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行的反思

老套筒

<h3>2013年底我因为偶然原因,对日本京都和奈良在二战期间幸免于美军战略轰炸一事,做过一点探索和调查。当时在网上仔细查找资料,详细了解了二战期间,美国对日进行战略轰炸以及核弹计划和使用的整个过程,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历史研讨文章。从那时起,就期待有一天去广岛实地体验和感受。2019年的日本之行,广岛自然被列在行程计划中。<br><br>近年来,每年访问日本的海外游客人数超过3千万人。每年去广岛的海外游客人数超过1百万人,游客数量排名前5的国家/地区是欧洲(21%),美国(13%),中国(9%),澳大利亚(8%)和台湾(8%)。统计表明人们来广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来到核爆遗址,见证和体会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和它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破坏力,以及和平的珍贵。<br></h3> 10月21日,我们从下关乘JR新干线抵达广岛。广岛日铁车站前有很多路公车和有轨电车可以到达广岛核爆遗址,我们选择了6路电车。20分钟之后,我们就看见了核爆遗址公园最著名的地标–广岛人称:原爆圆顶。 图1. 广岛日铁车站<br> 原爆圆顶是核爆后广岛唯一存在的建筑物,它是由一个当时在东京执业的年轻捷克建筑师简.勒泽尔(Jan Letzel)设计的广岛商业展览馆(原为广岛县物产陈列所)。战后它被政府保留下来,成为广岛核爆遗址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图2. 广岛核爆遗址 - 原爆圆顶 图3. 近距离看广岛核爆遗址 - 原爆圆顶 图4. 广岛核爆遗址 - 原爆圆心 (Hyprocenter)<br> 图5. 广岛和平公园元安桥 图6. 从元康河(Motoyasu River)的另岸看原爆圆顶 图7. 从元康河(Motoyasu River)的另岸看原爆圆顶之2 <div>1954年,在核爆遗址开始修建《广岛和平纪念馆》和《广岛和平纪念公园》,1984年建成,之后又经过多次重修。纪念公园里有包括著名地标原爆圆顶,慰灵碑,千纸鹤少女纪念碑等40多个/座各式纪念碑。和平纪念公园里的这些纪念碑及和平纪念馆都是在步行范围以内,很容易就能够找到。纪念公园和纪念馆是日本著名建筑家丹下健三(Kenzo Tange)设计的,它们为他在世界建筑界赢得盛誉。并不广为人知的是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另一个著名设计是1942年完成的《大东亚共荣圈纪念堂 - Greater East Asia Co-Prosperity Sphere Memorial Hall》。那个纪念堂原定建在富士山下,后来因为战争情况变化,其设计从未实现。</div><div><br></div><div>《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曾经有过很多争议,其中最主要的是《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和《大东亚共荣圈纪念堂》的设计和总体上非常相似,也有说法是设计中被加入了隐晦的军国主义元素。对于这些争议,由于我不了解《大东亚共荣圈纪念堂》的设计,也不具备建筑方面的知识,不能对此予以评论。我是在收集和了解广岛纪念公园和纪念馆的历史背景时,才从网上得知这些争议。<br><br><h3>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批准日本政府的申请,将原爆圆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当时有两个国家对此有保留-即不同意见,这两个国家是中国和美国。中国认为:该纪念碑可能被用来淡化受日本侵略的受害国在战争中遭受最大生命损失的事实。美国认为:这样一个战争遗址纪念馆会使人忽略必要的历史背景。</h3></div> 图8. 原爆圆顶为世界文化遗产(UNESCO) 图9. 撞击和平钟-祈求世界和平 <div>图10. 千羽鹤纪念碑 - 碑的顶上立着一个小女孩,高高举起一只纸折的仙鹤。这个小女孩是佐佐木祯子(Sasaki Sadako),她在核爆时2岁,12岁时得了白血病。通常的说法是:她满怀要活下去的信念,虔诚地用纸叠着纸鹤,深信叠完一千只纸鹤,便能恢复健康。故事的结尾有好几个版本:中国作家巴金听到的版本是她叠了1300只,但她还是去世了;维基百科上的版本是当她叠到第644只时,死神就降临了。</div> 图11. 千羽鹤纪念碑旁的日本小学生叠的纸鹤(网上照片)<br> 图12. 和平水池和慰灵碑 图13. 广岛和平公园慰灵碑 图14. 在广岛和平公园里的日本小学生 图15. 排成一线的慰灵碑和原爆圆顶,背后是和平纪念馆中轴线 <div>图16. 广岛和平纪念馆前的《风暴中的母子》及背后的祷告喷泉</div><div>(Statue of Mother and Child in the Storm & Fountain of Prayer)</div> 图17. 