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颠,字残人,号半狂。1934年生,原籍河南巩义,现定居于洛阳。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杂志专业画家,洛阳醉墨轩画廊主人。 李颠先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积数十年之经验创钢丝皴法,运用于泼墨、泼彩的山水画中,更增其浑厚、古拙、典雅之情趣。先生尤善焦墨山水,每一幅画都可看出他既入古又出新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并多次参加围内外大、中型画展,深得各届人士好评。其作品享誉国内外,被日本、法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友好人士收藏。<div><br><br></div> 《中国书画报》、《神州》杂志、《河南日报》、《洛阳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其作品进行过专题报道。2004年,李颠先生以70岁的高龄,集三年奋笔,绘55米山水精品长卷《中华山河颂》,时值国庆五十五华诞之际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中国书画报》评日:“作品气势磅礴、雄伟险奇”。<br><br>2006年6月,他在首届“盛世中华”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赛中又荣获一等奖。<br><br>2012年被文化部授予“焦墨山水大师称号”<br><br>2012年《万里云山入画图》被全国人大会议中心收藏。<br><br>2016年北京宋庄当代艺术品拍卖李颠8平尺作品《河山万里》最终以380万元成交,刷新个人成交记录<br><br>开创焦墨钢丝皴法用焦墨画出白云流水,填补焦墨空白,李颠使残缺的焦墨山水变得完整 为什么要关注李颠?关注他的焦墨山水创作?这其中原因很多。主要有三个:一是中国画坛自黄宾虹、张仃以后,焦墨山水创作后继乏人,呈式微之势,需要关注。二是李颠的焦墨山水创作,根基深厚,走的既不是纯粹学院派的路子,也有别于江湖草根画家的笔墨范式,他有自家面目,值得关注。再一个就是他确确实实值得关注。如果我是画商或是藏家,我必定是会见到李颠的画便收。有一天他的画,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均会赶超黄宾虹,也未可知。因为李颠的焦墨山水古今一绝。更况且焦墨画本身就是绝路逢生的东西,一个很难掌握的东西。能画出白云,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五千年来第一次有人用焦墨画出了白云。那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李颠大师作品的价值不可估量。 李颠先生的焦墨山水,在中国传统焦墨山水画的笔墨、章法、画势、意境的基础上,突破了黑白两极的极限,不但画出了两极之间的灰色,而且还画出了白云和流水。那白云是有厚度、有生命、有香气的;那流水是有性情、有声响、有故事的。总之,它们都是活生生的,都是自自然然的,仿佛是本来就有的。 四十年前,焦墨山水大师张仃先生用焦墨画出黑与白两极之间的灰色。在焦墨山水画中,自古以来,灰色调子从来没有出现过,过去的灰色调子都是墨用水调了以后,才能表现出来,这是人们的公论。张仃凭借手上的功夫,用焦墨画出了灰色调子。张仃这一创举震动了整个画坛。<br><br>李颠先生很激动,对张仃先生说:我要用焦墨画出白云来。不但要用焦墨画出白云,还要画出白云气韵的动感。<br><br>张仃先生说:白云的渐变,用焦墨太难把握了,从古至今没有人做到过,你就不要做这种无谓的努力了。<br><br>二十年后,李颠先生做到了,用焦墨画出了白云的变化莫测。<br><br>李颠的云,翻滚流动全靠焦墨灰色调子的渐变。<br><br>可惜,张仃大师已经不在了。<br><br>焦墨山水两个重量极的人物还有很多很多话没有说。<br><br>在他们之前,还没有人能够画出灰色,更没有人能够画出白云。<br><br>所以人们一直认为焦墨山水是残缺的艺术。 他用了足足二十年的时间,不断探索,在吸取国画养分的同时,借鉴西洋画法中的光影和透视技法,最终使白云从平面走向了立体,从静止走向了奔腾。<br><br>李颠画出了白云,填补了空白,举世震惊。<br><br>李颠使残缺的焦墨山水变得完整了,也使焦墨山水真正成为了一个画种。<br><br>可是张仃已经不在了。此刻李颠大师的万般悲喜说与谁人听?<br><br>现年84岁的李颠先生独坐焦墨山水画的绝顶之上,看云起云落,看四时轮转,看沧海桑田,看人生潮起潮落。<br><br>李颠先生认为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br><br>这就是大师,永远都不会自满,永远都觉得所有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耳。所有画家都有可取之处,唯我自己需要不断学习。<br><br>也许在人们看来李颠是寂寞的、孤独的,是高处不胜寒的。可实际上他一点也不孤独,他已与天地人生相融相合,宇宙万物皆是他的知己。他可以随意地将天地古今、山水云树、人情物性融于一体,然后只用焦墨大开大合、气壮山河地表现出来。看着他的山水,我常常有一种壮烈之感。可以说他所画的已不是山水,而是大师之精、气、神在焦墨山水这一艺术形式上充分地自我表现,是与大自然深度融合之产物。已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div><br></div><div><br></div><div>本文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