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难舍 我的昂昂溪记忆

枫林晚

<p class="ql-block">  离开家乡,那年我30岁,后辗转几个城市工作生活,2018年在省城退休。不知为什么,退了休忽然觉得这个呆了十几年的城市,原来是因工作而生活。工作结束了,没有任何的犹豫,毅然卖掉房子,回到家乡。</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我出生时的老屋,有我出嫁时的老宅,还有我成家后自己亲自盖的三间大瓦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我在这里出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我在这里出嫁</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我从这里出发</span></p> <p>这些大门洞聚集着我所有童年的美好回忆,曾经在这月亮门儿下,我腰扎武装带,手握红缨枪,起早贪黑,在这里站岗放哨,当时我是大名鼎鼎的“头道街儿童团”团长,凡是从这过路的人都要盘问再三。</p><p>&nbsp;&nbsp;&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那时的夏天,在路灯下与小伙伴们跑三城 抓拉拉古,冬天打破盒子 扇啪叽。</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老明大院九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老仁家胡同八组大院</span></p> <p>  这是老仁家胡同里的小胡同,小学同学娟曾住在这里。</p> <p>这是老仁胡同的北出口,当年这里可谓人声鼎沸,尤其夏季从早到晚都排着长队,昂昂溪冰棍厂在这里。那时在这上班老牛了,童年时期一直羡慕一个同学,因为他姥爷是卖冰棍的。那个年代能够买一根儿五分钱的冰棍,感觉吃的不是冰棍而是幸福与满足。</p> <p>这是我初中同学杰家的胡同,在月亮门下经常等她着急忙慌从院门跑出来。</p><p><br></p><p> 那门洞口陪着它栉风沐雨的石头碾子似在代言这青砖砌筑的顽强。</p> <p>三小西侧目前最安全完好的月亮门,拍摄的时候在这里遇见一个大哥,自豪地向我介绍:100多年的历史了,昂昂溪最后的月亮门。</p> <p>这些门洞胡同应该是昂昂溪最后的守候了,走遍大街小巷一共还有六处,有俩个都贴上了“此处危险”。</p><p><br></p> <p>这些老房子的门前是我上小学时经过的地方。这砖这墙这门都是看着我们长大的。</p> <p>这老墙应该有百年的历史了,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修正主义的墙,所以每次经过这里都要鄙视地看两眼。</p><p><br></p> <p>在仁丹墙的东面是两栋日式建筑,其中一处是初中同学玲的家,小时候去她家里玩,好生羡慕啊。现在这里已经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建筑。</p><p><br></p> <p>上小学了,这是我小学的第三个校址—昂昂溪第四小学。文革期间基本上不怎么上课,还总分校,每次分校都要从一年级开始上,我一共上过三次一年级,从一小分到育红又到第四小学。</p> <p>老教导队的半截大墙,还迎风伫立在那里。完全看不出他曾经的芳华,我在这里读完小学,任教八年后又在这里做过教育团委书记。</p><p>&nbsp;&nbsp;&nbsp;伫立在他的面前,我有很多话要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千言万语,千头万绪,我只有伫立在风里,疼惜地望着它…</p> <p>这是昂昂溪五小的校址,离我学校很近。那时经常来这里玩,这旁边有一个小铺,可以买到糖球儿,还能看到水果罐头。相当于现在的超市。</p><p><br></p> <p>东风剧场&nbsp;上高中前,我是这里的常客,七个革命样板戏,不敢说所有的唱段都会,叶塞尼亚看了八遍,大段台词都会背诵。那时这里是精神文化生活的制高点,电影不是天天有,家长也只能给看一场电影的钱。于是我发现一个秘密,电影开始了里面座无虚席了,把门人姓李就会开门放风抽烟,我和同学就趁机溜进去,看不到头就在散场时藏到同学越爸爸的放映室椅子后面,开演了再看下一场开头,这样故事情节就自我衔接上了。</p><p><br></p><p>&nbsp;&nbsp;&nbsp;&nbsp;遗憾的是它现在变成了浴池,完全没有了我喜欢的当年的样子。</p> <p>这里原是红卫饭店。虽然当时它没有大众饭店和回民饭店那么火。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它家的筋饼也叫草帽饼特别好吃,两毛钱一张。</p><p>&nbsp;&nbsp;&nbsp;&nbsp;高中一年,父母鼓励我考大学,每天中午都和同学娟骑着二八大自行车来这里排队买一张,直到今天我们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城市,还常常说起那时的情景,还能想起那饼的味道,劲儿劲儿的。</p><p><br></p> <p>新华书店&nbsp;这里曾经是我赞够了9分钱就想来的地方,九分钱一本儿小人书,我积攒了很多,差不多每次推出新的,我都会拥有一本儿。后来上高中了这里是我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p><p>&nbsp;&nbsp;&nbsp;&nbsp;上大学后,这些书丢失了,现在我心里仍然有心疼的感觉,因为那书页里还夹着我童年积攒的糖纸 烟盒儿 秋天的落叶 夏天的蝴蝶标本和我童年的梦,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p><p><br></p> <p>曾经繁华喧嚣的老梅家水井,只剩下一个路灯杆矗立在风里。</p><p><br></p> <p>这是我高中时的教室,五年一班。在这里,我度过了18岁,高考前剪掉了长发及腰的大辫儿。</p><p>&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这里也是我师范毕业,任教8年的学校齐齐哈尔第十一中学,在这里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 <p>修这个天桥的时候,我虽然已经是去过北京,看过天安门的人。但家乡还没有看过桥,所以有时间就会拾级而上,双脚合拢一阶一阶的蹦着上下。</p><p><br></p> <p>可能只有火车站还是一如当年那么年轻,让我强烈的感受到“物是人非”的无奈。</p><p><br></p><p><br></p> <p>老毛子的房子。现在叫中东铁路建筑群,那条街叫罗西亚大街。现在已经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起来。这条街也被列为第二批“中国十大名街”,现在我已经成为这条街的形象大使 宣传志愿者。罗西亚大街在我和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也变得家喻户晓,人们纷至沓来,合影留念。</p><p><br></p> <p>家乡正在一步步走向繁荣,相信不久的将来,家乡这座拥有70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会惊艳世人,从而步入文化古城的大军,被世界所认识并走近。</p><p><br></p><p><br></p> <p>手机拍摄:侠 客</p><p><br></p><p>文字 出镜:枫林晚</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