广岛和平纪念馆 图18. 广岛和平公园导游图 <h3>我们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步行走遍了和平纪念公园里所有重要的纪念碑和景点,必须承认日本人对历史遗迹的保存和保护做得很好。而且,这些纪念碑的设计确实是富有艺术感染力,它们能够使人设身处地地想象核弹爆炸的场景,眼前的实物介绍和脑海里所想象的核爆场景相互交叉和叠合,能够最大可能地唤起人皆具有的人类同情心。<br><br>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及和平纪念馆的主题是:广岛无辜,核弹邪恶,和平珍贵。做为一个基本了解二战和美国核弹计划的普通历史爱好者,我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里的感受和这个纪念公园的设计主题重合的只有‘和平珍贵’。我不认同日本人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所极力要表达的那种受害人心理,尤其是那种人为割断历史,将历史时钟的起点设定在核弹爆炸的那一刻开始的扭曲设计。<br><br>人们热爱和平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和忽视历史事实,我们应该看到和了解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和完整的历史。事实表明,人们的同情和怜悯是不能阻止邪恶的国家机器/利益集团和政治集团利用和操纵普通群众去实现其罪恶目的。无数的普通日本人在二战时期在日本天皇和军国主义集团的蛊惑下,成为日本帝国的帮凶和牺牲品。他们一方面是战争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战争的施害者;侵略和残害中国,韩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人民的凶残日本军队就是由他们组成。</h3> 我当天在微信Moments里发出的日志为:<br>几点观察:<br>1. 日本学校的中小学生参加广岛核爆所在地的课外活动的人数很多<br>2.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很多<br>3. 学生和游客有几对一的交流,特别是和欧美游客<br>几个事实:<br>1. 广岛核爆死亡人数估计为70,000–126,000 <br>2. 1945年3月10日的东京大轰炸总死亡人数字估计为10万死亡,4-5万人受伤<br>3. 冲绳岛日军战败时,平民死亡人数约为14.2万人。其中相当数量是受日军胁迫而自杀人数<br>4. 中日战争时期在中国死亡的平民人数为1千6百万人,中国军队死亡人数为3-4百万人<br>和平珍贵。但愿人类永远不会再使用核武器,但愿日本人民永远不会再被政治集团欺骗,卷入战争。<br><br>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当时在广岛核爆现场的感受折射出我对二战和广岛核爆的一贯想法,并没有受到很多和平公园渲染气氛的影响。<br> <div>从日本回来之后,我继续收集和了解广岛核爆的其他历史资料,包括广岛这个城市在战争期间做为日军重要战略要地,以及美军广岛核爆的调查报告和广岛和平纪念公园里的详细情况。在这个收集和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发现和自己有同样看法的人很多,我的感受和很多去过广岛的人的感受是一致的。我还在网上找到一个在日本京都一个大学当过两年访问教授的美国大学教授本尼迪克特·贾莫(Benedict Giamo)的文章《失败的神话:广岛和平纪念馆(The Myth of Vanquished: The Hiroshima Peace Memorial Museum)》。贾莫教授的文章非常仔细地分析了广岛和平纪念馆和纪念公园的主题和细节设计,包括其对历史回顾的片面性和忽视。他的分析说明了这些建筑的设计思想和背后的扭曲想法,以及纪念馆中所试图表现的与历史事实的巨大反差。读了他的文章后,让我感觉到专业学者和普通爱好者的区别。</div><div><br></div><div>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贾莫教授并不是历史学家而是社会学的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贫困和经济不平等。我想他或许也是因为去了一趟广岛和平纪念馆,结果心中颇有感受和不平。出于人的良知和对人为歪曲事实的本能厌恶,写成一篇非常专业的研究文章来指出和平纪念馆对事实的扭曲。因为他有社会学分析和研究的训练,所以可以很容易将分析方法应用到其他相似领域。</div> <h3>广岛在二战时期是日本军事和工业要地,以及重要的港口和交通枢纽。1945年6月在冲绳战役之后,负责日本南部防卫的第2总军(Second General Army)司令部迁至广岛的广岛城堡(Hiroshima Castle),广岛成为日本军部准备本土决战的日本南方大本营。