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为百年事业添砖加瓦,确是在于创新。“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h3><h3> 2019年12月14、15日,在岳阳经开区教文局陈时春副局长与郭艳华主任带领下,教师们重“新”出发,在这焕然一“新”的湖南民族学院,迎“新”而上,聆听由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的教育家们带来的不一样的风景,共品“新教育”。</h3> ♪期“许”幸福教育 <h3> “教育的觉醒在于,让教师幸福感觉醒!”海门市新教育中心研究科科长许卫国老师的一席话,令在场许多教师同行们幡然醒悟。</h3><h3> 人生的幸福大而分之,可归为两种,一种是因欲望的满足而感到的幸福,另一种是生命自体的跃动和充实感所产生的幸福。我相信,在教育追求上,教师大体是后者。</h3><h3> 许老师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主题,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等十大行动为途径,将教育推陈出“新”,让教师在学习中获得满足,在成长路上获得幸福。</h3><h3><br></h3> <h3> 在《完美教室,营造美好的生命场——缔造完美教室行动的理论与实践》讲座中,许卫国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教室行为理论。教室除了宏观的班级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精神文明的建设,指出缔造完美教室崇尚晨诵,午读,暮省,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h3><h3> 闲庭信步驻足处,一日看尽长安花。</h3><h3> 拥有了自己的灵魂人物、积极的文化朝向、丰富的课程生活、新教育的生活方式、家长和社区的共同参与的新教育教室精神文化,那众人期许的幸福教育还远吗?</h3> ♪“美”促自觉成长 <h3> 冬日的暖阳定是听到教师们心底的声音,伴着微风迎来了南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俞丽美老师。《自省:促发生命的自觉成长》是她送给我们的礼物。 </h3><h3> 俞老师以“自省”着手,从理解与培养不同阶段的不同认识,以童趣又幽默的实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切实可行的做法。让我们在现实教学中不仅是有了理论基础,更是能信心满满的通过实际提炼自己的教育经验。 </h3><h3> 任何限制,都是从内心开始的。</h3><h3> 俞老师在新教育理论中强调,用日异月新的手法来启发与引导学生内心的潜能,这又何尝不是让教师们在新时代的洪潮中挑战自我,激发教育“新”机智呢?</h3> ♪“燕”推教育方向 <h3>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海门市先进个人朱金燕老师压轴一出场,便以书香校园与共读共写的主题,用落入心田般的悠扬声音,让我们沉下心思考:教育的宗旨难道只是分数?教师不去阅,学生何来读?</h3><h3> 就像是朱老师本次讲座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题目一样,作为新时代教育的先锋者,我们需从提升自我,从融入阅读一步步不断让教育路上开出“新”的饱满果实。</h3> <h3> </h3> <h3> 两日的“精神食粮”,随着时间的沉淀,从不会失去它的魅力,“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我相信,只要我们以今日为期,学无止境,那这“精神食粮”不管何时何地都是最佳赏味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