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展风采,教研促发展——北辰小学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疏影横斜

<h3>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近日,北辰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教研活动<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每位老师积极参与,</span>在教学展示和研讨中,不断反思总结,共同成长。</h3> <p>  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王漩、魏曼、井忠艳、沈媛媛、吴莹、郭亚楠六位青年老师进行课堂展示,张俊主任主持研讨活动。</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u>课堂展示</u></b></h1><p><br></p> <h3>  王漩老师首先执教《大禹治水》一课,王老师遵循儿童的学习认知规律,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围绕“大禹是如何治水的?结果如何?”这一主问题进行读书思考,感受大禹的英雄形象。学生不仅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同时受到情感熏陶。</h3> <h3>  魏曼老师执教《画》一课,注重调动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魏老师利用“识字魔方”“变魔术”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理解诗中的反义词。魏老师还为学生准备了“金话筒”,学生读得更加投入,课堂妙趣横生。</h3> <h3>  井忠艳老师呈现的是《狐假虎威》一课,井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狐狸和老虎神态、动作的词语,指导学生通过比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以演代教,学生轻松领悟课文内容。井老师在写字环节进行细致指导,写字教学扎实有效。</h3> <h3>  沈媛媛老师执教《狐狸分奶酪》一课,从儿童立场出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识记“嚷”“瞧”等生字,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心理,走进文中人物,将“读”落到实处,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课堂充满情趣。</h3> <h3>  吴莹老师执教《掌声》一课,吴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文中的“两次掌声”切入,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感受“掌声”带给英子的影响。并抓住“掌声”,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说话练习。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达成了人文目标。</h3> <h3>  郭亚楠老师执教《项链》一课,郭老师抓住低年级学生特点,教学语言生动优美,极具亲和力,课堂氛围轻松愉悦。教学设计精巧,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叠词,培养学生语感。采用图文并茂、触摸实物的形式,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海边的美景,享受审美乐趣。</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u>研讨提升</u></b></h1><p><br></p> <p>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第一阶段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张俊主任及时组织开展了第一阶段研讨会,会上老师们畅所欲言,不仅肯定了六位老师课堂展示中的亮点,而且提出了可以提升的地方和改进建议,研讨氛围十分热烈,扎实有效。</p> <p>  张俊主任强调,语文教学要站在“儿童的立场”,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一是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在合适的时候进行范读;二是要更加重视写字教学;三是在备课时,不仅要在教材解读上下功夫,还要重视备学生,使自己的评价语更有针对性和激励作用。</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一阶段教研结束后,青年老师们根据第一阶段的不足,进行改进。第二阶段由吴思薇、闫慧颖、陆淑娟、李婷婷、孔梦迪和陈彤六位青年教师分别进行课堂展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u>课堂展示</u></b></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吴思薇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课。课堂生动有趣,尊重低年级学生思维方式,并通过表演的形式,内化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上仿佛出现了一只只动脑筋的小乌鸦。</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闫慧颖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四年级《西门豹治邺》一课。由主问题“西门豹是如何惩治坏人的?”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一步步代入人物品质。在课堂中一次次引导学生体会人物角色心情,进行个性化朗读。</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陆淑娟老师执教中华传统意象课《仓颉造字》。汉字离学生生活很近,可是造字又离学生看似很遥远。陆老师通过图片、视频、讲述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仓颉造字的原因和过程。并且通过游戏猜猜这些字念什么,及时检测了课堂成果并增加了趣味性。</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李婷婷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文章由主问题“青蛙通过哪些朋友的帮助写完了诗?”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李老师妙语连珠,学生们的语言也生动有趣,课堂上多次响起轻松的笑声。</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孔梦迪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一课。孔老师通过板书,为学生建构了一个全文的整体框架。并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问句的奇妙。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学习效果突出。</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陈彤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由课题质疑引入对于文章的学习。通过“为何难忘”“如何欢迎”“怎样欢度”“欢乐场面”四个板块进行教学。重视学生朗读,并及时给予评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u>活动总结</u></b></p><p><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六堂课结束后,语文组又及时组织了研讨。张主任肯定了第二阶段的青年教师的努力。对于上一阶段提出的问题,在六位老师的课堂上都看到了进步。针对两个阶段研讨,语文组全体老师看到了不足,明晰了方向。</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听、说、读、写的训练要落到实处。语文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加强基本功的训练。</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青年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磨练,语文教学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