第2总军下辖5个军(Army),以及8个师团(Division),8个旅团(Brigade)和2个守备队(Fortress Garrison)。日军在广岛有指挥和通信中心,以及大量军需后勤和武器给养仓库,军事人员有4万多人。第2总军是由长时间担任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的畑俊六任总司令。<br><br>因为广岛的重要军事位置,所以在1945年5月11-12日,美国曼哈顿计划的目标选择委员会(Target Committee)的会议所决定的核爆目标列表上,它排名第一。<br><br>据广岛市政府的统计,1945年广岛市区人口为340,000(包括40,000日军和50,000朝鲜劳工)。当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时,离核爆原点距离不到1公里的广岛城堡被完全摧毁,第2总军参谋部的大部分指挥,通信,后勤和作战人员当即死亡;驻扎在广岛的日军第59军,第5师团和其他作战部队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第2总军司令官畑俊六,因当时在广岛火车站,距离原爆点较远而得以逃生。<br><br>广岛核爆死亡人数,因为当时的情况混乱,所以统计结果有很大的不同。通常认为广岛核爆死亡人数为60,000–140,000。网上有据可查的是1946年美军战略轰炸调查报告(The United States Strategic Bombing Survey: The Effects of Atomic Bombs on Hiroshima and Nagasaki, June 30, 1946),其估计数字是70,000–80,000死亡,70,000受伤(说明:此数字自然不包括在1946年6月以后因放射病逐年死亡的人数)。死亡人数包括约20,000日军(约占死亡总人数的25%),其余为平民;平民死亡数字中包括10,000朝鲜劳工(约占死亡总人数的13%)。这些数据中,日军的死亡人数应该是比较准确的,因为军队人员的数据容易统计。<br><br></h3><div>广岛和平纪念公园里一共有40多个纪念碑,纪念核弹爆炸时的受害者以及与核弹爆炸有关的人和事物。比如说《朝鲜核弹受害者纪念碑》,《市民义勇军团纪念碑 – Volunteer Army Corps》,《广岛邮局员工纪念碑》,《煤炭公司员工的纪念碑》,形形色色的《原爆树木纪念碑》,以及纪念12个美军战俘死亡的《美军战俘纪念碑》。但是,没有当时以广岛为大本营的日本第2总军参谋部,通信,后勤,军需部门和大量军队仓库,以及直接驻扎在广岛的日军第59军和第5师团有关的任何纪念碑。也就是说,当时在军事重镇广岛驻扎的大量军事人员和军事物质,似乎从未存在过。2万多日军作战人员在核爆时死亡的事实,人间蒸发了。</div><div><br></div><div>为什么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里有各种纪念碑,但是没有日军第2总军,第59军和第5师团,或者是任何作战人员的纪念碑?这是因为和平公园和纪念馆的设计和建造者认为作为战争机器的日军官兵不应该被纪念吗?当然不是。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核爆时的广岛去军事化,要掩盖广岛当时是合理军事目标的事实。因此和平公园的设计主题就是为了突出和渲染广岛受害者的背景,游客能够在广岛和平纪念馆里所能看到和了解到的全是平民,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的故事,以及他们所留下来的遗物,包括书包,饭盒和小孩子的木履。而容易保留的军事物资,如枪支,火炮则完全没有踪影。任何关于太平洋战争的历史背景,当时广岛做为日本军事重镇,有大量日军驻扎和大量军用物质存储,并且是交通和通信枢纽的事实,所有这些日本军事人员有关的信息被完全掩盖。<br><br>这样无视历史事实,根据需要裁剪和装饰历史的做法,在一个封闭的社会里是很常见的,也是为我们所熟悉的。但是对于日本这样的一个相对开放的民主社会,也是这样操作,并且是有大规模的民众参与,整个社会几乎没有其他不同的声音,觉得那就十分扭曲。扭曲的不仅仅是事实,也包括人的思想和心理。<br><br><h3>个人认为:如果《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和《广岛和平纪念馆》将广岛核爆之前广岛军事重镇的地位和大量日军作战人员死亡的真实情况,以及太平洋战争后期和广岛核爆的历史背景呈现给所有来这里参观和回顾历史的日本年轻一代和各国游人,这样做的结果并不会弱化广岛核爆的悲剧意义,也不会使所有来到这里的游人对广岛因核弹爆炸失去的生命减少同情和怜悯。人们会得出同样的结论:生命珍贵,和平珍贵。</h3></div><h3></h3> <h3>在二战之后七十多年的时间里,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专家学者,对使用核弹来结束战争是否必要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2015年8月10日,《纽约时报》有一篇专题文章《对日本投下的原子弹,是正义还是罪恶?》