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镇舟余氏Y染色体全序探源

ayu

<h3>已知的世界上所有人的父系祖先都可以追溯到 24 万年前非洲的一位男性——「Y 染色体亚当」,亚当的后代中有的留在非洲生根发芽,有的走出非洲开枝散叶。无论在这 20 多万年时间里他们是如何迁徙的,都会在 Y 染色体上留下印记,我们把这些印记称为 Y 单倍群。通过检测 Y 单倍群的信息,可以帮助各类人群追溯到关于自己祖先的秘密。</h3><h3><font color="#ed2308">在这里本文主要是叙述O1a-F492单倍群及其下游支系O-F656的支脉流源。因为筠连镇舟余氏属于O-F492+F656下游支系O-ACT5780单倍群,当然,也属于O系单倍群人群。</font></h3><h3><font color="#010101">O系单倍群人群,占中国总人口的70%以上。O系单倍群分O1和O2,O1又</font>分为O1a和O1b,O1a又细分为O1a1、O1a2和O1a3。(O2分类也是类似)。O1和O2在31000年前分开;O1a和O1b在29600年前分开;O1a1、O1a2、O1a3在15500年前分开。O1a-F492支系就是O系单倍群之中的一个分支。</h3><h3><font color="#ed2308">O-M119是在39000年前产生的突变,但目前发现所有携带O-M119突变的人,都共祖于15500年前的一个带有O-M119突变的人。从39000年到15500年之间,可能有无数的其他O-M119支系存在,但是,现代遗传检测只发现在15500年前这位男性留下了后代。所以,所有O1a人群,都共祖于15500年前这位祖先。</font></h3><h3>O支系单倍群关系最近的就是N支系,ON是兄弟关系,39840前共祖,O类型与其他类型的关系,相比之下就隔得更远了。</h3> <h3><font color="#ed2308">O单倍群源流及共祖时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O系单倍群~(33100年前共祖),O-F265单倍群~(31120年前共祖),O-M119单倍群~(19310年前共祖),(O-M119又名O1a)O-F1单倍群~(19560年前共祖),O-Z23193单倍群~(15960前共祖),O-M307单倍群~(9680年前共祖),O-F449单倍群~(8480年前共祖),O-Z23448单倍群~(8480年前共祖),O-F140单倍群~(7120年前共祖),O-F206单倍群~(6200年前共祖),O-F78单倍群~(5360年前共祖),O-F81单倍群~(5330年前共祖),O-CTS2458单倍群~(4540年前共祖),O-F533单倍群~(4210年前共祖),O-CTS8501单倍群~(3970年前共祖),O-F492单倍群~(2900年前共祖),O-F656单倍群~(2500年前共祖)O-ACT5773单倍群~(1000共祖)。以上数据由23魔方提供。</font></h3><h3>O-F492属于O-F140下游分支,在中国男性中约占4.73%。该支系拥有一位约2900年前共同男性祖先,属于西周时期爆发强烈的支系之一。其下游O-F656分支,在距今2500年左右又进行过一次强烈爆发,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区域较为集中,目前发现有20个下游一级分支。</h3><h3>O-F492支系在 Y 染色体上的突变如下:</h3><h3>Z23477 CTS2498 F492 F619 CTS11784 K629 CTS4206 CTS2594 K628 CTS5075 CTS9837</h3><h3>以上11个染色体突变是F492支系人群共有的,也是F492人群必须具备的。</h3><h3>F656支系是F492支系的下游支系之一,该支系人群除了具备F492人群的11个染色体突变之外,还具备Z23481 和F656两个染色体突变。</h3><h3>F656目前发现有20个下游一级分支,筠连镇舟余氏属于其中一个支系:O-ACT5773支系。