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蓬陈氏历史来由!

柏全

<p>在国以民为本,民以族聚居的时代,族谱本身就是一种以一脉血缘为群体的记实文体。他们记录了一个家族的发展、迁移、生息、繁衍等兴衰强弱的过程;也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发展前程!族谱是一种缅怀先祖列宗的深刻内涵。也体现着这个家族成员的寻根问祖的意识。“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为人子嗣理应念祖寻宗,饮水思源。</p><p>古蓬陈姓是陈氏世系之一脉,(仁兴公)是古蓬陈姓太始祖。我祖族大分枝多,嗣裔分布广远,有很多分枝出去的至今未见回来认祖归宗!现今时代物质丰盛、国泰民安!我们应该要继承祖先的传统思想,主动寻找遗失的族人,让他们能够早日回来认祖归宗,念祖思恩!接下便是古蓬家族一脉之来源。</p> <p>舜(约公元前2287年一公元前2067年)轩辕黄帝八世孙,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冀州蒲阪诸冯里姚墟人(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中华民族共同始祖之一,父系氏族社会后期东夷部落首领,“三皇五帝”之一;也是陈姓的发源祖。</p> <h3>(陈氏发源祖)舜帝像</h3> <h3>胡公满:陈胡公、亦称胡公满、虞胡公,妫姓、有虞氏、名满、字少扬、舜帝之后,陶正遏父之子,周朝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君主。</h3><h3>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长女大姬嫁给舜帝之后的妫满为妻,封于陈地,建立陈国,奉祀舜帝。妫满在位期间修筑陈城,以抵御外敌入侵,以周朝的礼仪德行教化百姓,使陈国成为礼仪之邦。妫满选贤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位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h3><h3>妫满死后,谥号胡公、为陈胡公。其子犀侯继位,为陈申公,陈胡公的后裔王莽称帝后追尊陈胡公为陈胡王、庙号统祖。胡公满为陈姓的得姓始祖!</h3> <h3>(得姓始祖)胡公满像</h3> <h3>陈寔:(陈胡公四十二世孙)104年一187年、字仲躬,颍川许县人(今河南省许昌长葛市古桥镇陈故村),东汉时期官员、名士。</h3><h3>陈寔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转为督邮,迁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人才,补闻喜县令,治理闻喜半岁;复除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他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与钟皓、荀淑、韩韶合称“颍川四长”。</h3><h3>中平四年(187年)陈寔在家中仙逝,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范先生”,葬于郎城。</h3> <h3>东汉太丘长(颍川陈氏始祖)陈寔像!</h3> <h3>陈霸先(胡公满第五十九世孙)503年一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人(今浙江长兴),汉太丘长陈寔之后。</h3><h3>陈霸先通过平定“候景之乱”灭绝羯族,功高一世的他渐渐地控制了梁朝的政权,太平二年(557年)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大陈、是为陈武帝。称帝后平叛之战主要有:平王僧辨余部之战、平萧勃之战、平王琳之战。霸先饮马,挥师千里、乱舞群魔立克。侯景伏诛剪除僧辨,民族除压迫。身经百战、临危受命,鼎立三分践祚。泽华夏、英谋雄算,大公无我。