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坐游轮

梅芝

<p><b style="font-size: 20px;">满怀期待的旅行</b></p><p>漳州之行结束后,我们转到下一个行程~厦门~鹿儿岛~长崎~厦门。这是一个只有五天的游轮行,还是在北京出发去漳州前,阿赖和梁华就邀请我们一起去。能和几个朋友混在一起好几天,自然是再乐不过的事情,就早早办好各种手续,只等漳州之后上游轮。这一程,除了我和方方,阿赖和梁华,新加入了海风和蔡云。六个人三个临海的房间。方方坐过地中海的游轮,留下美好记忆,从她那里,我听到许多关于游轮的传说,所以,虽然这一条航线不是很诱惑,但是毕竟第一次坐游轮,还是满怀期待。</p><p>站在甲板上,看着渐渐远去的厦门,我们的游轮行,开始了。</p> <p><br></p> <p><br></p> <p>游轮,一个封闭的空间,一个远离尘嚣的社区。就像前不久看过的电影《海上钢琴师》,1900,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终于斯。也听说有一位美国老太太卖了陆地上的房子,把游轮作为养老的居所。游轮上的日子,到底如何?真的可以满足一个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我想体验一下这种生活的方式,在这个空间里,感受远离尘嚣的宁静和亲近大海的激动。</p><p>事实上。游轮还是一个载你去旅行的交通工具。只不过为了打发漫长的时间,分散因为海浪带给人的不适,也方便朋友们在一起侃大山聊天,游轮商为你提供了足够的食品,娱乐,购物,健身,游泳,养生,等等各种消费……</p><p>对于平日里找饭吃的人,游轮最好不过的是,24小时有饭吃。自助餐厅很大,很多,随时可以去吃。正餐时间供应的食物更丰富,东西南北各种风味,荤素搭配,小菜,水果,应有尽有,早餐和夜宵,相对少一些,但是也足够选择。晚上的正餐,也有比较正经的那种点菜餐厅,只是感觉菜品一般,又有时间局限,还不如自助餐厅来的便利,所以,只去过一次,就自动放弃了。如果自助不能满意,或者想换口味,还可以去付费餐厅,比如去吃牛排,涮火锅。我们几个人,就承蒙海风的关照,去涮了一次火锅。确是有些过份,明明有免费的饭吃,为什么还要多花一份钱去吃饭呢?好吃呗。谁在游轮上吃过火锅?我们就吃了。</p><p>吃饭之外,游轮上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酒吧,把多少年没喝过的酒都喝了一圈,威士忌,白兰地,朗姆酒,什么法国红,澳洲红,什么红石榴,骡子,实在不想喝酒,就要一杯热巧,给自己一些温暖和爱……一个来自新疆的小伙子,天天当值时遇到我们几个,也成了熟人。</p><p>在酒吧,或者大堂,有各种乐手的演出。有天晚上,我和方方在大堂,那天的歌手是个男生,声音很好听,间或还有舞者跳舞,就想梁华在就好了,可以一展舞姿。可惜她去看电影了。我们常去的酒吧,一个女歌手和一个小乐队,每晚演出,那个钢琴师,看上去很艺术范十足,感觉像欧洲人,一问,果然,意大利人。</p> <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船上的家</b></p><p><b style="font-size: 20px;">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最舒服的那个地方视为自己的家。在船上,我的家,就是我们的房间。</b></p><p><b style="font-size: 20px;">在家里面呆久了,也会到游轮甲板上闲逛,摆出各种造型拍照。</b></p> <p>此行有两天去到岸上。一次是鹿儿岛,一次是长崎,上下船,费时不少,来去匆匆忙忙的,也算进出了一次日本。在鹿儿岛,一场大雨,带来双份彩虹,那个时候,我正在一家瓷器店,对着萨摩烧出神。遗憾了,没有时间多看看。后来看到老孟发的照片,萨摩烧还真的好看呢。</p><p>长崎的和平公园,记录着二战时期原子弹爆炸后的惨状。战争,太过残酷,还是没有的好。走在阳光明媚的和平公园里,看到一座座雕塑,心里一次次的挣扎,也一次次的呼喊和平万岁。谢谢林总,为我们争取到这个机会。</p> <p><br></p> <p>五天后,我的第一次游轮行结束。依依不舍的和游轮道别,也依依不舍的和朋友们道别。尽管这一次的游轮,有不少遗憾,还是期待着,有机会再坐游轮,去往更远更美好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