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为了帮助解决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中面临的问题与疑惑,12月15日,江北高级中学一行12人远赴北京参加由汉滨区教研室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国际教育培训中心承办的2019年新高考专项培训班。</p> <p>12月16日,简短的开班仪式让我们感受到区教体局王开霞主任的期望与关爱,感受到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与热情服务,也促使我们明确了学习要求,完成由教师到学员的角色转变。之后,培训正式开始。第一天由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研员、历史特级教师宋景田为我们带来《解读高考评价体系,关注历史主题探究》专题讲座。宋老师从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及实践要求、考试改革的突出变化入手,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指导我们从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p> <p>我们一行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收获颇多。</p><p><b>王康老师</b>:随着纷纷扬扬的小雪,我们开始了在北京的新高考专项培训。第一场是特级教师宋景田老师的报告。首先,对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前言)和 2019年《高考大纲》总纲进行解读,最后,宋老师重点解读了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作为高三复习的依据,结合《考试大纲》和本校学生实际,做好高三的备考工作。 这场报告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新时代,新征程,作为新一代教师,我们不能仅埋头教书,还应该抬头看“路”,及时关注新课程标准,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多学习,开拓视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p> <p><b>张兵老师</b>:京师悟道,学有所获。每次培训机会都来之不易,参加培训,我们要着重思考我们缺什么,培训能给什么,我们通过培训又收获了什么。我们缺什么?前面我说过,面对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我们存在困难与疑惑,如对这“三新”的理解,平时的教学能否适应“三新”的要求,从哪些方面改进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接受指导的地方。培训能给什么?本来这是针对历史学科的二轮复习建议,但是专家能根据我们学员特点进行剪裁,详细解读高考评价体系。能突出重点有针对性,能旁征博引有示范性,能高屋建瓴有指导性。我想,专家的风采指引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在积累整合提升的基础上,增强自己的文学底蕴、教育底蕴、理论底蕴。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我以前也注意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效果不理想。通过今天讲座,我才明白原来自己在引导学生乐学善学方面做得不够好,没有注重时间效益,没有围绕重难点打歼灭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理解、掌握、运用核心素养理念提高教学效益,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的要求。</p> <p><b>沈素茹老师</b>:今天听了特级教师宋景田老师的讲座,感触极深。以后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做到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尤其政治教学要关注时政热点,老师要能筛选与学生密切相关、生活体验相近的素材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主动探究热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3、面对当前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不能练习册有什么就做什么,不顾学生实际,全部布置,忽视作业有效性,加重学生负担。4、积极加强自身学习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提自己科研能力,把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融合,加强教学现代性,与时俱进。</p> <p><b>谢彩云老师</b>:本次讲座让我意识到: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将任务定位在讲解教材基础知识的层面上,而要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引导学生从有限的教材中获得人文积淀,提升思维能力,学会调动整合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新旧信息,并生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能力。在课改的探索道路上,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是实践者。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不仅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还要有敢于创新,投身改革洪流的勇气。</p> <p><b>唐静老师</b>:今日培训主题为《解读高考评价体系,关注重要主题探究》,培训讲座由北京市特级教师宋景田老师主讲。宋老师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高质量的讲解。第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原则;第二,2019年《考试大纲》总纲;第三,《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第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第五,“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解读。通过学习宋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深深意识到作为老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要认真研读课程方案和考试大纲,明白学什么,考什么!其次,在育人理念上,要回归教育原点,即坚持育人为本的价值观,从“育学”回归为“育人”。</p> <p><b>舒敏老师</b>:2019年12月16日,我们在雪花飘舞的首都北京开启了为期一周的研修模式,今天宋景田老师做了关于《解读高考评价体系,关注重要主题探究》的主题讲座,听后我受益匪浅。</p><p>宋老师全面细致地解读新课程改革,阐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具体内容,解读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p><p>新时代,新课程,作为新时代的一线教师,我们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科素养的渗透培养,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p> <p><b>张丁山老师</b>:在全国新高考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我们有幸来到教育改革前线北京参与新高考专项培训班。