以太平元年十月受禅,改元永定,在位三年,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h3><h3><br></h3> <h3>陈朝开国皇帝(南朝陈氏世系奠定者)陈霸先像</h3> <h3>陈顼:(胡公满六十世孙)530年8月14日一582年2月17日,陈霸先侄儿、谈先次子。南陈第四位皇帝,光大二年(568年)到太建十四年(582年)在位。永定元年(557年)袭封始兴郡王,陈蒨继位后改封安成王。天康元年(566年)其兄陈文帝去世,陈伯宗即位,陈顼成为辅佐大臣。不久后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太建。</h3><h3>他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与发展。太建五年(573年)派大将吴明彻乘北齐大乱之机北伐,攻占了吕梁(今江苏徐州一带)和寿阳,一度占有淮、泗之地,但最后在太建九年(577年)被北周夺走。陈顼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政治也较为清明。</h3><h3>太建十四年(582年)陈顼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谥号孝宣皇帝、庙号高宗,葬于显宁陵。</h3> <h3>陈宣帝像</h3> <h3>陈叔达:(胡公满第六十一世孙)?一635年、字子聪,吴兴人(今浙江长兴)唐朝宰相,陈宣帝第十七子。</h3><h3>陈叔达岀身于陈朝皇室,曾授侍中、封义阳王。陈亡入隋,历任内史舍人,绛郡通守。后归降唐高祖,担任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唐朝建立后,陈叔达历任黄门侍郎,纳言、侍中、礼部尚书,进拜江国公。玄武门之变时曾建议唐高祖立唐太宗为太子,晚年以散职归第。</h3><h3>贞观九年(635年)陈叔达病逝,追赠户部尚书,初谥号缪,后改为忠。</h3> <h3>(南朝陈氏世系义阳系始祖)陈叔达像</h3> <p>清德:(胡公满六十二世孙)迁居金山,唐绵州魏城县令。生七子:楫、桓、棹、标、桾、思虞、缄。</p><p>楫:(胡公满六十三世孙)清德长子,生一子:焰。</p><p>焰:(胡公满六十四世孙)楫之子,生二子:坤、均。</p><p>坤:(胡公满六十五世孙)焰长子,生三子:钺、锐、钰。</p><p>钺:(胡公满六十六世孙)坤长子,生二子:通、达。</p><p>通:(胡公满六十七世孙)钺长子,生一子:齐。</p><p>齐:(胡公满六十八世孙)通之子,居吉州庐陵,生二子:显、顿。</p><p>显:(胡公满六十九世孙)齐长子,生一子:舜举。</p><p>舜举:(胡公满七十世孙)显之子。僖宗朝乾符间为避黄巢乱,徒居庐陵黄金乡卢家湾,卒葬新淦上望乡石牛峰,为上望始祖!生二子:维藩、维翰。</p><p>维藩:(胡公满七十一世孙)舜举之子,官通直散骑常侍、使持节,守福州因家焉;生一子昂。</p><p>昂:(胡公满七十二世孙)维藩之子,生二子:陶、原。(原)见丰城淘沙乡(玕溪陈氏谱)。</p><p>原:(胡公满七十三世孙)昂次子。唐吏部待郎,世居闽之三山,按唐朝户帖,殁葬石城县迎恩石。生三子:嵩、禅、胜。详见(江西武宁上溪陈氏宗谱)。</p><p>嵩:(胡公满七十四世孙)原长子,以孙贵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卫国公。娶黄氏生二子:光嗣、光晟。详见(江西武宁上溪陈氏宗谱)。</p><p>光嗣:(胡公满七十五世孙)嵩长子,以子孙贵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燕国公。娶孙氏生四子:惎、愈、恕、志。详见(江西武宁上溪陈氏宗谱)。</p><p><br></p><p>陈恕:(胡公满第七十六世孙)、945年一1004年,字仲言、光嗣三子。北宋南昌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任澧州通判。后被召入朝,升为工部郎中,知大名府。</p><p>陈恕政纪严明、办事果断,按期完成了城防工程,抵御了契丹兵。因功升为户部副使;再升为右谏议大夫,知澧州。