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甘佛塔林中的日出和日落—缅甸自由行(6)

陈姐游世界

<h3>  20191218,我们一行六个美女在缅甸自由行的第六天,也是到达蒲甘的第三天,今天继续包车游,主要看日出和日落以及一些佛塔。</h3><h3> 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去看日出。蒲甘的日落和日出都是非常有特色的。</h3> <h3>  一、蒲甘的日出</h3> <h3>  在蒲甘因为要保护古迹,政府规定所有的佛塔都不允许爬上去,看日出和日落只能去规定的几个小山坡上看。</h3><h3> 司机鲍师傅先带我们去了一个看热气球的地方,后来听说那里只是一个放热气球的基地,要拍日出和热气球要到另外一个地方。我们马上又驱车去了一个小山坡,在那里看日出和热气球。</h3> <h3>  小山坡上看日出的游客很多</h3> <h3>  据说394塔可以上去看日出。394是一个编号,是Archaeology Department对蒲甘地区的古建筑遗址的编号,买一份详细的地图就可以看到位置。在地图上,394旁边标有一个太阳的标志,说明它是被官方所推荐的。394是个实心塔,很好爬,顶层有宽阔的平台,海拔是170米,。从娘乌镇出发394比瑞山陀塔要近三分之一的路程,所以看日出是个很好的选择。</h3><h3> 但是我们没有去爬这个塔。</h3> <h3>  看完日出就在附近的小塔林里拍照</h3> <h3>  看完日出回酒店吃早餐,然后9:30再出门,接着就游观了十多个佛塔。</h3> <h3>  二、 那格雍寺</h3><h3> 这是一座位于明迦巴村南部的寺院,11世纪由江喜陀王建造,与阿南达寺有着相同的尖顶、相同的斜屋顶、相同的角落佛塔和相同的阶梯状台阶,但是相比阿南达寺线条上更加柔和。“Nagayon”意味蛇庇护所,相传这座寺庙所在的位置就是当年江喜陀在那迦蛇神保护下睡着的地方。所以寺院中供奉着一尊真人两倍大的佛陀立像,背后是巨大的蛇形图案。两侧的佛像则小一半。仔细观察,在佛像的后边就会发现蛇尾巴。这些佛像跟阿南达寺里的佛像风格很相似,佛像那自然垂下的袈裟美丽极了。寺庙内部墙上还有残存的壁画,主要是描绘了乔达摩成为佛陀前最后的生活场景。</h3> <h3>小寺庙,没有进去</h3> <h3>  三、阿比雅达那寺</h3><h3> 传说,当年修罗王(Sawlu)出兵讨伐孟族耶曼干(Yamankan),修罗在庇固地区的叛乱中被俘,蒲甘王国的大将江喜陀逃回蒲甘后,与自己的情人Abeyadana约会,但是她迟到了,江喜陀等得睡着了。当Abeyadana找到江喜陀时,一个巨大的那迦蛇神正在睡觉的江喜陀身边保护着他,Abeyadana的尖叫声叫醒了江喜陀,同时也吓跑了那迦蛇神。江喜陀把那迦蛇神对他的保护看作是他将成为国王的一个暗示。在1084年登基后,便娶了Abeyadana为王妃,之后王妃下令修建了这座寺庙并命名为Abeyadana。</h3><h3> 该寺庙建于1102-1103年间,坐落在一 个巨大的砖砌平台之上,整体风格类似那格雍塔。内部有一个巨大的坐佛,走廊的壁龛里有许多小佛像。但这里最值得看的是正门大厅的壁画,Abeyadana意思是“被遗弃的宝石”,她是大乘佛教的信徒,所以在墙上的壁画中除了描述佛祖故事的精美壁画《雅加泰》外,还绘有大量的大乘教佛像和因陀罗、湿婆、毗湿奴等印度教神像,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h3><h3> 为了保护这些壁画,寺庙内部不允许拍照。