</h3><h3>O-ACT5773这个支系列了8个染色体突变:</h3><h3>ACT5773 ACT5776 ACT5777 ACT5783 ACT5787 ACT5789 ACT5790 ACT5785。</h3><h3>这8个染色体突变是该支系所有人必须具备的。但是,筠连镇舟余氏除了具备这8个染色体突变之外,还有一个新的突变:ACT5780,所以,目前筠连镇舟余氏属于ACT5773支系的下游支系:ACT5780支系。</h3><h3>O-ACT5780支系就有了以下9个染色体突变:</h3><h3>ACT5773 ACT5776 ACT5777 ACT5783 ACT5787 ACT5789 ACT5790 ACT5785+(ACT5780)</h3><h3>O-ACT5780这个支系的所有人都必须具备O-ACT5773列出这8个染色体突变,因为其他人都含有这8个突变,但其他人不含有ACT5780突变,黔南朱除了具备O-ACT5773支系的八个染色体突变之外,还多出MF128259这个突变,余全国除了具备这8个染色体突变之外也多出了一个ACT5780突变。所以,MF128259突变与ACT5780突变就形成了两个分支,成了ACT5773支系的下游支系了。</h3><h3>如果参加检测的人多了,还会出现新的突变,还会出现新的分支。总之,越到下游,共祖时间越近。</h3> <h3>下面是高通量Y全序检测数据,只要你高通检测数据私有位点中带有ACT5780突变点位,你们一定是同一祖先的后人,况且不分姓氏,只是共祖时间有所不同。</h3> <h3>O</h3> <h3>下图所示,:O-ACT5773出现的两个下游支系。一个是O-MF128259支系,另一个是O-ACT5780支系,他们为什么分成两个支系了呢?</h3><h3>因为这两个支系是共祖于ACT5773,这两个支系的所有人虽然都具有ACT5773列出的8个染色体突变,但是,他们都分别多出一个其他人没有的染色体突变:即(MF128259和ACT5780),所以,他们从ACT5773支系分离了,成了两个下游支系。</h3> <h1><font color="#ed2308">如果有人质疑:你凭什么说筠连镇舟余氏属于O-ACT5780单倍群?下面就回答你。</font></h1> <h3>我们说筠连镇舟余氏属于O-ACT5780单倍群支系,并不是以某个人的遗传类型检测来认定的。而是通过族谱记载的分开八代以上的相同支系和不同支系的遗传检测数据对比相吻合来认定的。</h3><h3>首先我们检测了余丁春之子余仲后人余之祚支房的遗传类型,余国全与余勇是余之祚房的,两人分开六代以上,Y-29STR检测数据对比100%全同,还没有产生遗传突变 ,证明了余之祚房的遗传类型是与族谱记载吻合的。</h3><h3>接下来我们又对余仲后人余之祐支房做了遗传类型检测,余正中是余之祐支房的,与余之祚房的余国全、余勇族谱记载分开十二代以上,遗传类型检测数据对比,只在DYS448和DYS456两个点位上各有一个突变,完全符合平均150年出生一个突变的遗传规律,证明了这两个支系都是余仲后人无疑。</h3><h3>筠连镇舟余氏基本上都是余仲后人,余仲生三子:余之祯、余之祚、余之祐,三房人有两房人参加遗传类型检测,遗传类型检测数据对比完全吻合,所以,说筠连镇舟余氏族人是属于O-ACT5780单倍群支系是有科学依据的。</h3><h3>请看下图Y-29STR遗传类型检测数据对比结果:(注:两个人的检测数据对比,相同点越多,说明共祖时间越近)</h3> <h3>重要说明:</h3><h3>如果你是STR检测,或者中通检测,你的检测数据一般只能到O-F492或者O-F656。到不了下游单倍群O-ACT5780或O-MF128259</h3><h3><font color="#ed2308">检测机构23魔方就在四川成都,是你们镇舟余氏参加检测的最便捷的选择。</font></h3><h3>下面提供联系方式,可以匿名检测考证。</h3>

支系

单倍

共祖

突变

年前

检测

染色体

镇舟

筠连

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