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STEM科学教育”名师工作室活动 12月19日,微冽的寒风吹不散海门科学教育人的热情,海门市“STEM科学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及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的科学教师齐聚新教育小学,共话课堂革命。<div><br></div> 上午第一节课,特邀专家江苏省特级教师曾宝俊带来了指导课《古画中的桥》。曾老师带领五年级的孩子们,欣赏古画,带着科学的眼光从山水画中寻找各种各样的桥。通过给古桥命名,分析古桥造桥技术的活动,让孩子们从设计、备料、施工等方面认识到古人造桥的匠心独造;通过合作搭桥,孩子们体验了编木拱桥的神奇。 随后,曾老师不辞辛苦,又作了《HQ——小学STEM实践能力内涵解读》的报告,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名词:HQ(手商)。曾老师通过对中国目前STEM教育的现状分析,让大家都认识到,我们的科学教育真的是“欠了孩子们一笔技术债”;为了解决“肤浅的动手做”的问题,曾老师给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建议,比如重视学科融合,注重理解过程技能,注意材料的选择、配置、优化等,与会代表受益匪浅。 报告结束后,由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特级教师仇丽君聘请曾宝俊为工作室指导老师。 下午精彩活动继续,东洲小学沈燕老师和三星小学张健老师分别带来了两节研究课《食物的旅行》、《运动和呼吸》。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教师引导到位,学生活动丰富有效,以学生为主体,深刻体现了海门课堂革命的精神,与会代表连表赞叹。 课堂展示结束后,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省教研室科学教研员卢新祁老师和与会代表亲切交流,从注重语言的表达、儿童立场、教学的开放性、基本目标的确定四个方面,指导大家在科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科学思维。 工作室成员对两节研究课进行了研讨,进一步明确了课堂革命的底线要求。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仇丽君作了《基于教材 超越教材——谈苏教版新教材的课堂实施》的报告,从精准定位教什么、深刻了解你的孩子、有效利用40分钟、合理选择怎么教、特别重视思维发展、不该遗忘科学道德六大方面对工作室成员提出了新要求,为大家更好地践行课堂革命指明了方向。 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海门科学教育人的探索必将继续深入,在课堂革命的道路上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