在寺庙的后面,还建有许多小型佛塔。</h3> <h3>悄悄拍摄的,盘坐在蛇上</h3> <h3> 四、圣涅特姐妹寺</h3><h3> 位于那格雍塔以南约600米,非常靠近新蒲甘了。 </h3><h3> 这是以一座名为圣涅特阿玛(Sein Nyet Ama)的寺庙和一座名为圣涅特尼玛(Sein Nyet Nyima)的佛塔为组合的建筑群。阿玛的意思是姐姐,尼玛的意思是妹妹,所以综合起来就叫姐妹寺了。据说Sein Nyet Ama由Seinyet女王建于11世纪,但是建筑风格却类似13世纪的寺庙。整座建筑四个方向都有入口,但主入口是在正对着妹妹的东面。上层有四层台阶,其中下面的三层四个角上都镶有小型佛塔,内侧有楼梯,最上层则建有主佛塔尖。门上的三重门楣装饰现在大多已经损毁,但是从保存的原始装饰雕刻中依然能看到花、鸟、动物和食人魔等有关神话故事的丰富内容,寺庙内部有一尊坐佛。</h3><h3> 一旁的Sein Nyet Nyima佛塔与姐姐的类型完全不一样。三层的阶梯状方形底座和上面钟罩型的塔尖与其他佛塔看上去差别不大。但是整个钟罩型的塔尖分成钟型的下部以及圆锥形的上部成为一个独特的类型。在钟型的塔身四面各镶嵌有一个佛龛,里面各有一尊小型坐佛,塔内供奉有舍利。</h3> <h3>  五、达玛亚日卡佛塔</h3><h3> “Dhamma”在巴利文中是“法”的意思,而“Dhammayazaka”则是“一切归于大法”。拿那拔地薛胡王虽说够狂妄,但是在盖塔方面的确有其狂妄的资本,起码达马亚兹卡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建成Sulamani佛塔后16年即1197年,斯里兰卡的国王献上四枚佛舍利作为贡品,拿那拔地薛胡在次年(1198)建成达马亚兹卡来供奉圣骨。达马亚兹卡佛塔从结构上是蒲甘佛塔群中的奇葩。通常佛塔的底座是四方形的,而达马亚兹卡却是五边形。中央是一座金色的钟形大塔,塔外建有阶梯。挨着金塔的五边各建了一座寺庙,供奉佛像。通常四面安佛的时候比较简单,依方位分别供奉北方拘留孙佛、东方世拘那含牟尼佛、南方迦叶佛、西方释迦牟尼佛四位现世大佬即可。现在是五面,多出一个位置怎么办?最后只好拿未来佛充数,弥勒菩萨(Metteyya)以候补的身份提前挤上了主席台。达马亚兹卡的塔身环绕着一圈完整的本生故事,塔上的雕饰也非常精美。地处蒲甘平原的西南端。</h3> <h3>  找个光线好的地方, 我们一起合个影</h3> <h3>  六、Pyathada Paya</h3><h3> 位于蒲甘景区的中部偏南,有着全蒲甘最大的塔顶平台。另外,此塔是新加坡帮助缅甸政府修复的。</h3><h3> Pyathadar庙的外形很独特,它是基亚斯华王(King Kyaswa,1234-1250在位),悉洛明罗王(Htilominlo)的儿子所建,是蒲甘最后一座落成的大庙。寺庙的底层是四面开门方形结构,回廊采用了拱顶的设计。从东门内狭窄的楼梯往上,就来到一个开阔的平台,四角有塔,四周有高高的墙垛。二层平台的中央是一座小小的佛堂,跟巨大的平台完全不成比例。从底层的结构来看,Pyathadar与苏拉曼尼庙别无二致,由此看出原本的设计应该是一座雄伟的大庙,基亚斯华王时期离蒲甘灭国不远,财力明显不济,所以最终虎头蛇尾,草草了事。庙的东门已毁损,大佛从远处可以一眼看到。</h3> <h3>出了寺庙门口遇见白色牛群</h3> <h3>  中午吃饭的时候到了,鲍师傅带我们到了敏南达民俗村,去了这家餐厅。