时时不忘教育初心,方得育人始终。</h3><h3><br></h3><h3>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教育初心,纳兰性德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初心常常被我们遗忘,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在教学之路上走得十分茫然,常常以教授知识为中心、以灌输为基本方式,少了去仰望教育这个广阔星空;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已经不知道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走着走着就陷入到了教育的功利当中;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常常以分数去衡量一个学生,常常以一张试卷去评判学生,以致让学生的心灵物化和精神枯萎;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常常把自己处于至尊之位,教室站着的永远是教师,坐着的屈服的却永远是学生……</h3><h3><br></h3><h3>  杜威曾说,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毫无疑问,当我们用功利目标规范“生长”,其结果必然是压抑“生长”,实际上是否定了“生长”。须知,“生长”本身没有价值吗?一个想象大胆的人、一个性情完满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心灵温暖的人、一个灵魂丰盈的人、一个精神崇高的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难道不是既优秀又幸福的人吗?就算用功利标准衡量,这样的人在社会上难道不是更有希望获得真正意义的成功吗?只是,这样的教育要求我们不仅仅做一个教书匠,这样的教育要求我们付出更多心血,这样的教育更要求我们坚守和回归内心的平静,也就是保持初心。古人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做教师的都要有初心,要有高的目标,即便求上不成,也能收获其中。102岁的台湾老人赵慕鹤,在66岁退休以前,他的人生平淡无奇,但他初心不改,在大多数人认为日落西山、残阳暮照的时候,焕发“第二春”,98岁取得硕士学位,100岁时其书法作品被大英图书馆收藏,2012年以口述的形式出版畅销书,用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演绎一段又一段精彩。</h3><h3><br></h3><h3>  对于教育,我们的初衷是这样的:努力让每一个儿童富有爱心,心地善良,灵魂高贵、干净,对多样的世界秉持宽容与尊重;他热爱学习,有学习的愿望、热情与能力;他有自由的头脑,能有尊严地面对世界;他有丰富的心灵,服膺真理与崇尚智慧。当然,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异常复杂的。在父母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了不起的;在教师眼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一个谬论。我相信,教育不是万能的,“七分天生,三分教育”。但是,每一个儿童都有他的未来,你何苦那么担心他眼前的这点成绩呢?看得远一些吧,这是一位教育者应有的深邃!</h3><h3><br></h3><h3>  不忘初心,我们就得时时刻学深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正人先正己,为师先为人。岁月更迭,人们记住的无数教师,往往在于他们为人、为师的品格,坚守了自己,更赢得了学生无尽的尊重。在当前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教师的为人更显重要,只有严格坚守职业的底线、道德的规范,才可能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一生。不忘初心,我们就得时时把平等无私的爱充盈于心中。这种爱无关孩子性别美丑,无关孩子贫富贵贱,也无关孩子智力高低成绩优劣。温暖的、有温度的教育,拒斥人心冷漠、情感荒芜、精神迷失及道德失范,其最直接的体现,是教师内心丰盈、乐观向上,爱每一个孩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并全身心地挚爱教育事业,学校成为孩子们的乐土及自由成长的精神家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育人。</h3><h3><br></h3><h3>  “起始于辛劳,收归于平淡。”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从来都不会惊天动地,只能够润物无声;我们所肩负的使命从来都被抬到太阳和灵魂的高度,但绝大多数一辈子辛勤工作的老师却绝无可能像太阳那样受到万人景仰,像灵魂那样令众生匍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别人的孩子辛苦操劳,谁又能说这不是另一种伟大呢?</h3><h3><br></h3><h3>  我们的国家由每一个具体的人构成,而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些或渺小、或伟大的梦想最终汇聚成了整个国家的梦想。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不再错把欲望当作梦想,当我们每个人都不让梦想渐渐地被遗忘于青春,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不忘初心,我们教育的脚步才会越来越稳健,教育的脚印才会越来越厚实,教育的声音才会越来越宏亮!这也正是习总书记在《讲话》结尾特别引用了屈原的名作《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忠于初心、守住初心,我们才能够自豪地说,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中国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