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张浚张栻遗迹

南樵山人张栻研究

<h3>作者 张满意</h3> <h3>绍兴十六年(1146)七月至绍兴二十年(1150)九月张浚因上书抗金,触怒奸相秦桧,被贬连州。子张栻随父前往连州居住,前后凡四年两个月。张浚父子在连州留下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现介绍如下: </h3><h3><br></h3><h3>1、 张魏国公祠 位于连州中山南路白马庙(今中山南路南市场南侧)。清同治元年(1862年)建,祀南宋宰相张浚,亦称“濯缨堂”。白马庙原为纪念连州先贤白马主簿周渭而建。周渭(922-999),字得臣,连州人。历仕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一生为官清濂,《宋史》有传。绍兴十六年张浚贬居连州,寓居白马庙泗洲堂,改其名为“濯缨堂”,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意。明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上•卷十六舆地志》载:“濯缨堂,在废湟川驿内,不知何人所建。张魏公有记,略曰:‘濯缨四木屏不知植自谁手,父老相传以为历寒暑之变成几百闰矣。青阴环合为一,若碧云出复时见日星。夏之日,率二三友与子侄读《易》其中……”。后连州人为纪念张浚,改“濯缨堂”为“张魏国公祠”。连州学正何英敬书“张魏国公祠”。</h3> <h3>2、 张浚燕喜山摩崖石刻 </h3><h3>燕喜山,位于连州市巾峰山山脚(即今连州中学后山),因燕喜亭得名。燕喜亭始建于唐贞元十三年(797),为吏部员外王宏中贬连州时所建,大文豪韩愈为之命名并撰写《燕喜亭记》。燕喜山现存宋、明、清石刻近40题,其中以宋代题刻最多,有向宗道、陆琮、金杰、李宗仪、张闻、谭粹、韩揭等人的题名,其中以南宋抗金名将张浚,广南东路转运使向宗道题名最为珍贵。</h3> <h3>燕喜山张浚题名:“紫岩张浚,携子栻游燕喜亭。阳山唐赋、陈宗谔、欧阳献可、欧阳湘,武夷宋翔,湘僧元真、蜀僧宗范、大祁同来,皇宋绍兴已巳(1149)清明前一日,浚书。” </h3><h3><br></h3><h3>3、张浚列秀亭题名 </h3><h3>列秀亭位于连州学宫东南。连州学宫,建于北宋咸平年间,在城东南光孝寺附近,背枕巾峰山,前临湟川河。乾隆《连州志》载:“列秀亭,在州学之东南。群峰拱秀,众流环绕,拂石坐来,超然如入蓬瀛中。乃宋丞相紫岩张公所尝游憩之地,而扁傍则其子宣公南轩先生之所书也。”又云:“列秀亭三大字,张栻书”。 1930年,县长叶日嵩将学宫改建为“中山公园”。原有建筑除大成殿、列秀亭、敬一亭保存外,其余一概被拆除。 </h3><h3>列秀亭张浚题名:“广汉清河郡张浚,绍兴丙寅(1146)秋被命谪居阳山,侄杆、男栻侍行。重阳前六日抵郡境,授馆濯缨堂。因晴夕必登列秀亭,周览风物……丁卯(1147)寒食日题。”见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百十四、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h3><h3><br></h3><h3> 4、南轩读书堂 </h3><h3>连州南轩读书堂有两处:一处位于现连州中学后山燕喜山,绍兴十六年(1146)张栻随父张浚贬居连州,筑学于燕喜山,拜连州学者陈宗谔为师,与知州王大宝相与讲学。清光绪八年(1882)知州曾纪渠在此创办巾峰书院,二十二年(1894)广东学督徐琪将其改为燕喜书院,1902年燕喜书院改名连州中学堂,即今连州中学。一处位于连州学宫内的列秀亭(今中山公园内右亭)。 </h3><h3><br></h3><h3>5、南轩书院 </h3><h3>位于连州守御所旧址,清雍正五年(1727)知府朱振基将其改建为南轩书院。院舍有四进:前座为头仪门;二座为大堂;三座为讲堂,匾题“培风堂”,左右各有房1间;后座为名贤祠,祀张栻(南轩)、韩俞(昌黎)、周敦颐(濂溪),左右房各2间,左为馆师下榻处,右为诸生肄业所,上有楼5间。两厢共有房12间,皆为诸生肄业处。朱振基捐谷2000石,遴选绅士经理,发商生息,十一年置田115丘,岁收粮133.6石,以为书院经费。乾隆四十一年(1776)知州张利仁捐廉银1000两,发商生息,作为正课生童膏火。生员10名、童生20名,每名月给膏火银6钱,每月课考名列前者另加奖励。每年二月开馆,十一月散馆,正腊两月息银留作乡试宾兴费。道光二十七年(1847)知州德浚用膏火本银之月息银作膏火资,由州署发给。咸丰四年(1854)德浚殁后,此项膏火遂废。同治五六年间(1866-1867)众绅公举轮流经理粮田租银,除送山长修脯金,完粮公用外,赢余存贮生息,续置产业,以期久远。</h3> <h3>6、南轩祠 </h3><h3>在连州儒学宫右,明天顺六年(1463),广东右布政使张瑄兴建。清嘉庆十六年(1811)废。 </h3><h3><br></h3><h3>7、湟川八景 </h3><h3>湟川三峡位于连州市南边,为北江水系的主要支流。湟川多胜景,古有定论。宋绍兴十六年(1146)张栻随父张浚贬居连州,据湟川沿岸之景,择其最著者八处,作《湟川八咏》,定为湟川八景。即巾峰远眺、圭峰晚霭、秀岩滴翠、双溪春涨、楞伽晓月、龙潭飞雨、昆湖叠献、静福寒林。湟川三峡分别为龙泉峡、楞伽峡和羊跳峡。张栻曾在楞伽峡手书“楞枷古峡”四字。</h3> <h3>8、欧阳氏致一堂 </h3><h3>位于连州东陂镇孺子堂村,为宋欧阳献可读书处。欧阳献可,字晋叔,连州人。元佑戊辰进士。好学,为古文不随时尚,尝作所居《见山台记》,张浚亟称之,名其读书处曰“致一堂”。</h3> <h3>摘自张满意《绵竹张氏故迹考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