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2月19日,北京市朝阳区教研员、物理特级教师田成良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新课标理念下的高考改革与教学应对》的专题讲座。讲座从新课程标准的背景和内涵、高考改革特点及趋势分析、2020年高考备考建议和教学应对等方面进行了既有高度,又接地气的讲解。尤其对高考备考及教学中的问题的剖析引起了我们的深入反思,促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新高考的理解和改进教育教学。</p> <p><b>王康</b>:今天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田成良老师通过《高中新课标解读及实施建议》和《新高考的变化趋势以及教学应对》讲座,从物理教学的角度指导我们如何使用课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及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应对。在我们生物教学中,理清结构间的关系,通过大单元教学来实施,优化思维认知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思维、能力和品格。二是在高一教学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认知能力有限,尽量减少高三复习思路的影响,结合课标,理解知识认知的过程,进行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解决生活中或身边的问题。</p> <p><b>唐静</b>:为准确理解新课标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升实施新课标的能力,我们在北师大亚太国际教育培训中心的安排下,聆听了北京市特级教师—田成良老师做的《高中新课标解读及实施建议》的报告。田老师主要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变化、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及学业质量标准与评价考试改革四个方面做了阐述。听了专家的报告,让我进一步明确了此次课程修订是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总教育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作为未来教育发展战略主题的总要求,使我对课程方案的变化和学业质量的评价要求有了更清楚的了解!</p> <p><b>舒敏</b>:今天,北京市特级教师田成良老师给我们做了《高中新课标解读及实施建议》及《新高考的变化趋势及教学应对》两场专题讲座,听完后我感触良多。</p><p>在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与分层教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规定课时内既要完成学业要求,还要把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解差异、针对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层”而教、逐步提高。 </p><p>同时,新高考方案赋予了学生前所未有的选择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规划人生。教师的角色担当不再是简单的胜任学科教学工作,还要胜任学生成长导师工作。</p><p>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一定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时时了解高考政策,不断充实自我,才能胜任教师这份职业。 </p> <p><b>沈素茹</b>:今天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田成良老师高屋建瓴的给我们讲了《高中新课标解读及实施建议》和《新高考的变化趋势以及教学应对》。启迪最深的是两方面:第一是情景化试题命制,在高考试题中,政治试题基本都是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在以后政治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多搜集素材设置情景,锻炼学生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培养学生综合性品质。第二是目前高中教学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分别是把复习课的教学策略用于新授课、记住各种类型用模仿代替分析、题海战术期盼大运动量出成果、盲目训练把考试题当练习题。这四个方面我们或多或少在教学中都存在。因此,未来教学要突出学生学科素养培养,正真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升的高阶认知能力!</p> <p><b>谢彩云</b>:北京研习第四天,田成良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场关于新高考背景下物理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备考建议的讲座,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实用性强。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也很有借鉴意义。第一,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殊途同归”:需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型,改变过分关注知识和标准答案的现状,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第二,在教学中要轻结果,重过程,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应用于现实情境的能力上。这就要求在教学研讨上下足功夫,充分调动老师的储备与智慧探讨“如何教”的问题。第三,目前高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把新授课上成复习课;让学生记忆题型,用模仿代替分析;大搞简单粗暴的题海战术;盲目训练,把考试题当成练习题。结合田老师的观点,再反观身边的课堂,教师确实需要改变理念。教师一味地将自己归纳的成果“灌”给学生,不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考去构建知识体系,只会让学生的思维走入“死胡同”;一味要求学生大量刷题,或把考试题当训练题,或套用类型的结论让学生答题,只会让学生永远处于盲目和被动学习的状态。不是所有的量变都会上升为质变,教师需要潜心思考如何用有限的题量进行有序地训练,从而实现有效地教学目的。</p> <p><b>吴蒙</b>: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今天,听了田成良老师的《高中新课标解读及实施建议》,我感触颇深。</p><p>坚持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是我们今后教学的方向,但是,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需要看到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我们自己的授课思维、授课方式、评价方式都应该与时俱进,真正做到教学需要“眼中有人”,希望自己以后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始改变自己。