文章征集了世界范围内几千个读者的回答。这些来信中,对于当年的美军投掷核弹一事,有的提供理由和解释,有的给予谴责和控诉。虽然整整70年已经过去了,时间已经为这个问题的思考提供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视角,以及更多的历史事实亦已澄清,但这仍然没能让人们对这个问题达成共识。<br><br>支持使用核弹的一方认为:核弹是最后造成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它迅速结束了战争从而避免盟国攻打日本本土将造成的双方军事人员和平民的大规模伤亡。<br><br>反对核爆的一方认为:核爆在军事是不必要的,而且它是违反道德和人性的,违反战争法和规则是战争罪行,是一种国家恐怖主义的行为。<br><br></h3><div>关于使用核弹的合理性或合法性的争论,在争论和回答问题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二战时期关于核弹爆炸广岛长崎的历史背景。以及需要了解1945年关于战争的国际法规则,和‘全面战争’的概念和意义。</div><div><br></div><div>全面战争(Total War)在维基百科上的解释为:全面战争是将任何与平民相关的资源和基础设施作为合法军事目标的战争,以及动用社会的所有资源用于战争,并将战争需求置于非战争需要之上。换一种说法:全面战争在使用武器,作战区域,作战人员,作战目标等所有方面,不受任何限制,无视所有战争法则。<br><br><h3>全面战争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这是非常极端,十分残酷的战争形式。二战时期,同盟国和轴心国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全面战争。其中,日军在其占领的中国华北地区,为了彻底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日意志和活动,实行“燼滅作戦”,即“三光政策 – 杀光所有所有平民(15-60岁的男子),烧光所有房屋和不能带走的物质,抢光所有物质”(Three Alls Policy - Kill all, Burn all, Loot all)。这种称之为“三光政策”战争就是残忍无人道的全面战争。二战期间德军包围斯大林格勒的战争,德军狼群潜艇大量击沉盟国的运输舰船也是全面战争。美军的东京大轰炸,广岛和长崎的核爆也是全面战争。</h3><br>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全面战争。是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轴心国挑起的一场对盟国的全面战争。虽然是全面战争,但是还是应该在有限度的国际法的规则内。</div><div><br></div><h3>在二战期间,战争各方所依据的战争法主要《日内瓦公约》和《海牙公约》。违反《日内瓦公约》和《海牙公约》就是犯下了战争罪。但是各个交战国之间的战略轰炸,包括核爆,在1945年并没有细致准确的国际法的约束。所以在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中,肆意轰炸敌方城市的行为被排除在战争罪之外,没有德国和日本的政府和军队官员因计划和批准这种行动而被起诉和判罪。在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之后,1949年的《日内瓦公约》增加了大规模屠杀平民是违反国际法,是战争罪。如有兴趣了解可以参见附录九,十和十一。</h3><h3><br></h3><h3>根据当时的各种有关法律的解释,很显然以1945年的各种国际法,包括《日内瓦公约》和《海牙公约》,以及《纽伦堡审判-Nuremberg Trials》和《东京审判-Tokyo Trials》所界定的战争罪(War Crimes)和反人类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都无法判定美军在广岛和长崎使用核弹是否违反国际法。<br></h3><div><br></div><div>在1945年2-3月的硫磺岛战役中,有6,800名美国士兵死亡,26,000受伤;日本士兵死亡人数为18,000。在同年4-6月的冲绳岛战役,有14,000-20,000名美军士兵丧生,38,000-55,000受伤,而日军的损失为77,000-110,000人,约150,000冲绳岛平民死亡。这两个战役,让美军认识到入侵日本本土的战争对于双方伤亡可能会高达百万。<br><br>题外话:美国政府在二战期间,在计划入侵日本本土的战役时,一共制作了150万枚专门授予伤亡将士的紫心勋章(Purple Heart)。结果由于在广岛长崎投下的两颗核弹,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还遗留有50万枚紫心勋章没有颁发。从那以后就再未重铸过紫心勋章,直到今天还有12万枚没有颁发。但愿美国永远不再需要重铸紫心勋章。