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和 尚 与 慈 化 寺

邱彬

<h3>   </h3><h3></h3> <p> 彭和尚与慈化寺(原创)</p><p> 作者 : 邱 彬</p><p> 彭和尚,原名彭莹玉,别名彭国明、彭 明,江西宜春慈化人,是元末农民起义的重要领袖。他出身农家,因家境贫穷,一出生便舍与慈化寺一彭姓和尚为徒,十岁便剃度入寺为僧。他深谙佛法,熟悉草医草药,常给附近村民看病疗疾,并宣称自已是佛祖转世,利用传道和替村民看病的机会,组织成立白莲教,领导农民起义抵抗元朝封建压迫。</p><p> 1338年,彭和尚与门徒周子旺在宜春发动农民起义,建立了大周国政权。由于准备工作不周全,势单力薄,没有外援,起义失败、周子旺牺牲。彭和尚被迫远走淮西,仍积极宣传和组织反抗元朝压迫统治。他一边组织农民起义的筹备工作,一边大量吸收贫苦农民和有识之士为门徒,一时之间,彭和尚的门徒遍及江淮大地。据说,在豪州(凤阳)皇觉寺当小和尚的朱重八在行乞途中亦拜在彭和尚门下为徒。</p><p> 1351年,彭和尚和邹普胜为响应刘福通率领的农民起义,推举徐寿辉为大首领,并于湖北蕲水(今浠水)建立农民政权,彭和尚任军师。农民军迅速攻占了湖广、江西等地。1352年,彭和尚与项普略率农民军攻陷江州(九江)、饶州(波阳)、信州(上饶)等地,被农民军的天完政权任为江南参知政事。</p><p> 彭和尚领导的红巾军纪律严明,劫富济贫,多方打击了元朝政权在江南的统治。</p><p> 1353年,在攻打瑞州(高安)的战斗中,彭和尚不幸牺牲。但其中另有一说,彭和尚是在攻打徽州(歙县)或杭州时遇难。</p><p> 1351年红巾军起义时,郭子兴率领的一支农民军攻占了豪州(凤阳)并自封为元帅。朱重八与儿时伙伴汤和随机加入了红巾军郭子兴的部队。那一年朱重八25岁。 由于朱重八有勇有谋、作战勇敢,很快就得到郭子兴的重任和赏识,郭子兴并将自已的养女许配给朱重八为妻(即后来的马皇后)。此时,朱重八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p><p> 1356年,朱元璋率部攻陷集庆(南京),并将集庆改为应天府。朱元璋听取谋士朱升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所率农民军实力大增。1363年,朱元璋在刘基的协助下,率大军与起义军另一主要将领陈友谅(据传为彭和尚大徒弟)在鄱阳湖大战,用火攻取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p><p> 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被推举为吴王,史称西吴。张士诚(彭和尚二徒弟)盘踞两湖、川南一带,史称东吴。1367年,朱元璋所部攻陷两湖,张士诚兵败平江被捉,拒不投降,被乱棍杖毙。</p><p>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正式登基称皇,国号"大明",年号"洪武"。</p><p> 朱元璋登基之后,北上出击,攻陷北京,推翻了元王朝的统治。文治武功,天下大定。闲遐之余,就想起了他曾经的师父彭和尚。彭和尚到底是死是活,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说他没死吧,近二十年一直销声匿迹,不知所终;说他死了却一直没人见到他的尸身下落。特别是在鄱湖大战中,朱元璋总觉得彭和尚在陈友谅的大军中出谋献策。陈友谅死后,又不见了彭和尚踪影。攻打张士诚时,张士诚口口声声说师父对朱元璋很是失望,令朱元璋气忿难平。经与谋士刘基和心腹部将汤和商议,决定到江西一行,探探彭和尚的生死究竟。</p><p> 于是,朱元璋率着刘基、汤和及几十位内侍,悄无声息离开了应天,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江西。他们经信州(上饶)、绕豫章(南昌)、进瑞州(高安),一路逶迤悄然而行,均未惊动当地官衙和驿站。在瑞州稍作停留,由刘基去向过去的同僚打听一下情况,因刘基曾经任过瑞州县丞,去打听消息不会引起大的轰动,经刘基走访一些旧识同僚均一无所获。