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质量分析会 <h3>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为了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突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扎实推进高效课堂。12月4日下午,我校四~六年级语文、数学老师齐聚一堂,围绕“明确导向 精准教学”活动主题,就本次期中质量检测情况开展研讨。</h3> <h3> 辜泽云老师认为,老师一定要树立大语文观,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纯粹为了应试的教学,结果只能是应不了试,而且孩子们在学语文的道路上是走不远的。因为从试卷来看,题目越来越活,阅读量越来越大,越来越有深度,没有语文能力,是完成不好试卷的。</h3> <h3> 李冬菊老师认为现在语文教材升级,考试方向调整,呈现出基础知识的综合化,阅读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伸,习作能力的高标准,这些决定了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才能厚积薄发,提升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h3> <h3> 语文教研组长张阳老师认为,新型监测基础知识更灵活更全面,更看重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课改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习作训练要重视方法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精讲精练。回归传统优秀做法,全学段加大阅读量,从兴趣培养入手,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摘抄、批注等阅读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h3> <h3> 数学黄萍老师认为,本次期中测试难度不大,题量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强调知识的理解和过程的考查。平时基础较好,平时听讲及作业认真落实的学生比较容易脱颖而出。在练习设计上不仅要加强学生基本计算能力、数学阅读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基本能力的训练,更要将知识进行归类训练,对重要的知识点、难点、易错点要进行二次达标。</h3> <h3> 数学教研组长刘欣老师结合教学常规,从老师层面进行了客观分析,认为老师要“会教、善教、巧教”。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其次做好平时教学工作,真正做到精备、精讲、精练;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只有落实常规,培养习惯,才能帮助学生“会学、善学、巧学”,从而提高“听、说、读、写、学”的能力,整体提高教学质量。</h3> <h3> 热烈的气氛,观点的碰撞,生动的教学实例,不仅引发了老师们的深层思考,也使大家认识到了教学上亟待改进的问题。老师们发现学科知识的培养不能仅限于在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能力,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就需要转变教学行为。</h3> <h3> 科研主任李留明老师围绕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结合六年级的知识能力点,对六年级监测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解读。建议老师们在问题、作业设计中,不仅能关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更要注重学生动作技能领域的培养。提倡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初级认知的问题,在适当的时机,多设计高级认知问题,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念和自我评价体系。</h3> <h3> 教导处吕翔老师引导老师们就六年级监测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在肯定教学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客观地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纵向、横向比对相关数据,逐个环节分析答题情况,找出错原因。并结合数据,从学生答题情况,引导老师们分析反思课堂教学,提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h3> <h3> 最后,陶璐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感谢每一位老师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付出的努力,面对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趋势,希望大家集思广益,透过数据看到学生学业质量的增长点,在日常教学中朝向具体的目标,运用新观念,适应新要求,作出新努力,创出新成绩。</h3> <h3> 通过本次期中质量分析会,老师们不仅在讨论交流中获得了新的认识与思考,也达成了智慧教育上的共识。新时代的老师们将以本次研讨为起点,继续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推进学校教学质量再上新水平、新台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