<br><br>杜鲁门在接任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的当天(1945.4.12)才知道核弹的存在,4月25日才被战争部长亨利•史汀生(Henry Stimson)告知详情。<br><br>美国核弹的计划和准备是在1941年10月-1945年8月之间,最初是为了和纳粹德国争夺时间。爱因斯坦当时写给罗斯福总统一封他后来终生内疚和后悔的信,说服了总统同意在美国开始核能和核弹的研究。<br><br>1945年6月1日,由美国总统提议成立的核能临时委员会(Interim Commission-由战争部长亨利•史汀生,和律师,科学家,银行家和政府官员组成)决定:<br>1. 核弹应尽早对日使用<br>2. 核弹应使用于军事设施和战争工厂及环绕的建筑和房屋<br>3. 使用核弹时,无需事先警告<br><br>由于日本的军事工厂和设施多设在城市且与民房混杂,核能临时委员会的决定,使核弹用于轰炸日本城市成为可能。杜鲁门总统采纳了核能临时委员会的建议,做出了核弹轰炸包括广岛和长崎的5个目标城市的决定。<br><br>这个决定的第3项“使用核弹时,无需事先警告”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的提议,他的主要考虑是两点:一是因为无法保证核弹能够百分百的工作;二是因为不愿意让敌人知道核弹的存在。<br><br><h3>当时日本举国叫嚣“一亿玉碎”,日本军部还制定了《本土決戰計劃》。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在美军登陆时,在日军和日本平民大量死亡的条件下,大量杀伤美军。如果美军的损失数字超过了100万,美国的公众舆论就会就会倾向于停止战争,要求和平。这样,日本将能够在更有利的条件下结束战争。这说明日本人并不是真正想要“一亿玉碎”,他们知道双方的实力不能类比,他们只是想在最有利条件下结束战争。</h3><br>为了结束战争,杜鲁门总统当时有4个选项:<br><h3>1. 继续对日本城市进行常规轰炸</h3>2. 入侵日本<br>3. 在无人居住的岛屿上演示炸弹<br><h3>4. 将炸弹扔到有人居住的日本城市</h3></div><div><br></div><div>选择前3个选项的人都没有看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战争每天,每周和每个月给日本占领区,包括日本本土的人民带来的生命财产的损失。以中国为例,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人口大约是每个月减少100,000人。如果不迅速促使日本投降,每个月仅中国因战争造成的人口死亡数字就是一个广岛核爆死亡数字,这还没有考虑当时遭遇饥荒的日本占领下的东南亚国家的人口死亡数字,以及盟军官兵阵亡的数字。</div><div><br></div><div>作为美国近代唯一的两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总统之一,和一个通常被认为只有非常平庸经历的普通人,杜鲁门总统在这个时刻做出了二战中最重要的决定。正如他给自己的幕僚定下的准则:你们给我建议和支持,由我来做出决定。<br><br>他后来在回忆录中说:“作为美国总统,我负有决定性的责任,即决定是否首次使用这种武器。 这是我有史以来最艰难的决定。 但是总统不能回避棘手的问题 - 他不能推卸责任。<br>在与我们政府中最有才华的人讨论之后,经过漫长而虔诚的考虑,我做出了这个决定。<br>我决定使用核弹来迅速结束战争并挽救无数生命,包括日本人和美国人。<br>我当时决心尽一切努力,使这一令人敬畏的发现变成了促进和平与人类进步的力量。”<br><br>余下的就是历史。</div><div><br></div><h3>最后,在这里引用丘吉尔在1945年8月16日,日本投降的第二天,在英国议会的演讲中的一段话来结束这篇文章。(节选自《为什么我们要为我们的未来感到恐惧? Final Review of the War - Why Should We Fear for our Future?》- 丘吉尔)</h3><div><br></div><h3>有人断言根本不应该使用核弹,我无法将自己与这样的想法联系起来。六年的全面战争已经使大多数人相信,如果是德国或日本人发现了这种新武器,他们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用它来彻底摧毁我们。我非常惊讶那些非常有价值的人,那些自己根本无意前往日本前线的人,认为我们应该在入侵日本的绝望战斗和屠杀中牺牲100万美国士兵和25万英国士兵的生命,而不是投掷核弹。将来的人们将会对这些可怕的决定做出判断。我相信,如果他们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更加幸福的世界,那个世界没有现在这样的战争,那里盛行神圣的自由,他们将不会谴责我们这些生活在当今这个可怕和凶险的时代,为了他们的利益而苦苦奋斗的人。</h3><div><br></div><div>2019.12.21<br></div><h3></h3> <div><br></div><div><br></div><div>附录:</div> 一.