后改任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再升为盐铁使。陈恕整顿赋税,疏通货财,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长。太宗十分器重,亲自在殿柱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p><p>淳化二年(991年)升为参知政事、位居副相。他主管国家财政前后达十余年之久。卒时年仅59岁,真宗曾为之废朝举哀,赠吏部尚书。(宋史)赞其“能吏之首”!娶李氏、生二子:执淳、执中;淳化二年续娶江南贵族王克贞之女,生三子:执古、执方、执礼。</p><p><br></p> <h3>(南朝陈氏世系义阳系恕公支系始祖)陈恕像</h3> <p>陈执中:(胡公满第七十七世孙)字昭誉、陈恕次子。历任尚书员外郎兼御史,知杂三司户部副使,北宋宣和元年戊寅三月至二年己卯任同知枢密使院事,同年三月,出知青州。庆历四年九月任参知政事。五年乙酉四月迁平章、昭文馆大学士。六年任同平章事。皇祐五年癸巳行吏部尚书。宋仁宗朝两次拜相,以岐国公致仕。</p><p>嘉祐四年四月十八日薨,享年七十。赠太师兼侍中。娶谢泌之女,妾张氏。执中卒时其子(世儒)方八岁;女六人、皆封郡县君。长女适屯田郎中李章,次女适大理评事宋均国,次女适光禄寺丛王果,其余尚幼、后嫁何人不考。详见(宋史)卷二八五(陈执中传)及(乐全集)卷丶三十七(颍川陈公神道碑铭)。</p> <h3>(北宋宰相)陈执中像</h3> <p>陈世儒:(胡公满第七十八世孙)执中之子;官舒州太湖知县、国子博士。生五子:景、旻、晃、旵、天瑞。(前四子详见“浙江富春陈氏宗谱”,后一子详见“江西武宁上溪陈氏宗谱”。)</p><p>陈世儒(铁钉杀母案)是北宋年间最大的冤假错案!</p><p>(1078、2一1079、9)从民事案转为政治事件;起因:国子搏士陈世儒出任舒州太湖知县。一日世儒妻对群婢说“搏士一日持丧,当厚饷汝等”。既而世儒母为婢所杀。(宋史、苏颂传)。</p><p>陈世儒审理分三个阶段:</p><p>开封府阶段:苏颂是开封知府,苏颂(及开封府)认为陈世儒不知情、没有合谋。世儒妻没有明确指使杀母,法不至死。宋神宗要求严判,“此人伦大恶,当穷究”。诏移大理寺。</p><p>大理寺阶段:大理卿贾仲民主管,(1078、6)御史何正臣上书弹劾吕公著,说吕公著插手陈世儒案。逮捕了吕公著及其子侄。陈世儒案上升为政治层面。世儒岳母是名相吕夷简的孙女(或女儿),吕公著是吕夷简的第三子,时任同知枢密院事(掌管兵权副宰相)。</p><p>御史台阶段:御史何正臣主管,事态继续扩大,吕公著等从大理寺移送御史台。陈世儒朋友的女婿晏靖与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谈到陈世儒案,(1079、8)苏颂被下狱。文坛上著名的“乌台诗案”登场,陈世儒案结案。(1079、9)陈世儒及其妻李氏及高氏、张氏等奴婢十九人判处死刑,另外七名奴婢杖脊。</p><p>“乌台诗案”为逮捕司马光制造了新的更直接的机会。会不会是为逮捕司马光而制造了乌台诗案?!</p><p>苏颂不肯诬陷司马光和其他友人,自己一人认“罪”。尽管司马光没有被捕,旧党在二案中受到沉重打击。“乌台诗案”出场后陈世儒案结案。据说吕公著父子被(太后)藏了起来。神宗身心遭受很大的压力。</p><p>神宗之后,高太后听政,司马光果然任宰相,彻底废除新法。司马光之后吕公著独任宰相,“光疾革,以国事托之,独当国三年”。高太后之后,哲宗亲政。新党章敦任宰相,恢复王安石变法,反击旧党。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北宋灭亡。</p><p>陈世儒案就成了王安石变法的牺牲品一点不为过!陈世儒案被牵连的人都在神宗死后执政,竟没有能为案子公开平反,相信是为顾及皇权的尊严。加上涉案人员全被处死了,大多数官员又不懂苏颂的“大衍”推理。皇族后来嫁了一位公主给陈世儒的儿子,应该可以看作是有限的平反。条件大概是只能做武官,尽管这一点不能十分确定,但为陈世儒案加了一点喜剧色彩!</p> <h3>陈天瑞:(胡公满第七十九世孙)世儒五子、字景祥,(古蓬家谱记载为“青云公”)。江西武宁县下南乡人,大观进士、官九江太守,清操惠政,治行第一。