餐厅里吃饭的游客很少。</h3> <h3>  七、阿南达寺(阿难陀寺)</h3><h3> 阿南达寺由江喜陀王(Kyansittha)于1091年修建完成,属于早期的塔寺一体建筑,是蒲甘现存最完整造型最美丽的佛教寺庙,也被誉为蒲甘第一佛塔,其建筑工艺大大超越了之前的佛塔,而且建造时融入了缅甸特有的风格。整个寺院呈正方形,象征平衡与和谐。寺的周围分别有四条长长的走廊,每条走廊都通到中间院子里,院子很大,占地近百亩,到处开满鲜艳的花。</h3><h3> 院子正中心就是阿南达塔,塔座是印度风格的正方形大佛窟,东南西北面各有一门,门内有一尊高约十米的释迦立佛。在塔座之上屹立着70多米高的塔身,非常高大宏伟。塔外围的每个墙角,都有一个头两个身子的神兽雕像。佛塔的走廊墙壁里,密密麻麻镶嵌满了数千尊金色的佛像,在透过顶上天窗的阳光照射下,庄严地低着头,俯瞰脚下芸芸众生。塔内四个方向,都有一尊约十米高的站立金佛,每个的姿态都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寓意。每天早上,当地人和许多不远万里前来的香客一起朝拜、献花,极具特色。入夜,灯光照亮金色的佛塔顶部,金光璀璨,远远就能看见,也被认为是蒲甘的标志。<br></h3><h3> 阿南达寺建于蒲甘王朝的中期,此时的匠们已经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建造经验,相比早期单一简陋的佛塔,无论从砌砖、砖石混用,还是采光通风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设计者已经不再单一地模仿,而是在建造中融入了缅甸传统的因素,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阿难达塔就是这个时期建筑的代表。阿难达佛塔的每边长约60米,主塔高51.24米。塔为圆形,塔顶尖尖,通体贴满黄灿灿的金箔,并镶嵌着无数光彩夺目的珠宝,在阳光的照下异常夺目与端庄。塔的底座是印度式的四方佛窟。佛窟和塔基外壁上共有1183块以佛本生事为内容的浮雕,佛窟内通道两侧墙壁上设有洞,内有1304尊佛像。主塔的周围环绕着小塔、佛像和各种动物怪兽的雕像。整座塔工艺湛,繁而有序,集缅甸古代建筑艺术之精华。<br></h3> <h3>  这个石雕很特别,塔的每个墙角都用这种类型的雕塑,它有二个屁股。</h3> <h3>  这个信徒在给佛贴金</h3> <h3>  八、伊萨高纳寺</h3><h3> 是一座建在高台之上两层高的印度风格为主的寺庙,。寺庙的名字来源于旧蒲甘时期为大家带来财富的一位名叫Izza Gawna的高僧。寺内的石刻上记载了捐赠土地者的名字,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墙上的壁画描绘了佛祖轮回的故事。寺庙内供奉有一座精美的释迦牟尼佛像,在前厅内还有两尊小金佛守护左右。</h3> <h3>  九、南达曼耶寺</h3><h3> 建于13世纪中叶,建造者不详。塔内的小室中满绘壁画。其中有一副叫做“魔王的诱惑”,描绘画着一些袒胸露乳的魔女试图去引诱佛祖,而佛祖入深定不为所动。塔外有Garuda的浮雕,去过尼泊尔的人都知道,Garuda就是毗湿奴的坐骑大鹏鸟,翻译过来就是迦卢荼。</h3><h3> 这座寺庙外表并不出众,规模小得不值一提,仍在周围塔群里简直找不出来,但看到不绝如缕而又面露坏笑的游客们,你便知道自己找到这座佛塔了。