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游关东(1)——沈阳故宫,中国古典皇家建筑欣赏(横屏版)

园林人_旅行者

<h3>2019秋季自由行预定主要目标是去辽宁本溪看红叶,在不知不觉中,似乎走成了从寻访关东满清发祥地,至入关建立大清之旅!</h3><h3>10月7日夜晚乘上绿皮火车,经过30个小时的悠哉悠哉,于9日早上抵达沈阳。第1站是去往位于沈阳市区东部怀远门的沈阳故宫(奉天故宫)参观。</h3> <h3>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建造使用的宫殿。整体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共114座建筑,600余间。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h3><h3>沈阳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沈阳故宫博物院成功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h3> <h3>沈阳故宫游览平面图。</h3><h3>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场所。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为乾隆时期扩建。<br></h3><h3>辛亥革命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沈阳故宫仍作为“皇室产业”归“盛京内务府办事处”管理。1924年10月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政变”后,一切皇产归国民政府。奉天省政府接管沈阳故宫,1926年11月筹建成为东三省博物馆。</h3> <h3>下图左侧为太庙正门</h3> <h3>走进“大清门”似乎开启了寻访满清之旅!</h3> <h3>崇政殿</h3> <h3>左翊门</h3> <h3>中路建筑“凤凰楼”建在青砖砌成围墙的四米高台之上,俨然一座封闭的城堡,包括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h3><h3>满族女真先人都把生活区“宫室”建在山坡上,一是生活习惯的缘故,另一方面,在高处便于瞭望敌情,保护自身安全。</h3> <h3>沈阳故宫博物馆藏文物随拍。</h3><h3>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故宫内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的剑,皇太极的腰刀和鹿角椅等。</h3> <h3>故宫东路建筑大政殿,俗称八角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沈阳故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h3><h3>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h3> <h3>大政殿前两侧分列“十王亭”,是满清左右翼王和八旗王公大臣在皇宫内议事的地方。</h3><h3>大政殿与十王亭构成一组视野开阔庭院,其帐幄式建筑造型及其布局,是满族人从狩猎组织发展而来的清朝立国之本——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生动而具体的再现,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所仅见。</h3> <h3>东宫垂花门。遇见一位退休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前辈,在跟游客们侃侃而谈地介绍沈阳故宫和满清历史,有幸旁听学习。</h3> <h3>下图左侧为东宫,右前为东掖门</h3> <h3>崇政殿檐角</h3> <h3>崇政殿前的日晷</h3> <h3>西掖门</h3> <h3>故宫西路建筑——文溯阁,左侧为碑亭</h3> <h3>嘉荫堂前戏台</h3> <h3>故宫后院建筑</h3> <h3>绕行回至大政殿侧</h3> <h3>从故宫出来后,宫门前的奏乐亭</h3> <h3>“文德坊”牌楼</h3> <h3>大政殿庭院外的故宫东大门</h3> <h3>下午临近黄昏去到了位于沈阳故宫东南面的张氏帅府,由于去得迟了,只能匆匆浏览。</h3><h3>张氏大帅府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9月,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逐步形成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的建筑体系。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主要有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建筑。<br></h3> <h3>上图少帅张学良,下图为晚年解除软禁后的张学良将军。</h3> <h3>下图为张作霖五姨太居住的小青楼。1928年6月4日凌晨,张作霖乘坐专列被日本人暗杀炸成重伤,抬回大帅府数小时后就在这栋楼内去世。</h3> <h3>傍晚回到沈阳站,转乘火车去往吉林长白山赏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