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人 腊八粥

李大夫

<h3>冰人 腊八粥</h3><h3> </h3><h3> 作者: 李吉玉</h3><h3> 昨日从黄榆洼坝回老家路过大黑河,看到满河漕的冰,不禁想起儿时的腊八节。</h3><h3> 我们是从 山西崞县平原东社【今定襄县宏道镇平东社】迁移到内蒙古的,所以保留了许多山西的风俗习惯。据老人们讲腊八是太上老君的生日,这天要给老君爷贡粥,并全天要吃素且从太阳升起到落山是不动烟火的,且要用冰人头顶贡粥。 </h3><h3> 每到腊月初七,中午吃过饭就全村出动了,几乎所有的男丁都出动,推车的,拿镐的,挎筐的。一大群人说说笑笑热热闹闹来到大黑河上。我们左家营是个风水宝地,背靠绵延五百里的大青山,面对涛涛的大黑河。只不过到了夏天就变成蜿蜒曲折的小河了,但一到冬天就不同了。我们往东一里多地,也就是河的上游是玉皇庙,玉皇庙前的河水是暖水,是永远冻不住的,但我们村这段是一立冬就结冰的,所以每天早上就有溢水从那里流下来,过午就冻结实了。每天冻一层,因为这里的冰冻期是九十多天,最多一百天,所以最多每年能冻冰一百层。而民歌里所唱“回水湾湾千层层冰”只是形容时候很久而已。冰下有水流过,再加上每天溢水量时多时少,气温忽高忽低,有几层冰就挤出冰面了,这就是暴冰。</h3><h3> 打冰人必须要找到暴冰才好打,尤其是要找二三寸厚的。冰面上隔不远就有一个暴冰,先到的人就抢隆起高的暴冰上呼亲唤友,晚到的只好到不太高的暴冰上去打。</h3><h3> 打冰人是有诀窍的,先用镐尖轻轻的凿出一个一尺多宽三尺多长的长方形,然后沿着凿好的线慢慢的往深凿,凿塌了再慢慢的撬起来,一个冰人的身躯就弄好了,赶紧放到手推车上。然后再凿一个一尺见方的椭圆形的冰,用斧头刻出人头的模样,再轻轻的凿出眼睛鼻子嘴耳朵,从河边弄点儿细土撒上去,对比鲜明的人头就刻好了。冰渣四溅,头顶上热气腾腾,好不快乐。最后用筐子装些打出来的散冰块就各回各家了。</h3><h3> 回家就更忙乎了。先把冰人的身躯立在粪堆上,用粪块把冰人下面靠严实了,免得被大风刮倒,然后在上面浇一瓢冷水,快速的把冰人头安上去,再在脖子处浇些水,不到五分钟就冻结实了。栽好冰人后就从筐子里选出大的冰块放到牛圈羊圈猪圈鸡窝上,再选两块比较平整的,一块放到厕所墙上,一块放到井台上。剩下的冰就全倒进水缸里。</h3><h3> 男人忙着弄冰人,女人们也不闲着。浸豆子,泡黄米,洗红枣准备明天早上的粥。</h3><h3> 吃粥一定要在太阳升起前,不然得红眼病了。腊八天太阳七点半左右升起,我记得母亲大概五点多就起来了,生炉子,生灶火,慢火熬粥,渐渐满屋粥香。不到六点半我们就全起床了,把家收拾干净。给老君爷和各路神仙贡粥必须是男孩,所以这个神圣而光荣的使命非我莫属,因为这个姐姐每年抱怨不公平。</h3><h3> 第一碗粥是贡神的,我用洗干净的筷子把粥先拨小半碗贡到冰人头顶,再把剩下的挨个贡到井台,厕所墙,羊圈牛圈猪圈鸡窝的冰上。在太阳出山前我们狼吞虎咽的把粥吃完就赶紧去上学。</h3><h3> 快四十年了,每每想起都别样激动。今年回老家把十多年没住的房子修好了,想着明年腊八带上闺女和侄儿们再回村里去过一次腊八节,把这个风俗习惯再传承下去。</h3> <h3>见了雪情不自禁的自拍一下</h3> <h3>家乡的暖水爆冰群</h3> <h3>手推莜面窝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