这座小庙因其内部的壁画“魔王的诱惑”而闻名于世,顾名思义壁画描绘了魔王派遣袒胸露乳的魔女去引诱佛祖,而佛祖意志坚定不为所动的佛教故事场面。如果你指望能在此看到如同克久拉霍一般的刺激场面那就定然要失望了:这幅有名的壁画位于佛塔内部侧面,画面很小而且非常模糊。虽然南达曼耶寺的地面建筑很小,但旁边却有一个巨大的地下僧院,岩石中开凿出来的隧道交错纵横,看来或是为了在炎热夏季为僧侣们寻个清凉隐修所在。</h3> <h3>  十、巴耶通祖寺</h3><h3> 俗称三圣庙,建于13世纪后期,是蒲甘建筑样式最独特的寺庙,其风格和高棉文明的建筑有相似之处。三个佛塔互通的结构沿袭了印度尼泊尔的佛教建筑风格,这在蒲甘是比较少见的。正门内部有精美的佛像,三座连在一起的拱顶上密布着无数神像,俨然是一座人声鼎沸又秩序井然的“飞行员俱乐部”,拱圈自然地把每个拱顶下壁画划分为四个尖塔形区域,而拱圈相连的地方所描画的天神像,是最为优美的点睛之笔,如同敦煌一样,这些飞翔着的曼妙身影最为轻灵生动,不禁要把他们唤作“蒲甘飞天”。寺庙内部不允许拍照。</h3> <h3>  十一、坦布拉寺</h3><h3> 建于1255年,是由乌扎那国王(1250-1254在位)的王妃坦布拉建造的。按照资料显示,此庙内部的壁画受到了中国的影响,描绘了到中国寻找佛的故事,上面的女士们有着中式的发型,以及对黄颜色的运用,很吸引参观者的眼球。只可惜此庙的大门现在已经锁死不让参观了,但外墙的浮雕保存得比较完整,值得一看。</h3> <h3>  十二、塔约派依寺</h3><h3> 在敏南图村附近是最大的一座寺庙,Tayok的意思是中国,这座佛塔是蒲甘末代国王那罗梯诃波帝的手笔,名字也来自于他的称号——Tayok Pye(被中国人打败的王)。佛塔的南面是Lamyethna塔群。Tayok Pye的壁画有些特色。</h3> <h3>  十三、观看日落</h3> <h3>  这是我们在蒲甘第二次看日落了,二次看日落的地点是不一样的。</h3> <h3>  从看日落的小山坡上下来,看到一队人马着奏乐走过,司机鲍师傅告诉我们他们是帮助和尚化缘 ,明天是斋日,化缘得来的东西明天送到寺庙里。</h3> <h3>  回酒店的路上,经过这个门。</h3> <h3>  蒲甘的木偶戏很出名,有几家酒店可以边用餐边看木偶戏。我们在司机的介绍下,来到了这个离酒店十分钟路程的木偶戏餐厅用晚餐。</h3> <h3>餐厅菜的口味就和杭州差不多。</h3> <h3>  第二天早上在酒店吃早餐。</h3> <h3>酒店的早餐。</h3> <h3>  缅甸早晚的温差很大,酒店的工作人员穿羽绒服,我们同行的游客穿短袖。</h3> <h3>  吃完早餐,到酒店边上转弯,今天是斋日,看到酒店旁边的小和尚排队化缘。那个妇女分给每个小和尚几颗糖。</h3> <h3>  这个穿白色衣服的男人分给每个人一点米饭。</h3> <h3>  缅甸的和尚每天早上要出去化缘。尼姑每个星期只能去化缘两次。给和尚的东西必须全部是熟的,给你姑的东西可以生的,尼姑自己会回去做的<br></h3> <h3>  在缅甸蒲甘的三天行结束了,今天早上坐大巴去茵莱湖。</h3><h3> 从曼德勒下飞机一直到蒲甘游玩结束,我们包车的司机鲍师傅一路贴心服务,非常暖心和感谢!他是出生在缅甸的第二代华裔。</h3> <h3>  早上坐车去茵莱湖。</h3><h3><br></h3> <h3>  感谢您的观阅,请继续赏阅茵莱湖游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