绍兴间闻秦桧还越州,大将军曲端见杀,天瑞日:“时事不可为矣!”遂乞休归。生四子:南溪公、南岳公、南渡公、袭公。天瑞为江西武宁上溪始祖。详见(江西通志)卷四十九。</h3> <p>南渡公:(胡公满八十世孙)宣议郎、宋绍兴三年(1133年)因“固石洞贼变”事件,由江西南昌县随同胞兄弟(南岳公、南溪公)一起南迁至南雄府保昌县牛田坊珠玑里(今韶关市南雄珠玑巷)。</p><p>历经四代约120年之久,南岳公后裔:(文兴公)迁浙江石门县(今浙江省嘉兴桐乡市崇福镇西门街道办);南溪公后裔:(秀一公)迁肇庆市鼎湖区桂城镇水坑一村。南渡公生一子:升。</p><p>升:(胡公满八十一世孙)生一子:优。</p><p>优:(胡公满八十二世孙)生二子:世兴、仁兴。</p><p>世兴:(胡公满八十三世孙)优长子、迁广州府顺德县岗都古冈村(今顺德大良、陈村一带)。世兴公后裔(威甫公、英甫公)迁移新兴。</p> <p>陈仁兴:(胡公满第八十三世孙)优次子,号行恕、宋贡士,(古蓬家族第一世祖)。生于南宋乾道八年壬辰(公元1172年)三月十五日;终于端平元年甲午(1234年)十月二十日,享年六十三岁,配黄氏、合葬于后龙坪。生一子:民卿,续妾生三子:民篆、民洛、民笵。后略!</p><p>宋宁宗开禧元年乙丑(公元1205年)正月因南雄府珠玑巷发生“胡妃之变”,仁兴公携同长子民卿随胞兄陈世兴一起迁移到广州府顺德县大良古岗州江村(今顺德大良、陈村一带)。</p> <h3>民卿:(胡公满八十四世孙)字樊贤、号野叟(古蓬家族第二世祖),宋业儒(私塾或从事教育事业)仁兴长子,喜好山林溪水之野捕活动。生二子:成啟、成龙。成龙失录!</h3><h3><br></h3><h3><br></h3> <p>成啟:(胡公满八十五世孙)字蔼发、号如心(古蓬家族第三世祖)民卿长子,生一子:尚远。</p><p>南宋末年1278年11月元兵占领广州府,成啟公带领子尚远和四个孙儿从顺德大良古冈州江村逃亡,乘船顺西江北上经德庆儒林坊(今德庆西湾)作临时停顿点转而东进来到古蓬平安寨落脚(今古蓬电站、罗蔡坡)。</p> <h3>尚远:(胡公满八十六世孙)字任统、号剙基(古蓬家族第四世、开基祖),成啟子,生四子:昌盛、昌隆、昌耀、昌旭。</h3><h3>成啟公带领尚远和四个孙子来到古蓬平安寨后,由于是外来人与当地罗、蔡两姓相处不顺心。尚远公便带着几个儿子在平安寨前方不远处的小山头下边,今(伯甫公祠)处建宅开基立寨;设立四间土主四张塘和一口井。从此开劈古蓬村!</h3><h3>昌盛:(古蓬第五世祖)字昭烈、号丕承,贡士、尚远长子,配立氏、生一子:灿。</h3><h3>昌隆:(古蓬第五世祖)尚远次子,移居下半月村,生一子:煜。</h3><h3>昌耀:(古蓬第五世祖)尚远三子,设立南门祖,生一子:煊。</h3><h3>昌旭:失录!</h3><h3>本文简单的陈述至此,再下一辈的(古蓬族谱)已经有更详细的记载,就不作重复了。</h3> <h3> 结语</h3><h3>国有史、邑有志、族有谱,三者共同构建中华民族的史志文化。族谱是记录同宗共祖的世系、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透过族谱,不仅可以看到一姓一族之生生不息的生命历程,还可以看到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亦能看到历朝历代的更迭兴亡。族谱是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族谱是根的象征,蕴含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h3><h3>继承陈氏祖德,弘扬陈氏家风。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需要。家和族睦,族睦而民兴,树发千枝由根起,水流万里自源来。身为陈氏的一员,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祖先的传统思想和历史文化!让古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出灿烂的光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