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记一位从中央西柏坡回来的南雄县工委书记、县长</h3><h3>吴新民同志事迹</h3><h3>吴新民(1910~1978),广东始兴县人,出身农民家庭。16岁时开始投身革命,就读于中共广东省委在韶关举办的广东北江农军学校,结业后参加了由孙中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北伐革命战争。随北江工农自卫军独立团队伍北上,从曲江到南雄,转仁化到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区。1927年加入蔡廷锴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10师,在师部任军需上士,随部队抵达南昌,在参加南昌起义后,随第十师转战福建、广州。1928年返回粤北后加入仁化独立团农军进入澌溪打游击。1928年3月回到始兴县德华小学、新仁小学、县立小学和清化风度小学任教,同时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1931年春,张光弟再次回到始兴,他与曾就读于北江农军学校的吴新民及曾谊勋、陈培兴、张铭和原农会会员刘昌生等进步青年主持成立了秘密农协小组,成立“嘤鸣书屋”(又叫“嘤鸣读书会”),组织“旋风球队”、“抗日同志会”,举办《三五书屋》。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新民与陈培兴等组织了“始兴青年抗敌同盟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张光弟带领下创办“乌鸦艺术社”,出版刊物《乌鸦》杂志。1937年风度小学下学期任体育教师兼做庶务主任,1940年2月由中共广东省委温盛湘、廖琼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风度小学代理校长。1942年5月中共南方局和广东地下党省委在韶关被国民党破坏,“粤北省委事件”后,他是始兴地下党组织留下为数不多就地“三勤”的党员之一,担负了保护省委电台的重任。省委遭破坏后风度学校成了我省同志们的落脚点之一。期间先后担任风度小学代理校长、信义小学校董事长、风度抗日自卫大队大队长(后列为东纵的编制)、始兴县县长、中共始兴县临时工委委员。1944年他率风度大队与为迎接“二王”部队南下而挺进粤北的东江纵队在风度学校会师。</h3><h3>1946年初随东纵北撤山东烟台,先后在山东解放区任东江纵队干部队组长、班长,华东军政大学上干部队区队长,河北省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支前指挥部秘书、行政工作(支前)。华东军分区两广纵队司令部政治工作队队长、党支部委员等职务。</h3><h3>1948年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奉命调往石家庄华北军政大学特别班学习,在校长叶剑英、副校长萧克及主任薛子正等领导指导下,学习时事、划分阶级、政治工作、新区政权、新区政策、游击战术、新区群众工作、新区政府工作等知识。</h3><h3>1949年1月—3月为迎接解放军南下解放全广东,吴新民奉命调到党中央所在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参加由部长李维汉同志领导的中共中央统战部(城工部)举办的南下干部学习班(接管城市学习班)学习,学习华南当前形势、解放新区政策、城市政策,并介绍了解放区的状况,新区政权建立后我党的方针政策并做好迎接解放大军南下的一切准备等,学习内容十分丰富,是返回华南工作必须学习的内容。听取朱德总司令代表党中央对他们的指示:中国人民革命解放战争已处于全国胜利的前夕,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以南胜利进军。吴新民的任务是到粤北山区配合支持华南的解放战争,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准备迎接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迅速彻底解放粤北山区,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粤北。</h3><h3>学习结束后中央决定南下广东,十二位同志带着任务化装南下,党中央给他们每人发一套新西装,一个夹层皮箱,在夹层里是一把手枪和密抄文件。他们从大连登船经烟台抵达香港并到当时的中共中央南方分局驻香港负责人方方处报到。考虑到吴新民在北撤前长期在粤北山区隐蔽战线上坚持地下党工作,开展游击战争,对粤北山区情况熟悉,组织上派他一人回粤北,到五岭地委报到,途经广州市、韶关、乐昌、湖南汝城、广东仁化等地。</h3><h3>1949年3月,吴新民到达江西边境,第一站回到广东南雄地区游击根据地所在的中共粤赣湘边区五岭地委北二支队司令部报到,五岭地委书记张华,北二支队司令员黄业,曾与吴新民在枪林弹雨中结下深厚的战友情谊,此次久别重逢,激动地紧紧握着他的双手。当年东江纵队挺进粤北,是吴新民接应他们,如今在五岭地委北二支司令部是他们迎接吴新民回来。吴新民将从西柏坡带来的中央密抄文件交予五岭地委,密抄文件指示内容包括:“介绍北方解放区情况、当前解放战争发展的新形势、准备如何配合支持做好迎接人民解放大军南下解放广东等工作的一切准备,新解放区政权建立后我党的方针政策。在建立新政权后县级以下各级政权的组织架构形式”等。考虑到吴新民是从中央西柏坡经过南下干部学习班学习后由中央派遣,奉命南下回到广东,对北方解放区情况的熟悉了解,中共五岭地委任命吴新民为五岭地委委员,成立中共南雄县工作委员会,吴新民任书记,郭显亲任副书记,胡辉瑞任组织部长,王平(现名王沛)任宣传部长,党员有200多名。