&nbsp; 核爆原址《世界遗产 原子弹爆炸遗址》中文说明:<br>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美军B29轰炸机投下了人类史上第一枚原子弹。原子弹在距广岛县产业奖励馆东南方约160米,上空约600米处炸裂。建筑物严重毁坏,全烧,在馆内的人全部当场死亡。<br>可是,由于冲击波从上方几乎呈垂直方向冲击,使建筑物的一部分墙壁免遭倒塌。化为一片残骸的这座建筑物与残存在顶部的钢筋,能让人看出它是一座有圆顶盖的建筑物。<br>战后,广岛县产业奖励馆的残骸由于顶部圆盖的形状,不知不觉被市民称为“原爆圆顶”。<br> 二. 美国对日战略轰炸和核弹计划及使用年表<br>1. 1941.10.9 罗斯福总统批准核计划 - 曼哈顿计划<br>2. 1944.4 美国成立第20航空队,战略轰炸日本(Strategic bombing Japan) <br>3. 1944.12.18 美军第20航空队轰炸汉口<br>4. 1945.3.10 东京大轰炸(Tokyo bombing)<br>5. 1945.4.12. 罗斯福总统因脑溢血突然去世,副总统杜鲁门接替总统<br>6. 1945.6.1 美国核能临时委员会决定对日使用核弹 <br>7. 1945.7.16 第一颗核弹试验成功<br>8. 1945.7.26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宣言》发布(Potsdam Declaration)<br>9. 1945.7.29 日本军部向世界媒体发布公告拒绝《波茨坦宣言》的提议<br>10. 1945.8.6 第1颗核弹爆炸广岛(First Atomic bomb in Hiroshima)<br>11. 1945.8.9 第2颗核弹爆炸长崎(Second atomic bomb in Nagasaki<br>12. 1945.8.9 苏联对日宣战,出兵占领中国东北满洲里<br>13. 1945.8.14 宮城事件 – 防止日本昭和天皇裕仁的投降诏书广播军事政变<br>14. 1945.8.15 日本投降(Japan Surrender)<br> 三. 美军调查报告分析了核弹死亡原因,它主要分为三类:<br>1. 瞬间高温烧伤:20-30%。<br>2. 冲击波伤害: 50-60%。<br>3. 放射病: 15-20%。 <br> 图19. 美国广岛和长崎的核弹爆炸结果调查 四. 美军第2106号警告传单,其内容是:<br>请仔细阅读本传单,因为它可以挽救你及他人或朋友的生命。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传单背面列出的部分或全部城市将被美国炸弹摧毁。这些城市包含生产军事用品的军事设施的车间或工厂。我们决心毁灭它们-日本军事集团试图用来延长这场无用战争的的所有工具。但不幸的是,炸弹没有眼睛。因此,根据美国的人道主义政策,不希望伤害无辜人民的美国空军现在警告你撤离这些城市来挽救你的生命。<br><br>美国不是在与日本人民作斗争,而是在与奴役日本人民的军事集团作斗争。美国带来的和平将使人民摆脱军事集团的压迫,并意味着一个新的更好的日本的出现。<br>你们可以要求新的和优秀的领导人来结束战争,从而恢复和平。<br><br>我们不能保证只有这些城市会遭受攻击,但是这些城市,部分或全部,是在遭受攻击的城市名单之中,因此请注意这一警告并立即撤离这些城市。<br> <div>图20.美军轰炸日本的警告传单(LeMay Bombing leaflet)-</div><div>美军在核爆广岛和长崎之前,没有警告日本关于核弹和将使用核弹。不过美军在1945年7月,在包括广岛和长崎在内的33个城市投下了3000万张警告传单。图20为 美国OWI(US 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公告第2106号的正面,传单背面的文字如上.</div> 五.关于中国对美国在广岛和长崎使用核弹的看法<br>基本上以2000年为界。之前,中国政府以及其所属媒介,对其持反对态度。如人民日报1965年的报道《控诉美帝罪行 不许广岛事件重演》以及1985年的报道《长崎和平行》。如今中国媒体和社会各阶层对核爆的态度已经改变。现在的观点为指出日本政府借由核爆來强调日本是二战受害者,淡化日本侵略者的身份,並借此掩盖日本犯下的战争罪行。如人民网2015年的文章《日本核爆受害者之子:核爆根源是日本的战争加害》<br> 六. 关于《日本人民将举行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br>从1955年起,《禁止原子弹氢弹和争取世界裁军大会》每年都在日本东京和广岛等地举行。中国政府从第一届开始,每年都派代表团参加。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1955年人民日报的信息:<br>《日本人民将举行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我国人民团体决定应邀派代表团前往参加 <br>新华社二十八日讯: 今年八月六日为日本广岛遭受原子弹轰炸十周年纪念日,日本各界人民将于八月六日至十五日在广岛和东京举行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该会筹备委员会并邀请外国代表参加。