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浏阳花炮

陈怀初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陈怀初</h1> <h3>浏阳花炮:承载中华吉庆火药文明</h3><h3><br></h3><h3> 浏阳花炮响天下。以浏阳花炮为代表的中国花炮,凝聚着一种深沉厚重文化内涵。从简陋原始的手工作坊到不断创新的现代化生产,从偏僻闭塞的小山村到远涉重洋的大舞台,从精益求精的生产制作到万紫千红的艺术展示,无不诠释着历代花炮人的求索与创新、智慧与勤劳,承载着全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寄托、向往与追求。</h3><h3><br></h3><h3> 人们在玩赏烟花爆竹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长盛不衰的传统习俗,而且可以寄托人们的爱与恨、忧与乐、期望与梦想、满足与追求,这是老百姓原始而平凡的快乐。各种大型焰火晚会,则不只是快乐,简直是振奋,这是为什么国家和国际性重大庆典要举办焰火晚会的重要原因。</h3><h3><br></h3><h3> 浏阳制作烟花鞭炮,历史悠久,素有“烟花鞭炮之乡”美誉。在浏阳城区曾今存有宋代祭祀鞭爆业祖师唐人李畋所建的“祖师庙”。据公元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刊刻的《浏阳县志》载:“后人卷纸作筒,实以硝磺,名曰爆竹,馈遗者,早曰春雪,往岁小除后,声响不绝。且有彼此竞景以鸣豪举者。好事者又放花炮起火……”可见浏阳民间节日燃放花炮取乐,流行已久,其花炮生产亦久而旺。</h3><h3><br></h3><h3> 早期生产烟花爆竹的原料也大多数是浏阳就地取材的土纸、土硝、硫磺、炭末、红白泥土,生产工具也多以木制、竹制等简陋的工具为主,但在工人们巧夺天工的手艺中生产出来的烟花爆竹声音清脆、色彩斑斓、形态各异、气味芳香,远销世界各国,深受百姓喜爱,成为重要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吉庆文明的象征。</h3> <h3>浏阳花炮:承载敢为人先浏阳精神</h3><h3><br></h3><h3> “宁愿粉身碎骨,也要绽放异彩”这就是花炮特质,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浏阳人的性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浏阳人谭嗣同的千古绝唱,代表着的就是这种不屈不饶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h3><h3><br></h3><h3> 花炮行业历经坎坷,靠的就是敢为人先顽强发展,从清末到日军侵犯浏阳,花炮产业几乎一落千丈,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健为了尽快恢复经济,专门成立工作小组深入浏阳醴陵等地调研,并将花炮产业编撰于《中国实业志·湖南篇》《湖南之鞭炮》等书籍指导地方花炮手工业产业发展。</h3><h3><br></h3><h3> 解放后一段时期内,浏阳花炮受封建迷信、破四旧思想等影响,再次受到冲击跌入低谷,从1949至1966年湖湘烟花爆竹行业经历了“缓慢复苏、衰落停顿、稳定发展”三个阶段。后又在文革期间受到影响,好在其产业多在农村得以生存发展。</h3><h3><br></h3><h3> 1988年,浏阳花炮由1978年的70.8万箱增加到236.1万箱,增长了3倍多,形成了一个拥有1000多家正规企业的庞大产业群,其产销及出口创汇均居全国第一,在全球花炮行业中占据了显赫地位。这10年,是浏阳花炮承前启后的10年,是奠定发展基础的10年,是开始步入快车道的10年。</h3><h3><br></h3><h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环境的改善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化,浏阳花炮进入腾飞时期,产业不断升级,生产经营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成为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浏阳花炮更是如虎添冀,发展速度更为惊人。 </h3><h3><br></h3><h3>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此期间花炮产业蓬勃发展、高速发展的同时,其中饱含花炮工人的血泪和辛酸,“宁可炸死,也不愿饿死”更多的是反应花炮人为了生存不得不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花炮产区民营企业进入开放时期,自主创业、自主生产、家庭式作坊遍地开花,名副其实的成了“十家九爆”。</h3><h3><br></h3><h3> 家庭式作坊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产业的提升,但另一方面带来的是无序管理,安全隐患频发。据调查,大瑶镇九十年代初期,产业还没有规范“上山”联合办厂之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同时由于自主经营竞争不善,多少个个体户血本无归,多少个家庭家破人亡、欲哭无泪。</h3><h3><br></h3><h3> 血泪的代价,也再次激发了浏阳人开拓创新的思维,积极自主探索规范产业发展,取代早期小、乱、差的局面,推出“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安全型、环保型”的“四化两型”战略,推动花炮产业向安全环保和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浏阳几代花炮人研究论证出来的经验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供全国以及国际上采纳使用,一代又一代的安全环保烟花产品不断推陈出新。