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必得其位其禄其名其寿(38)

孝感天地

<p class="ql-block">“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名言,古往今来一直相传至今,名言原意所指,就是经常行善积德之人,总会得到好的报应;经常作恶多端之人,最终总会自食恶果,不会得到好的报应。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人贱自有天收,人如果太坏、太缺德,总是一副死德性,必然没有好的下场,不是自己遭报应,就是子女跟着遭殃。因果报应,如影随形,毫厘不差,这是千古铁律。因果报应,并不是随人意所定,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更不是谩骂诅咒,而是人们常说的自然规律所致。因果报应,古代有之、现代有之,无论哪一朝代都会有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遭报亦不自知,被忙忙绿绿的人们所忽视而已。</p> <p class="ql-block">智慧的人,最害怕“因”,没有智慧之人,只怕“果”。世上的事,就是一个一个串起来的因果,但可叹的是,人们眼睛里盯着的全是“果”,即看不到“因”。“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老生常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三岁小孩都会说,八十老汉都不能明白此理,因为“果”是显而易见,但“因”即难以被察觉。“求回报”而行善做好事,谓之伪善;“不求回报”而行善做好事,谓之为真善。真善与伪善,其性质都不相同,果报也不一样。总而言之,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好人必有好报,毋庸置疑。为了让读者对因果深信不疑,借用别人编写的历史典故,证明因果报应真实不虚。</p> <p class="ql-block">一、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爱妾祖姬,无子。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说:“我若死了,你一定要选良配把她嫁出去。”后来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祖姬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其弟责问为何不遵父临终之愿,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混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志清醒时的吩咐。”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是你让她改嫁的那夫人的父亲,感谢你的恩德,所以来报答你。你用了先人发给你的好的命令,没有让我女儿陪葬,所以我结草抵抗杜回来报答你!死而有知,结草以报。</p> <p class="ql-block">二、一饭千金。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在河边做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地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地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p> <p class="ql-block">三、灵辄报赵宣子。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赵盾(谥号“宣”,后世通称赵宣子)在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面黄肌瘦,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赵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赵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后来,那个饿汉也就是--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p> <p class="ql-block">四、伍子胥投百金于濑水。周景王二十三年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楚平王杀死大臣伍奢及其长子伍尚,次子伍员(子胥)逃往吴国。伍子胥在经过溧阳濑水时,遇见在水边浣纱的史贞女,向她讨食。史贞女把浆纱的半桶面糊给他吃了。伍子胥临走时再三叮嘱史贞女,不要讲出他到过这里,以免追兵知道他的去向。史贞女为了使伍子胥放心并保全自己的贞节,立即抱起一块大石头,投水身亡。几年后,伍子胥伐楚大胜。在吴国拜相后专程到溧阳,携千金致谢,浣纱女家已无一人。伍子胥遂命人在史姑娘投水之处撒下三斗三升金瓜子。</p> <p class="ql-block">五、衔环。东汉杨宝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黄雀只吃黄花,百日之后羽毛丰满,振翅飞走。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p> <p class="ql-block">六、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个中年妇女和自己上高中的儿子相为命。多年来,她一直受到心脏病的折磨,只是为了儿子才勉强撑到了今天。但是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她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终于有一天,她感觉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想要在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刻再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贡献。经过认真的思考,她决定在自己死后将眼角膜捐献出去。那些天,她一直背着儿子跟一个城市的眼科医生联系。后来,她感觉自己真的快要油尽灯枯了,于是赶紧拉着儿子登上了开往那个城市的火车。直到火车开出后,她才把自己的决定和此行的目的告诉儿子,经过她的再三开导和劝告,儿子终于流着泪答应了。但是,由于在这之前又是跋涉山路,又是长途汽车的奔波折腾,她上火车就撑不住了,心脏剧烈地疼痛,儿子慌了,立即找到列车员求助,她也坚强地鼓励自己一定要撑到最后,完成自己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火车上所有人都对她伸出了援手,希望能稍微减轻一下她的痛苦,有人给她送来了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有人给她腾出自己的座位,让她能够躺得舒服一些,列车长还和下一站的医院联系,派出了救护车在站台上等候。但她生怕上了救护车就再也无法完成自己的心愿了,因为眼角膜的捐献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的,超过了24小时就无法在其他人体上存活。她哭着哀求儿子不要送她去医院,说已经算好了时间,就算她在火车上死去,也能够保证在限定的时间内将眼角膜移移给其他人。就这样,她忍着剧痛和不适,终于如愿到达了那座大城市。那家眼科医院负责角膜捐献的医生和医院的领导迅速赶来接走这位令人感动的母亲。她一见到大夫,就立即进行角膜摘除手术。大夫骗她说,你不要着急,捐献角膜也不是随随便便说捐就捐,要她安顿下来,先做一遍详细的体检。接下来的两三天里,她品尝到了“好人有好报”的幸福,医生在对她的详细检查中发现,虽然她的心脏病非常严重,但即并非不治之症,在对医院领导进行请示后,医院决定免费为她进行心脏手术。就这样,一位濒临死亡的母亲,出于一种人性中最美好的愿望决定去做一件能够造福他人的好事,却因而重新获得了健康的身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冥冥中的宿命,也是上天对她断恶行善、做好人好事的一种奖赏。印证了“好人必有好报”这一永恒真理。</p> <p class="ql-block">故在《中庸》孔子有言:“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讲明白,容易懂。就是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我们读了这样的故事,不要认为只有古人才能做得到。我们和古人同样都是人,古人能做得到,我们也能做得到。捐献角膜的那位中年妇女,已经做到了,她行善积德,不求寿而自延。在此,借用小故事,以大哲理的教育方法,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启迪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更加坚定地自信,相信因果、当信作善得福。故事虽短,可寓意不浅。坚持阅读,你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评论:欢迎评论,评语是读者对作品高度浓缩,彰显读者的智慧,总会获得文人墨客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感恩:感恩美篇传播正能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造福人类,日夜审稿千万篇,实在太辛苦了!读者参与评论,点赞作品以示鼓励,值得感恩。</p> <p class="ql-block">回馈:实话实说,别人有特长,我没有任何专长,读书写作是我最大的兴趣了。我对社会没有特别的贡献而深感不安,只想用写作方法帮助社会大众弥补自己的缺陷,这是我最大的心中愿望了。让中国老祖宗慈悲加持,致使字字生金、句句美容、篇篇暖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初心使命,如果夜晚失眠时读我其中一篇文章,就让你睡安稳觉;如果心理痛苦时,读我其中一篇文章,就能解除你心中的烦恼;当孩子不愿意听父母教育时,读我其中一篇文章,教育方法尽在其中。本来都是非常普通的文章,不如美友写得好,向同行美友学习取经求得进步,让所有文章的内容有深奥的哲理启迪人们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为取信于民,尊重历史事实,在创作时候,阅读大量史料求证,然后从智慧角度审视历史;原创作品具有独特性,贯穿古今通达未来。本人创作与众不同的思维,把读者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择投稿“读书笔记分享会”,主要是让读者开卷有益,懂得读书写笔记,养成读书做笔记习惯。文章中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本人文化水平有限,不参与网络辩论,没有能力解答读者所提出的问题,更没有超强能力跟学者专家辩论。敬请放过我一马,我会下定决心向社会大众虚心学习。</p> <h3>作者:黄勇哲</h3> <h3>2019年12月17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