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曾于六月十七日和七月一日连续接到该会筹备委员会发出的邀请信,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也分别接到日本国民救援会、日本工会总评议会、全日本妇女团体联合会关于参加广岛大会和访问日本的邀请信件。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等各团体已协商决定派遣代表团前往参加。代表团组成人员如下:刘宁一(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成仿吾(教育家、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赵朴初(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谢冰心(女,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陈体强(法学家、中国政治法律学会理事)。<br> 七. 巴金1980年的广岛之行的散文<br>过去在中国,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许多中国政府支持反对原子弹和氢弹的新闻,以及作家和各界人士写的支持广岛人民反对核武器的各种文字和诗歌散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作家巴金1980年的广岛之行的散文。<br><br>巴金散文节录开始:<br>……现在我终于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我生活在广岛人的中间。我呼吸着少尘土的清洁空气。在安静、宽敞的现代化旅馆里住下来以后,我们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在原子弹爆炸中心的废墟上建设起来的和平公园,我们把鲜花扎成的花圈放在悼念受难者的慰灵碑前,站在那里默哀行礼。是在一个明媚的春天的下午,公园里绿草如茵,樱花盛开,孩子们在草地上游戏,不停地发出欢笑。成群的鸽子从容地在草间找食物,同孩子们友好地在一起。马鞍形大纪念碑下面有一个石箱,箱里存放死者的姓名簿,箱上有三行文字,译成中文就是:“安息吧,过去的错误不会再犯了。”这碑文据说是广岛大学一位教授在一九五二年写的。我默念着碑文,我的脑子里闪现了三十五年前那些可怕的情景,……<br>三十五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火海,今天面对着慰灵碑我还有口干的感觉。抬起头我望见了当年产业奖励馆遗留下来的骷髅般圆顶建筑物,这是惟一的旧时代的遗迹,只有它是人类历史上这个大悲剧的见证。在慰灵碑后面隔着水池便是“和平之灯”,两只象征性的大手捧着一只杯形的火炬,火是一九六四年八月一日点起来的,而且要燃下去,一直到世界上没有了核武器的时候。火熊熊地燃着,池子里现出火炬的倒影。火在水里燃烧!这不灭的火就是广岛人对和平的热烈愿望。<br>千羽鹤纪念碑下面挂着全国儿童折好送来的无数的纸鹤,我取下一只蓝色硬纸折成的小仙鹤放在袋里带回中国,可是今天我却找不到它了。难道它飞回了广岛?纪念碑是为了悼念受害的学生和儿童建立的,是全国儿童捐款建造的。碑的顶上立着一个小女孩,高高举起一只纸折的仙鹤。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两岁小女孩当时受到原子辐射,十年后发了病,她根据过去的传说,相信自己折好一千只纸鹤,就能得到幸福、恢复健康。她在病床上一天一天地折下去。她想活。她不仅折到一千只,而且折到了一千三百只。但是她死了。<br>和平纪念资料馆就在前面,在那里我们停留的时间不长,因为接下去还有别的活动。我只是匆匆地看了几个部分,那些鲜血淋淋的“资料”我早已熟悉,而且从未遗忘。我这次不是来挖开记忆的坟墓,找寻痛苦的。我走过和平大道,两旁葱郁的树林是从日本各地送来的;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广岛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它们是世界各大城市儿童送来的礼物。我在广岛看到的是活力和生命。……主人要我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感想,我用不太灵活的手指捏紧日本的“软笔”写了下面的两行:<br>全世界人民决不容许再发生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的悲剧。<br>世界和平万岁。<br>这两行文字并不曾表达出我复杂的思想感情。静夜里我在大饭店十二层楼窗前一把靠背椅上坐了好久,没有一点噪音来干扰,我想起许多事情。我想到了我们的十年浩劫——人类历史上另一个大悲剧。我不由自主地低声念起了慰灵碑上那一句碑文:“安息吧,过去的错误不会再犯了。……我的眼睛润湿了。我坐到靠墙的小书桌前写我四天后在京都“文化讲演会”上的讲话稿《我和文学》。……<br>巴金散文节录完。<br><br>评议:巴金的感受应该是世界上大多数善良人们,在没有考虑历史关系,孤立地看广岛核爆事件的自然反应。