</h3> <h3>浏阳花炮:承载养育一方百姓使命</h3><h3><br></h3><h3>&nbsp;&nbsp;&nbsp;“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烟花行业同样肩负历史使命。 浏阳花炮,是浏阳在国内、国际为数不多的国家“地理商标”,也是延续千余年,养活无数弱势农民的重要扶贫产业。</h3><h3><br></h3><h3> 据统计,一箱价值100元的烟花,其中25元工资(给农村弱势农民)、6元税收、8元物流运费、12元利润、45元原辅材料销售。全市400亿元烟花爆竹产值,能让40万人人均收入达到近3万以上,缴纳24亿税收,8000辆大小货车运输,800个生产企业家人均赚100万元,2000个产业链配套企业各赚50万元,能让近80亿的资金流入本地市场,能让35万个农民工就业,让16万个家庭没有留守儿童,让100万名本地农民脱贫致富。</h3><h3><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烟花作为传统产业,尽管属于高危产业,但因为他的这种强大“扶贫、富民”功效,才历来被就业艰难、无力离土离乡的农民们珍视,成为维系生存,满足困难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途径。</h3><h3><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6年以来,长沙作为占全国70%、全球50%市场占有率的烟花主产区,经过持续整顿提质、关闭退出400家落后产能企业、推进机械化生产、强化监管执法,全市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h3><h3><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安全、环保,是烟花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管好安全,就是保就业、保企业、保产业。 2018年,我市烟花爆竹领域发生一般事故3起、死亡2人,为历年最低,对于吸纳35万人就业、惠及100万人口的生计,产值超400亿元的高危行业,安全管理形势属于最好的一年,管控水平处于各行业前列,事故率远低于交通、建筑,甚至是工贸行业。这就是我们尊敬它的原因,是承载浏、醴、栗、万等几个主产区几百万人赖以生存的希望和使命。</h3> <h3>浏阳花炮:承载中华“年味”与乡愁味</h3><h3><br></h3><h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勾起多少乡愁和情感,爆竹这一符号深深地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它可以平衡、调节心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h3><h3><br></h3><h3>&nbsp;&nbsp; 古人通过燃烧竹子的劈啪声祛除野兽和妖魔鬼怪,这也是“爆竹"一词的来历,也有了"燃竹驱祟"的故事。传说怪兽"夕"每年定期作乱为害人间,一个叫"年"的人通过燃烧竹子的爆裂声祛除怪兽“夕”,"夕"兽从此遁迹,爆竹"除夕"由此而延续,为了纪念"年"的功绩也才有了过“年”习俗,爆竹因"年"而生,“年"也因爆竹而立,后人在“燃竹”的基础上施以“硝磺”爆竹驱祟效果更佳,成为几千年中华民族年俗文化的重要符号。</h3><h3><br></h3><h3> 燃放烟花爆竹是一种民俗、是一种娱乐、一种礼仪、一种文化感受,是"万家团圆"社会和谐的重要象征,其在民众感情宣泄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喧天的鞭炮声中会感到一种释放和振奋。其他如春联、年画、花灯、秧歌、汤圆、月饼、菖蒲酒、艾草等,均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吉祥、欢乐喜庆、团圆如意、平安健康的追求。节日是最欢乐的时刻,因而也是社会最安定的时刻。 </h3><h3><br></h3><h3> 烟花鞭炮作为传统节假日和重大庆典的娱乐手段,充当了调节气氛、掌控情绪的一只隐形的舵手,这其中也许有某种炫耀门第和财富的情绪,但人们崇尚真诚厌恶虚伪、倡导善良憎恨邪恶、追求完美摒弃残缺才是其真谛。久而久之,日积月累,这种心理就形成一种民俗习惯、一种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情结,由个人而群体,由群体而民族,由民族而国家,潜移默化以至影响到整个世界。</h3><h3><br></h3><h3> 为什么烟花鞭炮不仅禁而不止,反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喜爱,大概是难以割舍的民俗情结使然。因为烟花爆竹而诞生的“年味”,在没有了烟花爆竹的“年味”会不会渐渐淡化?儿时的乡愁情感又去那里寻找?当今关于禁放烟花的呼声渐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担心燃放鞭炮烟花带来的安全隐患,二是担心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雾霾影响。</h3><h3><br></h3><h3> 针对第一个问题,几个主产区已形成高度共识,充分认识到“禁限放”的必然趋势,但在做到规范“禁限放”措施的前提下,安全燃放的隐患完全是可以做到可防可控,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规范生产企业质量标准体系,不达标的产品不允许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加强宣传引导,普及规范燃放知识;组织专家论证,科学出台关于“禁限放”烟花爆竹的标准体系供各地参考实施(大致为从厂家开始,所有产品按照细化分类等级生产,流通环节根据各地允许燃放等级标准严格控制产品的流向,各地根据地域情况制定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段可以燃放什么产品、区分“禁限放”区域)。