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吾师者,王哥也

我爱小宝

<h3>  王哥,是我对大我十几岁的王师老师的尊称,与之相对应,自打相识以来,他就一直亲昵地称呼我“小老弟”,一“哥”一“弟”,虽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却以兄弟相称,颇有些“桃园结义”的风范。 </h3><h3> 说起王哥与我,虽然年龄差距大,并且我住烔炀,他生活在半汤,空间上相隔也很遥远,但我们的共同点更多:相同的职业—我们都是基层教师,相同的志愿服务者—我们都是合肥市关工委通讯员,相同的业余爱好—我们都喜欢旅游、写文字、摄影,也正是这些共同点,让我们跨越了年龄与时空上的限制,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h3> <h3>  第一次知道王哥其人,是通过合肥市关工委的网站。他那时的发稿量和稿件质量,在整个合肥市关工委的所有通讯员中,绝对可以排名NO.1,这让当时刚刚接触镇关工委宣传报道工作的我很是敬佩。后来熟识,我更了解到,当时他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还要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区关工委的日常活动开展,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转化成文字,报送市关工委,工作之繁、之艰、之重,放眼整个关工系统,无出其右者。也是因为他如此肯干、实干、苦干,所以让市关工委负责宣传报道的陆秘书长对他很是欣赏,当然这是题外话。 </h3><h3> 我是教英语出身的,刚接触关工委宣传报道工作时,在新闻报道稿件撰写上一窍不通,正是在仔细拜读了王哥的新闻稿件后,甚至有时干脆直接的“拿来主义”,慢慢的,我找到了新闻报道撰写的灵感与技巧,所以不管他承不承认,在关工委宣传报道这块,他应该算是我的老师。 </h3><h3> 除了新闻报道上偷着向王哥学习,我更开始留意关于他的一切,不久就又在《巢湖晨刊》上找到了他的另一片“自留地”。</h3> <h3>  王哥爱好旅游,喜欢访古问今,基本上每年暑假都会挤出一点时间,骑上他的那台破旧摩托车,顺着公路随心所欲地前行。有时想了,便会立刻停下来,和路边的老乡一边抽烟一边些聊风土人情、历史典故,而回到家后,也必定会将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像他写稿件一样,及时转化为文字,投到《巢湖晨刊》等媒体。我知道,只要是他的稿件,基本都会刊发,因为读者看了他的游记,几乎和自己亲身旅游是一样的感觉。我也尝试着跟他学习,只是自己的能力真的太烂,很少有游记能见诸报端,仅以今年为例,他的暑期游记已刊发八九篇,而我至今为零,看来姜还是老的辣,我向他学习的路,还很长很长。</h3> <h3>  在仰慕了王哥许久之后,终于在半汤谷校长的引荐下,我们哥俩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而我和王哥的第一次见面,则是在陆秘书长前来烔炀指导工作的时候。 </h3><h3> 老实讲,我看到王哥的第一眼,有点奇怪的感觉。他个子很高,当时戴着副茶色的近视眼镜,那段时间估计工作很忙,胡子没刮,头发也有点长,难以把他的外形与文质彬彬的老师联系起来,倒是有点像搞艺术的艺术家。我们坐定,他详细向陆秘书长汇报了自己的工作,然后毫无保留的逐一解答了我关于学校教学、写作和关工委宣传报道方面的请教,当然谈及个人爱好,那是肯定少不了的,一桌人其乐融融,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更让我这个学生收获颇丰。</h3> <h3>  在这之后,我去过王哥的“地盘”好几次,看花、谈工作、学习,每次他都是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热情接待;而他也来我的“地界”不少回,参观、交流、指导,就在这样的来来往往中,我们彼此从相知、相识到熟知,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好兄弟、好师生。 </h3><h3> 其实王哥最让我佩服的,或者说我从他身上学到最重要的,不仅是他工作的勤恳、为人友善,更有处世的豁达,其中有一件事让我感受最深。 </h3><h3> 王哥原先以一己之力支撑起整个区关工委的日常工作,从来不喊苦叫累,可因为一件芝麻大的小事,最后却伤及到无辜他。听闻消息,我立即火冒三丈,很替他打抱不平,主张他要向上级反映情况,可王哥却淡淡地回绝了我,并和我委婉地谈起了怎样做人、怎样干事、怎样面对挫折这些人生道理,让我消了气、受了教育。</h3> <h3>  离开关工委以后的王哥依然还是那么忙碌,他有着浓厚的爱乡情结,在教学之余,注重研究地方文史。他认为乡土文化有许多需要发掘和保护的,于是自觉地成为发掘整理乡土文化的志愿者。放学后、双休日,他总是骑着那辆摩托车,奔波在乡村的田间地头、工地,采访当事人,耐心地将采访者的语言整理成文字,有时为了考证事实,还要爬山寻找历史遗迹,虽然很辛苦,但王哥一直乐此不疲。近年来,王哥撰写发表了大量地方文史稿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这又为我树立起另一个方向标。 </h3><h3> 许久前,我曾向王哥许下诺言,一定要把他对“小老弟”的爱护、指导、关照、教育,变成文字,哪怕是一小段“豆腐干”,算是表达一下“小老弟”对他的一点敬仰。可每次提笔,我都发现用文字描述王哥的勤恳友善与豁达,都是那样苍白,所以一直拖到了现在。 </h3><h3> 前几日,王哥又向我发出邀请,约我有空去半汤泡泡温泉,并一再强调要带上妻子孩子,好让两家人聚一聚。我知道,如果再不整点“豆腐干”,“小老弟”怕是没脸见王哥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