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作业(十三)

<h3>  《年月日》这单元内容比较繁琐,我使用了学习单,先学后教,孩子提前完成学习单,课堂上先小组分享,后班级分享,同时教师归纳总结出年月日的知识。再把做得好的学习单通过ppt让孩子逐一欣赏。接着孩子提问,由学生或教师解答,孩子提的问题有:为什么有年月日?年月日是谁规定的?为什么2月天数不一样?为什么每月天数不一样?平年闰年是怎么分的?一年有多少天……</h3><h3><br></h3><h3> 感觉下次学习单上应该设计一个问题:你能找到哪些关于年月日的小故事?</h3><h3> 这样很多问题直接可以由孩子自己解答,就不需要教师解答。</h3><h3><br></h3><h3> 练习课时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居然说不出几个,孩子开口就是光年🤣眼睛看的远,就是不看近处。我只好补充:星期、世纪、季度、半年、旬。(为避免内容过多打不开,只放了一份学习单)</h3> <h3>  推算星期几是个难点,把课后思考题当探究作业布置下去,要求学生推算后用月历表验证,这既让孩子明白了月历的排列方法,也让他们学会细心,是难得的动手实践活动。周一作业回收,发现了学生的另一种想法。</h3> <h3>  这两个孩子听懂了老师的方法。按照“日子不见面,见面多一天”规则,在求总天数时加上第一天,那么最后剩下的天数也从这天开始数起,胡恒睿写得非常清楚,而且他还把一个周期加上了小括号,清楚的显示出把这一天当成周期的第一天。👍</h3><h3><br></h3><h3> 但是更多的孩子不这样算,不加第一天,所以算出最后剩4天,因为是从星期三开始,加上4天刚好又是一个周期7天,故他们推算出是星期天。我曾在群里问大李佳欣,她用语音给我解释了,于是我问她如果剩5天呢,她回答就是星期一。</h3><h3><br></h3><h3> 原来孩子的想法是如此不同,相当于凑一周,假如告诉的是周二,那么当余数是1天时,那还差4天才一周,所以离周日差4天就是周三;余数是5天时就刚好凑满一周,所以最后一天就是周日;假如余数是6天,那么多了1天,所以就是周一,没有余数,就还是周二。好奇妙的想法!我想了半天才想通🤣</h3> <h3>  这孩子在判断平年和闰年时用年份÷4,还写出了竖式👍下期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已经学会了。不过判断平年闰年,只需要用年份数的末两位数除以4就可以了,因为百位和千位的数表示几个100,而100是4的25倍,所以百位千位上的数除以4是没有余数的。</h3> <h3>  很多孩子都写上了:星期三+4=星期天</h3> <h3>  对于24时记时法,学生有生活经验,因此借鉴了黄爱华老师的课,先给孩子看了个小视频,晚上回家完成学习单。第二天上课,先要求孩子说明什么是12时和24时记时法,再比较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完全理解后再进入练习。这内容感觉孩子还是学得比较透。大师就是大师,多看大师的课,还是有很多好处的。😆</h3>

孩子

余数

年月日

天数

学习

闰年

除以

月历

解答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