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依旧是“老子出关”,我只能说阎老的人物画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盘子虽小,却把这个完整的画面凸显的更加饱满鲜活。近看两人形神兼备,远看气势非凡。</p> <p class="ql-block">“孔子与老子”这一题材曾多次在各种瓶形上创作过,我印象中好像都是以刻画两个主题人物为重,而这个画面却明显的与以往有所不同。首先是内容更加丰富了,除了多了一个书童外,还多了一些模模糊糊的竹简。因为盘子小,人物内容又多,所以在构图上就要格外谨慎,既要全面展现,又不能拥挤。咱们来看这件作品,是不是由前而后明显的立体感让人感觉到特别的流畅、自然、舒服。</p> <p class="ql-block">关于“蹴鞠”这一主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喜爱。也许是因为这些可爱的,衣服颜色鲜艳的,还有一根或两根朝天小辫的形象;也许是孩童脸上那特有的天真烂漫的表情;也许是稍微有点夸张的飞奔跳跃的动态,就算你的心情再无比糟糕,在看到如此画面的一霎那也会豁然开朗,被感染的心随飞扬。</p> <p class="ql-block">这一件阎老起了一个特别接地气的名字,叫做“一家亲。”刚开始把我引入画中的是那父子俩,你看他们眼望手指同一方向,那兴奋的表情和眼神叫你不得不展开想象,他们看到了什么呢?那边一定风景独好......这就是“写意”的魅力所在,能展现出画面所不及的情景。可最触动我心的却是旁边的母亲,静静地站在那儿,宁静而祥和,阎老并没有给她明显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却让我在看到第一眼就深深的被触动。所以我特别希望能坚持看到我这段文字的朋友们,动动手指把画面放大,看看这位母亲看孩子的眼神,你也会感受到那母爱特有的柔情万丈。</p> <p class="ql-block">以下这一组喂养猪的画面,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养的猪,想起了三更半夜一家人不睡觉,陪着母猪生小猪的场景。一边细品画面中养猪人那高兴的样子,一边回味着父亲对待家畜那慈祥的笑容和善良的情怀!之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就是来源于那一代人的人生印记。</p> <p class="ql-block">同样是黑猪白猪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同的是喂猪的人物换成了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这又不禁会让人联想起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那个时代的孩子的成长历程,叫人心酸又让人羡慕向往的生活状态。不过话说回来,从艺术角度来看,只是把大人换成了孩童,却使整个画面更加活跃起来。</p> <p class="ql-block">再来看这画中的农妇,是不是感觉特别的淳朴善良,虽然喂的是猪,却也散发着母性的气息,使画面透出一种温馨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个画面相比其它几件的不同之处,除了喂猪的漂亮大姑娘让人眼前一亮,应该是在于“动”与“静”的差别。让我们展开想象力,是不是猪妈妈看到主人提着食物走来,立马带着一群猪宝宝向另一个方向一哄而去。不对呀?按理说它们应该朝着主人去才对呀,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它们是奔着那吃饭的“猪食槽”去的。</p> <p class="ql-block">画人物最忌讳的就是面部表情和眼神的千篇一律,是因为一个画面的情感视觉需要表情来展现,而人物的眼神是用来引领观赏者去领悟一件作品的灵魂所在何处。</p> <p class="ql-block">在平时人们常挂嘴边的都是脏猪、懒猪、臭猪、丑猪、和笨猪,对了,还有“猪呆子”,唯一能撑门面的也只有“天蓬元帅”了,可又是一只“大色猪,”想想它调戏人家“嫦娥”干的那些事,也真是把那猪脸给丢尽了。好吧,给猪挽回面子的巨大任务就交给我们阎老爷子吧。</p><p class="ql-block">黑猪白猪花花猪,大猪小猪老母猪,</p><p class="ql-block">黑衣蓝衣红绿衣,欢声笑语一家子。</p><p class="ql-block">看到这里,你会不会从此“爱”上猪。</p> <p class="ql-block">永远的牧牛图</p><p class="ql-block">经典的牧牛图</p><p class="ql-block">淳朴的牧牛图</p><p class="ql-block">变化多端的牧牛图</p> <h3>吃草的牛</h3><h3>喝水的牛</h3><h3>沉思的牛</h3><h3>漫步乡间小路上的牛</h3> <h3>男人和牛</h3><h3>农妇和牛</h3><h3>老汉和牛</h3><h3>孩童和牛</h3><h3>一家子和牛</h3> <h3>草原上的牛</h3><h3>山野里的牛</h3><h3>树林中的牛</h3><h3>还有天上飞翔的牛</h3> <h3>奔跑的牛</h3><h3>静静的牛</h3><h3>拉犁的牛</h3><h3>驮着孩子的牛</h3> <h3>黑牛</h3><h3>黄牛</h3><h3>大牛</h3><h3>小牛</h3><h3>一大家子牛</h3><h3><br></h3> <h3>勤劳的牛<br></h3><h3>勇敢的牛</h3><h3>“牛市”上的好多牛</h3><h3>阎公笔下所有的牛......</h3><h3><br></h3> <h3>最后致敬我们家的“老黄牛”</h3><h3>因为他画了好多好多的牛!</h3> <p class="ql-block">二十个盘子里有两件是新创作的画面,之所以排在最后,是为了让我们在看多了牛呀、猪呀的时候,再来品品这别样的视觉美餐。</p><p class="ql-block">一二三四五六七只羊,占据了整个盘子的下半部分,有的在低头吃草,有的在仰头看天,有的在平视前方,有的在回头发现......放羊老汉身穿羊皮衣,头包白汗巾,左手拿皮鞭,右手旱烟袋,好不生动一形象。后面一树木根据盘的圆形延伸出去,把老汉环抱之中,本是普通枝干,这一迎客造形与下面羊儿相呼应,显得无比柔美。右边还留有些许空白,使画面不会太拥挤。在我看来,这件作品最出彩处在构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的朝天辫,地上的藤条编织筐,还有那篱笆墙,好一幅让人向往的生活状态画面…</p><p class="ql-block">小白兔 </p><p class="ql-block">白又白</p><p class="ql-block">两只耳朵竖起来</p><p class="ql-block">爱吃萝卜和青菜</p><p class="ql-block">蹦蹦跳跳真可爱……</p><p class="ql-block">现在是凌晨一点半</p><p class="ql-block">我亲爱的朋友们</p><p class="ql-block">晚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