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东师,修行于净月 “国培计划”中小学信息素养培训教师研修项目一期(第三期)

嵩县教育信息化

<b>一、领略东师</b> 2019年12月17日,来自河南省100余名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踏着松软的白雪,来到向往已久的东北师大求学取经。凌冽的寒风没有阻挡我们求知的脚步,领略着净月校区这神圣殿堂,心中不由得激动万分。 <b>二、专家介绍</b> &nbsp;郭立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客座教授,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特聘专家。曾任榆树市进修学校副校长,榆树市武龙中学校长。 王淑文: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资源及支撑软件的应用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的案例研究及以教育技术为主题的国家级课题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在全国开展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区/校,智慧教育试点区/校的指导与推广工作。常年深入一线,为全国优质课大赛输送了众多经典案例,深受区域和教师的喜爱。被区域聘为教育信息化顾问、教学顾问、教育教学研究顾问、课题指导专家和智慧教育指导专家。 房静: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b>三、培训心得</b> 首先由郭立国老师讲解的专题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之探索》,郭老师从一线老师的角度出发,从农村一个学校讲起,老师由不理解信息化到尝试接触信息化,又到教学离不开信息化,从一个学校运用信息化之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阐述,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郭老师倡导“种子骨干老师引领,青年教师先行,中年教师跟进,老年教师要适应”,分层次阐明了各种教师运用信息化的心路历程,这样的方法对我们由非常好的借鉴作用。 最后郭老师给我们讲述“探索三种剂型模式”,1、高效启智型课堂模式,启智讲授给目标,2、标准增智型课堂模式,自主认知给问题,3、科学成智型课堂模式,自主智慧给任务。<div>&nbsp;通过郭老师的指导,我们要明白,小微课大制作,老师要有多种角色,要成为剧作家,制片&nbsp;人,策划人,大导演,大主演。</div> 课间指导 专心聆听 王老师就《智慧教育套件与学习路网资源建设应明晰的几个问题》给我们做了精彩讲座。 “路网不是孤立的课”,是在互联网大平台之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以应用为导向,要建立协同创新团队,在模式研究基础上建设与汇聚资源。 教育信息化2.0指出,教育信息化要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nbsp;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王老师做了全面详细的阐述讲解,让我们对信息化2.0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给学生。通过通信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交流。 最后,王老师引用雷司长的名言:未来教育必然是基本于网络教环境的更加开放的教育,是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教育,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快乐学习的教育,是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让我们为之震憾,深有感触。 《信息技术支撑教学事例创新的思路与方法—信息应用情境体验》,房老师以她自己的网络空间为导入,详细讲解了网络空间内的各项模版,慧教学里面收集大量的经典教案、PPT和微课视频等优秀资源,理论结合实际,学员听的津津入味。 时间一瞬即逝,专家们的精彩讲座让我们意犹未尽,流连忘返,学而不思则罔,我们一定要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反思,消化,进而运用到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编辑:第七组学员<div>图片:第八组学员<div><br></div></div>

教育

信息化

老师

教学

教师

信息技术

指导

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

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