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16课</p><p>课型:造型·表现</p><p>年级:二年级</p><p>教学目标</p><p>1.学习表现风吹来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p><p>2.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p><p>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p><p>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回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p><p>教学难点:大胆的表现风吹来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p><p>教学过程:</p><p>一、激趣导入</p><p>同学们早上好,很高兴认识大家,第一次来铜盘,林老师还带来了一位熟悉的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请你们把小眼睛闭起来…(教师趁学生闭眼时带上事先准备好的装备,装扮成一棵小柳树,表演柳树在微风、大风、龙卷风下的动态变化。)</p><p>贴板书字一一风来了</p><p>二、教授新课</p><p>(一)说一说</p><p>1、孩子们,在刚才那段声音中,你听到了哪些风的声音?</p><p>2、除了我们刚才听到的风声,你知道自然界中还有哪几种不同的风呢?</p><p>3、风的种类可真多呀,当它靠近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周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p><p>以造句接龙的小游戏完成这一环节。风来了,我的头发都打结了:风来了,小数都被吹弯了腰;风来了,五颜六色的彩旗迎风飘扬</p><p>4、幻灯片出示各种风对环境产生的变化。</p><p>(二)看一看</p><p>同学们,风有颜色吗?有形状吗?我们看得到他吗?那么我们要如何表现风来了呢?接下来老师就要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中的两幅艺术家作品,柯罗的《阵风》和关山月的《绿色长城》。</p><p>1、看一看画家是怎样描绘风的?画面中的什么因为风而发生了变化?</p><p>2、你们发现了吗,这两幅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的地方?</p><p>共同点:两幅作品都是描绘树被风吹动的样子</p><p>不同点:两幅作品描绘的是不同的风,柯罗的风很凶猛,被风吹乱了枝条:关山月的风很温柔,树儿只是轻轻的对着天空点点头。原来相同的物体遇到不同的风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呢!</p><p>3、孩子们,老师想出个难题考考你们,林老师手里有四种不同的风(微风、中风、大风、狂风),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按照风的大小给他们排序。你们同意他的摆法吗?难度升级,老师手里还有四种能表现风的线条,请一位同学为这些线条找到他们的家(小结:不同的线条可以表现不同大小的风,风越大,风的线条变化越强烈。孩子们你们学会了吗?)</p><p>4、作品欣赏</p><p>有一群小朋友对风特别感兴趣,他们也模仿艺术大师创作了美丽的画,瞧!幻灯片依次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描绘的是什么风,画中的什么发生了变化</p><p>(三)教师范画</p><p>欣赏了小艺术家的作品,林老师也想动手试一试,画一张风吹来的情景。林老师有个小要求,咱们合作,我负责画,你们负责配音,怎么样?(学生模仿风来了的声音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p><p>三、学生创造</p><p>同学们,欣赏了大艺术家和小艺术家描绘风的作品,你是不是也迫不及待的想试试了?别急,林老师偷偷的在你们桌上放了一个信封袋,每个信封袋里装了一种画风的主题,小组内偷偷拆开,信封里装的什么主题,那么这个小组就围绕这个主题进行风的创作,好吗?(森林里的风、海面上的风、操场上的风、动物园里的风、运动场上的风阳台上的风)</p><p>作业要求</p><p>1、用彩砂纸完成一张“风来了”主题画;</p><p>2、大胆想象,用画笔表现风吹来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p><p>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巡视指导</p><p>四、展示评价</p><p>将画好的作品贴到展板上,“孩子们,哪一幅作品你最感兴趣?”“它哪里吸引你”“你看出他画的是什么风吗?”教师最后总结评价</p><p>小结:小朋友们,原本无影无踪的风在你们的笔下也有了质感,甚至有了生命,你</p><p>们真是小小艺术家。</p><p>五、课后延伸</p><p>虽然风时而温柔,时而调皮,时而恐怖,但是风带来了四季的更替,没有风也就没有四季。而且风还是我们的好帮手呢,聪明的科学家们根据风,发明了电风扇、空调、电吹风…这些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p><p>总结:</p><p>其实风不仅在我们的身边,也在大自然中,大海上,只要你留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说不定,你的眼睛和心灵还会带你发现其他有趣的事情呢!</p> <p><b>总评:</b></p><p> 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带来的艺术联想,学习联想的方法技巧。</p> 在课堂上,林老师以她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气息的美术课,让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