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星星

老十

<p class="ql-block"> 银烛秋光冷画屏,</p><p class="ql-block"> 轻罗小扇扑流萤。</p><p class="ql-block"> 天阶夜色凉如水,</p><p class="ql-block"> 卧看牵牛织女星。</p><p class="ql-block"> 这是1100多年前,史称“小李杜”的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七绝.秋夕》诗。用今天的白话文解析是这样的一幅画面:</p><p class="ql-block"> 长安秋天的夜晚,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增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团扇,轻轻地扑打着飞舞的萤火虫。皇宫石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仰望着深邃的夜空,只见牵牛星正远远眺望着织女星。</p><p class="ql-block"> 虽然杜牧是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虽然现代人认为这首诗是描写失意宫女孤寂幽怨的情景,但换一个角度来想一想,可以确定唐代的夜空不仅能够数星星,而且能够分辨牵牛星和织女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遥远的唐代穿越到20世纪50年代,有我们记忆中儿时的情景。每天的傍晚时分,用吊桶提来的井水,泼湿自家门前的石阶,蒸发掉白昼的暑气,摆放出新旧不一的竹床,端出母亲做的可口饭菜,一家人围坐津津有味地品尝。</p><p class="ql-block"> 隔着麻石街面邻居们互相打着招呼,询问晚餐吃什么好菜?没心没肺的人甚或端着饭碗,跑到别人家的餐桌前夹上一筷子菜,美其名曰你们家的菜好吃。</p><p class="ql-block"> 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吃完了晚餐,大人们或者就着昏暗的街灯下起了象棋,围观的人们七嘴八舌地评判着。或者二胡笛子口琴合奏起了《紫竹调》,《步步高》,围听的人们窃窃私语地品鉴着。</p><p class="ql-block"> 直到夜深人静,各家各户的人们回到自家的竹床上躺下,大人们不久便发出此起彼伏的鼾声,小孩们却还在不知疲倦地数星星,那时候的夜空也能够分辨牛郎织女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20世纪50年代穿越到21世纪10年代,我曾多次赴新西兰探亲。这个国家号称零汚染,没有雾霾,基本没有灰尘。白天是蓝天白云,夜晚是璀璨星空。我躺在室外露台的木地板上,仰望着遥远似乎又伸手可及的夜空,蔚蓝深邃,繁星点缀,不仅能够数星星,而且能够清晰地辨认北斗星座。这种奇特而空灵的视觉感受,仿佛又回到儿时盛夏躺在露天竹床上数星星的情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同住一个地球村,同在一片蓝天下。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不同国别,不同肤色的人们,都期盼日日蓝天白云,夜夜星空璀璨。</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能够白昼深呼吸,夜晚数星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魏 明</p><p class="ql-block"> 2018.6.1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