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书法欣赏

野源

<h3>今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此时此刻,我们深切缅怀毛主席为建党、建军、建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我怀着对毛主席无限缅怀之情,特录编《毛泽东诗词书法欣赏》,以对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的纪念!<br></h3><h3>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创立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克敌制胜的法宝。他是诗人,书法家。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毛泽东诗词,融深刻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为一体,是近代古诗词的精典之作,独领一代风骚,成千古绝唱,给人以智慧和力量。毛泽东的书法龙蛇飞舞,气势磅礴,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的典范,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深受人们喜爱,被广泛传诵。</h3><h3>  </h3><h3>  </h3> <h1><font color="#010101"><b>《毛泽东诗词书法欣赏》</b></font></h1><h3>毛泽东诗词的大美意象:</h3><h3><font color="#167efb"><b>豪迈、悲悯、宏大</b></font></h3><h3>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独树一帜的大诗人。两种身份相互重叠、两种气质相互渗透,使他的诗作具有了一种前无古人、独步峰巅的大美意象。这种大美,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h3><h3><font color="#167efb"><b>一是豪迈气派</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自信、乐观的英雄主义豪气,是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投身和主导的革命伟业刚刚起步,尚未经历太多的坎坷、体验太多的磨难,因此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明净、清朗、纯粹,洋溢着理想主义的情怀。即将导演历史大剧、问鼎神州大地的青年诗人纵目天下,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在这幅山水大画中,众多船只乘风破浪、穿梭往还;矫健的苍鹰在万里长空大秀身段,姿态俊美雄健,动作刚劲有力;鱼儿在清澈的水中信游曼舞、恣意嬉戏——这正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画卷,是意气盎然、生机勃勃的青春画卷,是对未来充满美好期许的历史画卷!</font></h3><h3>这样的乐观主义基调从此就在他的诗作中沉淀并固定下来,成了毛泽东诗作的生命基因,即使在最恶劣的政治、军事条件下,也没有动摇过,更不曾改变、遗失过。在人民军队“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井冈山时期,面对“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险恶局面,是“我自岿然不动”的从容镇定;在初创赣南闽西根据地的艰难岁月,是“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喜乐情绪,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迷人味道;在突破敌军围追堵截的长征路上,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热烈景象,就连千里雪山都是白光粼粼、遍地灿烂,与红军官兵同开颜、共欢笑。面对“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形势,诗人感受到的却是“大地微微暖气吹”的气息!这岂止是大地的微微暖气,分明是诗人的表情、心情,古今中外哪个诗人有此等豪迈?</h3><h3><font color="#167efb"><b>二是悲悯情怀</b></font></h3><h3>毛泽东虽然是一个在政治、军事舞台上叱咤风云、千锤百炼的巨人,却从来没有失去一个普通人的正常情感,最让他揪心动容的是百姓的苦乐悲欢。得知老百姓食不果腹的时候,会难过得流泪;听到某地根除了某种传染病,又兴奋得失眠。在遵义会议顺利结束、红军取得战略上主动地位的有利形势下,呈现在他面前的景色却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落日西下、万山红遍、让无数文人墨客倾倒折服的壮丽景观,在毛泽东的眼中却像是遍地鲜血,令人触目惊心!那个时候,他想到的一定是牺牲在刑场上的一个个亲人,是倒在血泊中的一批批战友,因此心潮起伏、心绪苍凉。吟诵夕阳的诗句很多,比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等,都是惋惜美好时光的短暂。相对毛泽东的“残阳如血”,内涵、气象就单薄了许多。将“夕阳”视作“残阳”,凸显它的残缺性,由夕阳余晖联想到血染疆场、血洒征程,并因此而伤感、沉郁的,似乎只有毛泽东一个人。这种意象的形成和表达之所以能够成为毛泽东的“专利”,是由他的特殊经历和身份决定的——作为一个诗人,却又指挥过那么多的战役、面对过那么多的死亡;作为一个军事家,对死亡和鲜血却又具有诗人的敏感!面对身边一个个倒下的战友,当时可能来不及伤感,但隐痛并未因此消失,而是沉淀在记忆深处了,以致当别人激赏夕阳的万丈光芒的时候,毛泽东看到的却是它的残缺姿态,是鲜血的回归再现!</h3><h3>在长征即将胜利、偶有闲暇放纵一下诗情的时候,诗人的笔下还是对战友的牵挂思念。“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他深情地目送着南飞的大雁,一直到它们消失在天际。我们不知道他向南方的战友们遥寄的是怎样的情思,但触摸这些文字的时候,已经感受到它们暖热的温度了。开国前夕百废待兴、日理万机,但面对老朋友对待遇安排的牢骚抱怨,还得耐心地说服疏导:老朋友啊,“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风物长宜放眼量”。昆明湖虽然湖小水浅,但观鱼看景并不比大江大河差,将眼界放大一些才能领略到好风景的妙处啊!</h3><h3><font color="#167efb"><b>三是宏大气象</b></font></h3><h3>如果说豪迈气派反映的是毛泽东精神世界的质地,那么宏大气象说明的就是他精神世界的容量。容量有多大呢?“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座座顶天立地的磅礴大山蜿蜒起伏,犹如温顺细碎的浪花、轻轻一握的泥丸——这是他精神世界的空间包容度。“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他精神世界的时间包容度。30岁离开湖南、奔向革命风暴中心的时候,就写下了“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以这样的决绝气势抒写自己改造旧中国的信念意志。从此,诸如昆仑、寰宇、四海、五洲、汪洋、北国、长城之类的宏大词汇就成了他诗作中最常见的意象关键词。</h3><h3>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同时成为伟大的诗人,是诗歌的幸事。他为多姿多彩的诗歌长河贡献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增添了一道绚烂的风景,也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养分。(文章来源:解放军报)</h3><h3><br></h3> <h3>毛主席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创立、发展,为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新中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内容博大精深,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h3> <h3>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回想在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h3><h3>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h3><h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12.1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