</h3><h3>中共五岭地委为动员广大群众迎接南下解放大军,同时也成立了南雄县人民政府,吴新民任县长,郭显亲任秘书。主要任务是负责建立县人民新政权,迎接南下解放大军的支前工作。在南雄县解放前夕,吴新民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在中共五岭地委党委的领导下,在粤北山区建立起了第一个县解放新区人民政权,并按南雄县区域乡划分建立县、区、乡三级人民新政权,并任命各区长、乡长。1949年3月,南雄县人民政府设立了五个区:杨铭谱任一区区长、刘南文任二区区长,赖超雄任三区区长,张祥龙任四区区长,刘烈瑔任五区区长。同时把县武装部队重新建制,建立了南雄武装政治工作大队,郭显亲兼任大队长。乡政权方面有珠玑乡乡长周才平、湖口乡人民政府乡长张成全、承庆乡人民政府乡长刘烈任,派干部雷新任新田乡人民政府乡长等。南雄县各级新政权的建立,为其他各县解放前夕及解放后建立新的县、区、乡三级人民政府组织架构起到示范模式作用。</h3><h3>吴新民始终牢记离开西柏坡时中央领导同志的重托,将奉命南下回到地方,找到当地党组织领导的武装力量,建立新区人民政权,做好支援前线工作,迎接解放大军南下,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任务。他马不停蹄地迅速开展广泛政治宣传发动工作,召开县各级政府会议介绍北方解放区情况和全国解放战争发展的新形势,指导做好迎接人民解放大军南下解放广东的各项准备工作。并落实建立起来的县、区、乡三级新区人民政府的支前中心任务,成立了南雄县支前委员会,各区设立了支前指挥所。他亲自带领各级干部到各区、乡、学校及墟场集市去广泛宣传解放战争发展的新形势,号召群众做好迎接南下大军解放南雄的准备,全力做好支前中心工作。又指导武工大队,除留下一个排的兵力保卫地委领导机关以外,其他武装则分五个队推向平原地区活动,发动群众,壮大队伍,广泛发动群众筹集粮草,组织民兵担架队。他还带领干部群众修复从江西至南雄的公路、桥梁,为大军南下解放广东做好一切保障工作。</h3><h3>在南下解放大军进军南雄时,南雄县委很快筹集了大量的粮草,解决了数万部队的需要。9月23日,解放大军以游击队为向导,越过梅关,24日凌晨解放南雄县城。进军沿途已有茶水站、军粮供应点等热情迎接。浩浩荡荡的南下大军继续向广东全境进军时,南雄支前委员会动员组织6万多民工,调派各种车辆55辆,民船120只,积极为解放大军运送军用物资,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南下大军解放湘南、赣南乃至广东全境。</h3><h3>9月24日,南雄全县解放,县人民政府入城接管。伴随着南雄党政军民和南下大军共同欢庆南雄解放及解放后第一个人民新政权成立,党中央交给吴新民的配合南下大军解放南雄,组织建立南雄县、区、乡三级人民新政权架构的任务圆满完成。</h3><h3>此时,吴新民又接到上级党委和五岭地委的指示,以中共始兴县委书记的身份立即到始兴县,开展迎接、配合人民解放大军解放始兴、建立解放后第一个人民新政权的工作。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政治部与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联合召开会议,由张尚琼、华云同志以南雄县人民政府的名义向全县人民颁布了南字第壹号布告:“吴新民同志另有任用......兹派张尚琼同志为南雄县人民政府县长,华云同志为副县长,並随令附发正式钦令”,即宣布由张尚琼同志接任吴新民县长职务。</h3><h3>五月份,五岭地委在上级党委的指示下,依照南雄县的模式在始兴等县建立了县、区、乡三级政权。1949年9月2日,中共五岭地委决定,吴新民兼任中共始兴县委书记。1949年9月25日,始兴全境解放,邓文礼被任命为始兴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吴新民任中共始兴县委书记。始兴县解放后,吴新民指导着建立新政权的各项工作,首先将原来6个区编为5个区:城关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共23个乡,并任命了各区长、乡长。1949年10月17日,吴新民接到中共五岭地委调令,任中共乳源县委书记兼县人民政府县长,立即赴乳源县开展清匪反霸退租退押运动,指挥剿匪战斗。在此期间,吴新民先后任连山、连南、连县等县委书记、县长。</h3><h3>1953年5月,吴新民调到广州市工作,先后担任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行政科长、中共西区(荔湾区)区委副书记、西区政府副区长、区长、广州市园林局党委书记兼局长。1954 年至1964年在西区(荔湾区)工作期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致力于发展工农业生产,繁荣商业,重视城市建设、管理及基层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并领导实现了西区农业合作化工作,主持重建了园林式的泮溪酒家,整治了泮塘一带的蚊蝇孳生基地,建起了荔湾湖公园,新建了西区体育场和有灯光设备的篮球场,改善了西郊游泳场。在建设珠江大桥和开辟中山八路工程中完成了市分配的任务。主持建起了第一批水上居民住宅楼,并在荔湾涌、澳口涌、冼家庄等地建起桥梁,把区内10多公里的下水道明渠改为暗渠,整治了街道的环境,改善了市容卫生,使荔湾区被评为全国卫生标兵单位。1964 年,任广州市园林局党委书记兼局长期间,重点抓好越秀山、流花湖公园等广州园林绿化城市建设。