不过因为他是作家,他的感受比普通人要更加深化。个人认为,巴老写这篇散文是在1980年代,那时人们的思想受媒体影响很大。如果他老人家今天还在,他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br> <div>八. 当今国际社会对核武器的态度</div><div>自1945年广岛核爆以来,以联合国为基础制定和签署的两个重要条约与核武器有关。</div><div><br></div><div>其一是1968年开始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现在共有19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世界上只有5个国家不是它的合约国,它们是印度,以色列,巴基斯坦,北朝鲜和苏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由三个部分组成:<br>1. 防止核扩散<br>2. 销毁核武器/核裁军<br>3. 和平利用核能<br>条约中关于销毁核武器的条款非常模糊,只是陈述拥核国家应该对此进行具有诚意的谈判,并没有任何时间,数量规定和限制。今天,5个核大国仍然拥有22,000个核弹。应该说在可预见的将来,拥核国家自行销毁核武器/核裁军是不会实现的。</div><div><br></div><div>其二是2017年开始签署的《禁止核武器条约 - Treaty on the Prohibition of Nuclear Weapons》,共有122个国家赞成, 1票反对(荷兰),1票弃权(新加坡),69个国家未投票。未投票的国家包括所有核武器国家和所有北约成员国(荷兰在外),以及澳大利亚和日本。截至2019年11月,122个赞成国家中已有80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其中34个国家批准了该条约。容易误解和产生歧义的是世界上共有122个国家赞成这个条约,但是其中只有80个国家签署了条约。而这80个签署国家中,只有34个国家的政府机构,比如说议会,批准了条约签署。<br><br>意味深长的是世界唯一遭受核武器攻击的国家-日本,多年来政府和民间都在大力呼吁在世界范围内全面禁止核武器,并且不是拥核武器国,但是它并没有签署的《禁止核武器条约》。广岛和平公园的主题就是将核武器描绘成罪恶,是邪恶的产物。是和平的死敌,这和日本政府不签署的《禁止核武器条约》立场是相互矛盾的。当然,日本不签署《禁止核武器条约》是有其他政治因素,这不是我想讨论的范畴。<br><br>没有一个拥核国家签署的《禁止核武器条约》,显然不可能阻止核武器的使用,不过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的行为会受到国际上的反对和谴责是无疑的。<br></div> <div>九. 关于战争法则</div><div>1945年的战争法主要是主要根据是《日内瓦公约Geneva Conventions》和《海牙公约Hague Conventions》,其中《日内瓦公约》最重要的修订和完善是在1949年。其主要内容为:<br>1. 保护战场上敌方伤病作战人员<br>2. 保护沉船敌方人员<br>3. 保护和善待敌方俘虏<br>4. 战争期间保护平民 (1949年增加的)<br></div> <div>十. 关于空袭轰炸的战争法</div><div>1907年的《海牙公约》对空袭轰炸的规定为:<br>第25条:禁止以任何方式攻击或轰炸未防御的城镇,村庄,住宅或建筑物。<br>第26条:进攻部队的指挥官必须在开始轰炸之前,要尽力警告敌方当局。<br>第27条:在围困和轰炸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步骤,以尽可能地保留专用于宗教,艺术,科学或慈善用途的建筑物,历史古迹,医院,以及收集病人和伤员的地方吗,当其并未用于军事目的。被围困者的责任是用明显的标志指示这些建筑物或地点的存在,并应事先通知敌方。<br><br>说明:或许是由于《海牙公约》对空袭轰炸的条款比较模糊,比如说在战争中‘没有设防’的城市严格来说是几乎不存在的。以广岛为例,它在1945年是日军第二总军指挥中心所在地,城区一共有4万日本作战人员,包括5个大口径防空火炮的阵地。<br></div> <div>十一. 关于反人类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div><div>反人类罪是1920年首次提出的。为了保护人权,国际社会在1998年订立,2002年正式生效的反人类罪的规则《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其核心内容如下:在任何时候,包括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实施的谋杀,种族灭绝,奴役,酷刑,驱逐出境和其他不人道行为,或以政治,种族或宗教为由在法律定义内的任何犯罪行为。</div><div>随便说一句,中国,以色列和美国是这个规约的反对国,都没有参加这个规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