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167efb"><b>能够记起来的人生第一次赶集,是爸爸带着去的,大约七八岁吧,一辆笨重的自行车,我坐在大梁上,好像很遥远的距离。如今的县城似乎距离家乡近在咫尺了,那时候觉得有好长一段路。在县城南关第一次吃了卤煮火烧,现在依然能够回忆起那场景那味道,街道熙熙攘攘的是我没见过的热闹,店面外大锅里散发着卤煮诱人的香气,碗里有大块的大肠小肠肺头和切成三角形的烧饼~~~有印象的第一次自己不和大人一起赶集应该是小学五年级的腊月二十六,那是每年县城最大的集口,我和村里的小伙伴常委一起,临走妈妈给了我一块钱,那也是我手里自己第一次拿到那么多的钱,一路上我们两个随着三三两两的人流走,因为我们都没这样不和大人一起去过那么繁华遥远的地方,六七里路很快就被我们丈量完了,每人花两毛钱买了一个火烧加肉,吃的嘴里流油一般,然后就赶往东关大坑里的炮市,哦哦那里的人啊好多好多好多,真懂了什么叫人山人海,我们不敢进里面,因为父母嘱咐过有可能炸炮市的,只在大坑的边缘人少一些的摊位边上,转转果不其然,我们到了一会儿就在东南角有一个炮摊儿炸了,看着人流忽悠一下涌离那里,我们也不禁后退了几步。炸炮市的确太可怕了。我们两个每人花四毛钱买了一小挂红鞭,五十头儿的。高高兴兴甩的着回去了。</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后来自己大了在县里上班也经常赶集却再也没有了那两次的兴奋和记忆。</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今天在距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大山里我再次赶集。有的就是兜里不空的底气和购买真货的迫切。呵呵也许家里那边京津冀的东西不是假就是不自然的太多了吧,才有了这样一番心理。</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吃完早饭喝杯茶看看窗外等着朋友过来准备出发</b></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b>集口在坡月镇,距离平安屯(长寿村)不远,也就三公里多点,开车很快我们就到了,一头走进了集市</b></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b>先走上一走,大体看看里面,基本和家里大集一样,有沿街摆放的也有大棚里设摊儿的,蔬菜水果小吃特产百货一应俱全。</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我们重点看的是这边的调料和比如石斛三七等当地特产。调料是前天朋友老狼告诉我的,说这边的味儿正,为了自己也能做出他做的牛尾牛肉味道我就很精心的注意力开始集中这些了。八角,桂皮,草果,胡椒,肉桂,白术~还有鲜石斛,三七粉,小土姜,黄精~满满的一大箱子打包邮寄。到家还可以很长久的品味这里。</b></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b>将近中午了,去郭大姐介绍的特色汤圆摊位,吃上一碗,再来一块长寿糕也叫火麻糕。那汤是加了黄酒的味道甜香不腻,汤圆芯儿好像是黑芝麻古糖的,也不那么齁甜,味道真的不错</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完全满足了的购买欲望,也肚圆腹饱,我们开始说笑的返回驻地。这个坡月集真的不错,这几位朋友也非常的不错,所以我的心情也是相当的不错😃😃😃</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