二是广搭平台凝心聚力,不断践行行业高质量发展“新作为”、智能制造点面结合,不断加装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环保科技逐步推进,不断打造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航标”等措施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发展。</h3><h3><br></h3><h3> 针对第二个问题,本人认为将雾霾成因归罪于烟花完全有失公允,中国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烟花爆竹生产、销售和出口大国,由于其在燃放过程中会生成一定的烟雾和气体,被误认为产生大量的PM2.5,严重污染了环境。</h3><h3><br></h3><h3> 鉴此,专家通过对烟花爆竹的成份组成、生产过程、燃放产物等因素与产生PM2.5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得知烟花爆竹由药剂、纸制品(瓦楞纸)、泥土(黄土和固引剂)等组成,无论是药剂成份,还是其它材质,其颗粒粒径都远大于2.5μm,很少产生PM2.5颗粒,并且在其生产过程中即使产生扬尘也都是粒径远大于2.5μm的颗粒。</h3><h3><br></h3><h3> 烟花爆竹燃放因其药物燃烧会产生一定量的PM2.5颗粒和少量的SO2、NOx气体,但烟花爆竹燃放是短暂性的,并且都是在室外空旷的地方燃放,即使是一场大型焰火燃放,PM2.5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都远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极限浓度值,并通过和汽车尾气排放、工业生产所产生PM2.5进行比较,烟花爆竹燃放不是大气中PM2.5颗粒的主要来源,其产生的PM2.5非常微少。</h3><h3><br></h3><h3> 浏阳每年每天每晚都在大量燃放或者试验烟花爆竹,但据浏阳2018年统计数据反应,浏阳率先在长沙地区达到大气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大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344天以上,优良率达到百分之94.2,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细微颗粒(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百分之10.5、百分之8.6.</h3> <h3>浏阳花炮:承载中西文化沟通使者</h3><h3><br></h3><h3> 烟花爆竹作为火药文明的延续,是中华人民热爱和平、向往幸福的创新发明,传承千年,经久不衰。不论社会发展如何演变,燃放烟花爆竹始终是老百姓趋吉避凶、祈福纳祥的表达方式。</h3><h3><br></h3><h3> 自花炮始祖李畋发明爆竹起,就作为民俗文化的吉祥符号而享誉中外。在中华民族灿若星辰的古代文明中,火药是影响推动人类发展的重大发明之一,而花炮则是对火药的最恬淡、最和谐的成功利用。穿越千余年的时空隧道,由火药文明升华而成的烟花鞭炮,在经年累月的轰鸣声和历久弥新的绽放中,沟通着中国与世界,融合着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h3><h3><br></h3><h3> 曾今有人开玩笑,花炮产业是搭帮圣诞老头才得以挽救,事实虽非如此,但确实是西方文化对中方文化的包容,也使得浏阳花炮文化产业占据西方的文化市场。一个圣诞节占了浏阳花炮出口比例的一半以上,马上圣诞节即将来临,在内销厂家萎靡的情况下,浏阳花炮出口企业却是一片繁荣。</h3><h3><br></h3><h3>&nbsp;&nbsp; 据史料记载,浏阳花炮自清代开始即经水路从汉口码头以及香港洋庄销往南洋、日本各国,解放后,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势头迅猛,迅速扩张到欧美各地。在国内“年味”放鞭炮慢慢淡化之时,早期西方国家从没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到大量使用烟花爆竹,这也是浏阳花炮值得骄傲的地方,这是中方文化成功融合到西方文化的典型案例,促使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浏阳花炮无形之中承载着中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h3><h3><br></h3><h3> 最后引用网络上曾今有人发表过的一段话:“花炮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它就像一个家中的长子,虽然没有读大学,没有西装革履,不像小儿子那么光鲜亮丽,但它仍然顶着满面灰尘,默默地拉起板车,为家庭做最大的贡献,只是它也逐渐老去,精力不再像以往旺盛,我们仍然要尊敬它,给它呵护,把它的板车换成汽车,让它的腰不会过早的劳损,我们在它汗流浃背时替他擦擦汗,在它不小心摔倒出血时给它止止血,因为,它有着我们一千年以来不容置疑的值得尊敬的原因。”</h3> <h3>注:本文主要借鉴《湖湘烟花》以及浏阳市花炮局提供相关文字资料数据和网上查询资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