众人只得一路向西,直奔宜春慈化而去。经万载、株潭,直抵慈化。一路的明查暗访,均未打听到彭和尚的任何消息,令朱元璋心中不免忿忿不平。到慈化后,一行直奔南泉山普庵禅寺(即慈化寺)而去。慈化距宜春约7O公里,扼湘赣边陲要冲,素称吴楚之咽喉。南泉山是江西名山,是江右佛教大道场之一。慈化寺鼎盛时有殿堂十座,房屋200多间,占地六万多平米,僧众千人,是宜春最具历史意义的文化遗产之一。</p><p> 一进普庵禅寺,朱元璋即被山门上方悬挂的"海阔天空"横匾所吸引,不由嘀咕了一声"好大的口气"。刘基等人无从回答,只好默不作声。慈化寺的方丈接待了朱元璋一行,刘基直接向方丈打听彭和尚的下落。方丈愣了一下回答说"师兄己走啦"。"去了哪里"?"就在后山"。于是,刘基等人在僧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后山,只见一座新坟立在那里,坟前并无碑牌。刘基略有疑虑的问带路的僧人"这就是彭和尚的坟墓","正是"。刘基、汤和等人返回方丈清室,朱元璋与方丈正在唇枪舌战地打着机锋。"彭和尚是你什么人"?"师兄","那普庵又是你什么人"?"也是师兄",那你一百多年前就降生了","否!那是我隔代师兄"。古语云:长兄如父,师兄代师授艺,受师兄一日之恩,则终身为父也"。听闻此语,朱元璋面有赧色。</p><p> 汤和等人见朱元璋与方丈谈兴正浓,就悄悄带人抄着工具往后山一探那尊坟墓的真假。</p><p> 方丈又语:"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慧能大师语)</p><p> 朱元璋答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神秀大师语)</p><p> 方丈语:"心底清静方为远,退步愿来是向前"。(布袋和尚语)</p><p> 朱元璋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诗)</p><p> 方丈接语:"佛在灵山莫求远,灵山只在汝心头"。</p><p> 朱元璋接答:"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处尽红尘"•。</p><p> 两人对答至此,己是一团和气。恰好瞥见刘基捧着一张白宣纸进来,朱元璋己是明白是一无所获了。刘基笑对朱元璋道:既然来到江西,理应给江西、给慈化寺留下一点什么!</p><p>朱元璋此时也被慈化寺的雄伟规模和众多僧人在寺中穿流不息而感到吃惊,又从方丈手中观摩到了普庵寺的印肃禅师(即普庵禅师)用自己的鲜血和着金粉、费时三年写就的《加颂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和《释加如来密行化迹全谱》等佛传经典,不由脱口而赞"果真是天下第一禅林"。于是从刘基手中接过白宣纸,平铺台案,大笔一挥,"天下第一禅林"几个大字飘逸地落在宣纸上,落款时略略迟顿了一下随笔写下了"国瑞题、洪武二年X月x日"。这样既保存了皇上的体面,又不失为当朝的事实。写毕,稍一停顿,望了一下四周说:"找块木板来,给彭和尚也立个牌位吧"!方丈一听不由大喜,随手在后殿佛堂的栅栏处拆下一长形木板,随手一斫,两头平整如锯断一般,递与朱元璋,朱元璋微一踟蹰,随之写下"彭和尚之墓位、重八立"。写完之后,毛笔一掷,仰天大笑,带上众人,加鞭扬马而去。</p><p> 至此,彭和尚之生死己成定论,任谁也不再敢胡言乱语。彭和尚的生死,世人已不再关心,倒是朱元璋的慈化一行,给三苗之地的慈化带来了莫大之喜,从此之后,往慈化寺烧香拜佛之人络绎不绝,"天下第一禅林"的名气传遍五湖四海,普庵禅寺和慈化的名声也传遍世界各地,世人对慈化、对普庵禅寺怀着无比的崇敬之心。这真是:</p><p> 江右佛地慈化寺, </p><p> 第一禅林世人知;</p><p> 玉磐梵音催人醒,</p><p> 晨钟暮鼓声入微。</p><p> 观山观水观禅林,</p><p> 悟天悟地悟禅理;</p><p> 听音赏月心清静,</p><p> 万象归宗有玄机。</p><p><br></p><p> 写于2OI9年12月2O日于宜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