</p><p>第一,坚持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做好生成性评价,而不应眼中只有结果和分数,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兴趣所在,做好未来的人生规划。</p><p>第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着想,现在的教学要求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而在具体的考试中也着重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更应该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关注学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诱导体系!</p> <p><b>张丁山</b>:北京研修学习的第四天,我们聆听了北京市特级教师田成良老师的两场报告。田老师从新课标、新高考的指导思想和理论讲解入手,指导如何通过大单元教学来落实。逻辑清晰,内容翔实,理论结合案例,让人不仅知道是什么,还知道如何操作。感悟最深的有以下三方面:第一,重视情境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用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才符合学生从情境到知识的认知顺序和新高考的命题趋势,真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慎用各种答题模板和高考题练习。答题模板的使用有时能帮助学生较快掌握知识,但往往导致学生重结果轻过程的学习习惯。习题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特性和练习目的,不能把考试题当训练题。第三,我对大单元教学有所耳闻,但一直不知道如何操作。田老师从大单元与课时确定、单元目标明确、单元活动设计设计、单元作业步骤设计、单元评价设计几个步骤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对结构化教学具有借鉴意义,也让我意识到备课不在多,而在精,要详备单元活动中的问题,想清意图,利用思维导图和单元任务表格提高备课效率。</p> <p><b>程丽</b>:今天,我们听了田成良老师有关《高中新课标解读及实施建议》和《新高考的变化趋势以及教学应对》专题讲座,感触颇深。新课改已经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高考也在跟进,这要求我们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也要紧跟步伐。科学的教学设计知识系统应是连续的,方法应是得当的。田老师分别从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价值、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如何进行指向深度的单元教学设计。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真实的情境,并通过情境提出有层次的问题,学生收获挑战性的任务,满怀兴趣对其进行探究,最终能用理论解决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p> <p><b>杨后琼</b>:今天是学习的第四天,我们一整天聆听了北京市特级教师田成良老师的两场报告。田老师从新课标、新高考的改革与科学备考指导思想和理论讲解入手,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了今天所讲的内容。1.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与内涵。详细的分析了修订的目的是贯彻以立德树人为总体要求。2.高考改革的特点及趋势分析。高考改革注重服务选才,做精一把尺,全面提升选拔功能。3.2020年高考复习备考的建议。利用很多详实的案例全面分析了目前备考中存在的问题,详实地谈了备考的方法。我们在备考中应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功能定位要清晰,改变教学观念,精准对标,在复习中创设真实情境,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科学备考。</p> <p><b>张兵</b>:今天田老师谈到目前高中教学中的问题,我感觉句句戳中我的内心。他说目前高中教学存在的问题有:1⃣️把复习课的教学策略用于新授课,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的应用上,忽视了知识的建构过程;2⃣️教学中更多让学生记住各种题目类型,用模仿代替分析,阻碍学生思维发展,出现高中生解题弱智化现象;3⃣️搞题海战术,期盼大运动量出成果,结果培养的是“陈题解答的熟练工”;4⃣️盲目训练,把考试题当成训练题,重结果轻过程。虽然他讲的主要是物理问题,但在我看来,句句在说我的问题:带过几届高三,便不会讲新授课了;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基础知识、答题模式,却忽视知识能力的建构过程;重视训练,却忽视训练的过程与实效。通过今天的讲座,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方向,制定详细计划,规范教学流程,改变教学观念,做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由做题到做人做事,由解题到解决问题,不仅着眼于高考成绩,更要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p> <p><b>张会峰</b>:赴北京学习第四天:今天我们听了来自北京市特级教师田成良关于《新高考的变化趋势以及教学应对》和《高中新课标解读及实施建议》的专题报告。田教授对新课程标准的背景及内涵做了详细的阐述;对高考改革的特点及趋势给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大量举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收获甚多。</p><p>新课改高考方案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抓住了学生基础素质表现的主要活动领域和相关课程的评价。新方案把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评价的综合性、过程性理念,是高考改革体现新课改理念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p><p>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深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身上责任的重大。新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教师职业将产生重要的变革和挑战。教师角色由原来学科教师到育人教师;从学科知识到学科素养;从重教学到重管理。传统的单一的授课本领将受到严重的冲击。所以加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将是新高考后教师所要做的主要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