在聆听学习了宋景田老师《解读高考评价体系,关注重要主题探究》报告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p><p>1、敲响了一个警钟。宋老师在报告中多次提到相关文件、期刊论文、影视作品等等,这让大多时候只埋头教材的我警醒到教师必须要持续学习,保持对新课改和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敏感度,固步自封只能导致落后。</p><p>2、展示了多种可能性。宋老师对“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进行了详细解读。我意识到学生身上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未来社会需要更加多样化的人才,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能力和价值观念。</p><p>3、提供了一种思路—于细节中见真知。高考评价体系是纲领性文件,乍看让人无从下手。通过宋老师的讲解,我意识到应从作业设计、问题设置、情景创设、等细节入手,落实细节就能实现新高考的要求。</p><p>期待自己能在此次学习中不断汲取新的能量,并运用于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为高考改革添一把火。</p> <p><b>程丽老师</b>: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宋景田的《解读高考评价体系,关注历史主题探究》专题讲座。虽然这主要是关于历史学科的主题探究,但宋老师诙谐的语言,渊博的知识,让我们获益匪浅。作为一名高中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还要关注高考动向,适当关注大学学科研究方向,对高考动态有一定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应贴合时代和社会,以情境为载体,最终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顺应新时代的洪流。</p> <p><b>吴蒙老师</b>:问道燕山谈高考,勇担使命迎挑战! </p><p>新时代,新高考,新挑战,新使命,新的征程,又将重新出发。 </p><p>伴随着燕山的第二场雪,我们从汉水之滨来到千里之外的燕山,热情地拥抱古都的厚重,在这里畅谈变革时代的新高考。</p><p>今天,宋老师以一个历史人的身份从考试大纲和核心素养两个方面深度分析了当前高中学科教学的新要求、新方向,并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变革时代的新高考,不仅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挑战,对老师来说,更是新的抉择,对国家来说,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p><p>作为一个布道者,研读考试大纲,研究评价体系,以课标为纲,重建学科结构,重视信息的提取和解读,是我们且行且思考,且行且实践的终身命题。</p><p>宋老师为娓娓道来的讲座中,尤为关注对学生发现性核心素养的重视,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备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人;让他们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教会他们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是我们所有一线教师要为之努力的方向。</p><p>变革就意味着痛苦地告别过去,略微有点迷茫地走向未来。旧观念、旧思路、旧的知识体系都是我们必须要忍痛抛弃的桎梏。未来的新高考,我们可能会有迟疑和困惑。但是,我想说,每一个时代总有一些人需要成为先锋,一个到两个,到最后,就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我国高考的新改革,为我们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添香添色! </p><p>北京研学之旅的第一天,我们聆听了宋景田老师的《解读高考评价体系》专题讲座。宋老师先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基本原则,2019年《考试大纲》总纲入手,深刻解读了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改革实践等方面的新变化,新动向和新要求。然后分别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高考历史学科能力目标与要求和通史框架下古代史近代史主题探究四个方面向我们分享了他关于高考历史主题的探究。</p> <p><b>张会峰老师</b>:刚拿到学习资料,看到的是资料袋上印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是我们每个教育者应该牢记的并为之努力实践的目标;拿出笔记本,封皮上写着“京师悟道”,这四个字是我们此行的目的。</p><p>今天是学习的第一天,宋景田老师为我们做了《解读高考评价体系,关注重要主题探究》的报告,其中主要内容关于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和“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系统的解读。</p><p>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感悟颇深,我们教书育人必须要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到教育各领域。新高考,新要求,这也逼迫着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适应新高考的需要,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p> <p><b>杨后琼老师</b>:来到北京学习的第一天,我们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宋景田的《解读高考评价体系》,虽然天气很冷,但今天收获满满,宋老师首先对2019年《高考大纲》总纲进行解读,让我们明白了未来高考改革的方向,改革的目标。迎接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宋老师从总体上重点解读了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以及适应课程改革新举措。通过一整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新时代,新征程,作为新一代教师,我们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各科的核心素养,转变过去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认真贯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为新时代培养合格的人才。</p> <p><b>刘正勇老师</b>:今天聆听了特级教师宋景田老师做的关于《解读高考评价体系,关注重要主题探究》的主题讲座,宋老师高屋建瓴,让我知道了新高考带来的变化、产生的问题、应对策略,让我个人开辟了视野,感受到了个人知识、意识等方面的不足,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新课程新高考,更新了教育理念,转变了教育现念。</p><p>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此次培训的精神,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p> <p>第一天的学习已经让我们收获很多。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必将更加专注认真,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的要求,促进自己教育教学不断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