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在凤中

山水清音

<p>回想起母校 ,记忆里最深的印象是她校门面向东湖朝西而开。她就像大家闺秀深藏在花团锦簇,湖光水色包围的闺阁中。那些年我们走进东湖大门,穿过东湖的美景,才能来到校门走进校园。曾经的大门是多么的熟悉。2003年,由于发展旅游的需要,它永久的关闭了,成了我们记忆中的西门。</p> <p>如今的大门气派、现代。"凤翔中学"四个大字是陕西书法名人吴三大写的。大门朝北,位于东关小南街短巷里。</p> <p>从西门进来,有座宫字样平房,四面有门,当年团委、政教、学生会等部门在此办公,朝北方向有一棵大核桃树。这座宫字形平房已不复存在,我们只能在回忆里想象我们穿过时的足迹。</p> <p>这些老照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凤翔中学名称的变化。</p> <p>宫字房拆除后建成的实验综合楼。当年的校级领导们在楼前热烈地规划着学校的未来。</p> <p>学校曾经有一座有名的大礼堂叫"三勤宫",1957年开始修建,1958年上半年建成,是当时凤翔县第二座大礼堂,它是五七级、五八级、五九级初中、高中学生和老师们靠人拉、人背、人抬从十里之外的地方运来材料建成。据说"三勤宫"三个大字是当年凤中总务主任常友仁老师用拖把写成的。我们只能在照片里,看到它昔日的面貌。</p> <h3>翻拍的照片有点模糊,旁边是水塔。</h3> <p>这是笔者搜寻的最早在三勤宫前拍的老照片。从照片可窥见昔日生活状态。</p> <h3>80级同学的毕业照,穿着打扮映照着时代的影子。</h3> <h3>同学,还能找出同桌的他或她吗?还能喊出他或她的名字吗?还能想起老师上课的情景吗?</h3> <p>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到当年我们教室的样子,那后面圆门洞是一排教室中间的走廊。欢送参军同学,我们情深意长。</p> <p>能想起中院的图书馆吗?门前有一棵大枫树,秋天,那落在地上的枫叶,有多少同学曾捡起来,夹在书里,或题上喜欢的诗词语句送给好友,共同欣赏把玩。那是我们多么难忘的回忆呀!后面隐约可见的是四层教职工宿舍,现已改成学生公寓。</p> <p>从北门进来看改建后的学生公寓外观。</p> <p>这座水塔,2019年拆除了。我们更多时间忽略了它的实际功用,记住的是上面的话:知识改变命运。</p> <p>这是使用时间比较长的平房教室,后面是最早建的实验楼,有旋转楼梯和明亮的大窗户,还有阶梯教室。实验楼后改为教研楼,老师们在此集体办公。现在都已拆除,在上面建成报告厅和教学楼。</p> <p>高二(7)班同学看过来,谁的脚走错了,还东张西望。找找你班的学霸,举班牌的肯定是班花吧。其他人看看我们昔日的操场吧,那最北的楼房是校园建的第一座教师家属楼。你们脚踏的地方现在已建成了2座教师家属楼,3座学生公寓。</p> <p>现在向我们走过来的是高三(12)班代表队,他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英姿飒爽,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同学,你此刻看到自己昔日风釆,心里是否掀起波澜。</p> <p>手里抱着篮球的高三(10)同学走过主席台,接受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检阅。参加过凤翔中学第十届运动会的同学翻翻你们的记忆吧。能看到的3层楼房曾经是学生宿舍,紧邻操场的是东楼,邻近西门的是西楼,后改建为教师分年级办公楼。2017年拆除,建成了现在的学生餐厅和教师办公楼。</p> <p>2017年东楼拆除前,部分老师在此留影。</p> <p>当年排在最前面的旗手、仪仗队。那些同学是当时学校顶级帅的男生。此刻你们可以给亲朋好友炫耀一下。</p> <p>女生步伐整齐,旗杆举的多端正,这些同学都是当年从各班挑选出来的。是值得回忆的高光时刻。旁边那行绿树现在已长大长高了。</p> <p>运动员在街道巡游。当年我们运动会开幕式有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到街道去展演,我们的队伍摆满了长长的街道上,两边站满了观众,听着他们的评论,我们又紧张又激动,但很自豪。举旗的同学你现在在哪里?哪位同学能看出队伍此刻在县城那个地方行进?</p> <p>第五届教职工运动会。坐镇主席台的毕忠魁校长,多少年了,犹记他为我们上政治课的情景。在后面绿柳荫里能依稀看到宫字房东边样貌。队伍中的装扮是个什么梗呀。</p> <p>老师的队伍走过来接受检阅。请同学们向他们致敬!多少年来,他们深耕凤中,挥洒汗水,教书育人,我们的青春记忆与他们同在。</p><p><br></p> <p>如果 ,你还有当年不一样的记忆,请拿起笔写出来,让文字留下我们在凤中青春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