吴新民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仍尽自己的能力去组织协调广州市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1971年重新安排工作,1972年调任中共荔湾区区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他带病坚持工作,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纠正冤假错案,不辞劳苦,把一生献给党的革命事业。</h3><h3>1978年,吴新民因病去世。</h3><h3>吴新民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贡献了毕生的力量。他从16岁开始参加革命,理解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从此以后长期从事地下党工作。他参加了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战争,参加了抗日游击战争,他是“粤北省委事件”后,韶关地区地下党组织留下为数不多就地“三勤”坚持斗争的党员之一,并保护了省委电台。他的英雄事迹是粤北山区隐蔽战线上的一个传奇,他的工作受到了时任省委书记张文彬的表扬及杨康华同志的肯定。北撤后吴新民参加了解放战争。广东解放前夕,从中央西柏坡回到南雄中共五岭地委北二支队司令部报到,受命担任五岭地委委员、县工委书记、县长。他把任命视为一种使命和责任,为成立南雄县解放新区县工委及县三级人民新政权做了大量工作。他亲自做宣讲迎接解放大军南下的动员工作,组织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开展空前的热火朝天的支前工作,为解放大军南下提供了一切保障工作,在这期间,他兼任中共始兴县委书记。在南雄县城解放当天,他践行着党的重托和人民的希望,打起行装,回头望着南雄县委县政府上升起的解放军八一军旗,踏上了迎接南下大军解放始兴县的道路。始兴县城解放后,他又受命担任中共乳源县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即赴乳源县开展清匪反霸退租退押运动,剿匪战斗。先后任连山、连南、连县等县委书记、县长。在全面开展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中,吴新民又奉命调广州市工作,参加新中国城市建设。</h3><h3>吴新民一生追求真理,坚守信仰,对党忠诚,为民族独立,为国家富强,为人民幸福,把一生奉献给了党和革命事业。</h3><h3>吴新民一生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直到病逝,基本没有个人的固定财产。衣服是破了就补,一双皮鞋穿几十年。他的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关心周围的同志,为他们排忧解难。</h3><h3>吴新民的务实、低调与高风亮节的崇高品德,永远值得人们追忆与致敬。</h3><h3>吴新民在南雄工作的经历,是南雄历史的一部分,我们有责任书写好这段历史。</h3><h3>2019年12月12日<br></h3><h3>撰稿人:吴穗蘋,联系电话:18922182988<br></h3> <p class="ql-block">1946年(民国35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6月29日,北撤人员在沙鱼涌海滩传达方方少将写给同志们的信。</p><p class="ql-block">6月30日,北撤人员乘美国舰只北上,于7月5日在烟台登陆。风度大队领导人吴新民、陈培兴、郭招贤、林先运、华杏英等人参加北撤。邓文礼、吴伯仲等留在南北山坚持斗争。</p><p class="ql-block">为保证北撤人员安全抵达烟台,坚持斗争的同志隐蔽在南山、北山,黄业同志为总负责人。南山负责人是邓文礼、陈彝康。南山队员有张艺、曾碧棠、何淦周、卢章高、黄涛、刘汉兴、陈德元、刘绍民、许少楷、王老二、王老三、莫开沁、凌浪、黄玉井、张发福、何衍四、曾宪章、华良贤、余有福、张发利、刘马达、邓胜等20多人在澄江等地隐蔽;刘生财、王老大、赖国盛、赖胜标、官汝川、江才、陈大海、陈大湖、陈文、陈雄等分别在石人嶂和家乡隐蔽。北山负责人是吴伯仲。北山队员有叶福、张发桥、苏红、番仔(魏玉文)、田章等24人;唐胜标、何祥、邓良汉、朱光荣等也分别隐蔽于北山。周耿光、邓文畴、蔡若明、许平等部分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进行地下斗争。部分未暴露身份的同志也转入家乡做地下工作。</p> <p class="ql-block">风度学校的荷花池,见证了风度革命志士那个年代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到邓华全家</p> <p class="ql-block">在县政府招待所前</p> <p class="ql-block">我们与党史办公室主任单小红一起,从祖屋搬出二十多件先辈们的傢具物品,贡献到风度学校展馆。</p> <p class="ql-block">2018年6月29曰我们参加了在“红围"前举办的《寻找红色印记 一传承红色基因》始兴县围楼文化旅游节活动。</p> <p class="ql-block">前辈们的老相片</p> <p class="ql-block">我爱我家</p> <p class="ql-block">怀念我们敬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的坚韧不拔,不怕牺牲,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和建设,贡献自已的毕生,你们的精神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