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人生茫茫路茫茫,</h3><h3> 谁知前方是何方,</h3><h3> 路在脚下自己走,</h3><h3> 坚定不移莫徬徨!</h3> <h3></h3><h3> 一九七零年十二月,刚满十八岁的我响应祖国的召唤,离开了学校,踏上了新的征程——祖国的北疆,来到了解放军这座新的学校,迈出了我人生的第一步,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转折!</h3><h3> 在哪经济困难,生活供应靠票证的年代里,我家缺衣少食,一日三餐不饱,可谓衣不裹体,食不饱腹,真是家徒四璧,穷困潦倒,屋里仅见一小堆煤和烧土而已,一家人为生活而发愁,为吃饭而奔波。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所在的璧村完小也和全国一样,破四旧,立四新,停课闹革命。一个农村长大的我,为了摆脱家庭贫穷的现状,毅然决然走出大山,一定要看看这外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憧憬着一个美好的未来……。</h3><h3> </h3> <h3> 这是参军前的我,因为历史久远,条件所限,没有留下太多的照片,这是仅存的两张!</h3> <h3> 一九七零年十二月,我县的征兵工作开始了,(在璧村公社带兵的叫张小计,是三连六九年兵,河北人,还有底志刚付排长,是一连的,也是河北人。他俩对我印象不错,我和他俩处的也很好,很感谢他俩,是他俩把我带进了军营,下连后就很少见面了,因为各个连队住的比较分散互相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三连在太原武宿飞机厂,部队在内蒙的主要任务是搞三支二军。衷心的祝愿张小计,底志刚健康平安)。在学校我积极报名,和我一齐报名的还有我的同学加老乡刘新春。经过政审,体检合格后,(实际也不太合格,身高刚到160公分,体重还差二三斤,营养所致。张小计,底志刚俩人非常喜欢我,愿意带我,所以要感谢他俩,滴水之恩,终生不忘),我俩都进入了新兵的行列,(他后分在二营四连),参军的心愿就这样圆满的实现了。<br></h3><h3> 在县城招待所里,经过新兵大会动员,进行国防教育,谈认识,写感想,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保家卫国,青年有责,为了祖国的国防建设,为了我们的红色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就要献青春,洒热血,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盖成大搂不骄傲,垒到厕所不悲观,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走者高兴,留者安心,征兵教育,轰轰烈烈。随后进行了新兵交接,换了军装,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心里美的就不要提了。在我们一起参军的新兵当中,我年龄算是小的,真是少小离家,豪情满怀。家人和亲人们把我们送上了东去的汽车。从长治转车一路北上,经新乡——石家庄——太原(当时长治至太原还不通火车)——大同——包头,直至到达部队所驻目的地——内蒙古巴彦高勒新兵连。</h3><h3> 从山西到内蒙,从学校到军营,地域的改变,环境的不同,从一个学生变成了军人,在我的人生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转变。为了理想,为了目标,为了彻底甩掉这贫穷的帽子,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身劲,因为贫穷就会挨打,落后就要受罪,要改变这贫穷落后的现状,还有什么话可说,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要努力,要奋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的孩子早当兵!</h3><h3> 新兵连三个月的生活从此开始了。早操——每天往黄河大桥跑步,记不清有多远了,真叫累啊,穿的大头皮鞋,(大同以北是四皮,皮鞋,皮帽,皮大衣,皮手套,)太重了,身体也不行,上气不接下气,经常落在后边,原因可能是锻炼不足。早操后洗涮吃饭,休息半小时训练开始,主要是队列:立正,稍息,向左右转,向后转,齐步走,正步走,这是新兵必须的基本训练。内务——就是叠被子,要求四方平整,有角有棱,所说的豆腐块,这也是军人的必修课,这个比较容易。新兵连训练三个月一晃而过。</h3> <h3> 这是新兵连训练结束后,带上帽徽,领章第一次拍照留影!</h3> <p> 这张照片是七五年在太原北营营房大礼堂前留影,很珍贵,就这一张!后排左起,七五年兵,北京人,名子记不清了。中间王友送班长,六九年兵。安徽岳西县人。第三名,李付先,七一年兵,山西长子县人。前排左起,李加发,七三年兵,天津人。右下,王国良,七一年兵,四川内江人!</p><p><br></p> <p> 这是我们班长孙庆华,付班长王友送(我当新兵时,)</p> <p> 这张照片是七一年在临河县搞刺杀训练时的留影,当时条件所限,借个120相机拍的,记不清是谁借了,现在是数码相机,以前的相机还要上胶卷,显影,定影,剪切等一下系列程序。</p> <h3> 一九七一年发生了震惊全国及全球的九丶一三林彪叛逃事件。作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班人,亲密战友林付统帅,事件不可谓不大。而且林彪对北部边疆的防御体系亲自制定,了解全面。所以国家对北边的防御还是很担心的。全连紧急结合后,宣布紧急命令,不能睡觉,随时待命,立即执行,我们感觉出大事了,随即进行了紧张的准备工作,打背包,领弹药,各班把枪支领回,分发至个人,另外每班加发二具火箭简,班里分配了我一具,加上我的半自动步枪两种武器再配带上子弹带,手榴弹带于一身,可谓全赴武装,战力倍增,全连个个弹上膛,刀出鞘,真正处于一级战备状态,随时可以进入战斗,一夜无语。第二天早饭后,全连结合在临河县城北边的山坡上,连排长查看地形,各班修筑公事,单人掩体,挖猫儿洞。我挖的很标准,坐在里面很舒服,站起来举枪瞄准也正合适,随后机炮连一个排也陆续下到步兵连队,真正的加强连。郭义红就分到了我连,还有汽车连的解放牌汽车也在连队待命,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处于临战状态,就这样在这儿坚守了好长时间,直到上级传达林彪叛逃事件的文件精神后,才告一段落,随后机炮连撤回,连队恢复正常工作。传达步骤是先军内,党内,再逐级传达到全国人民。事件虽然过去将近半个世纪,但回想起来,记忆忧新,恍如昨日,至今都不能忘怀。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能参加过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怎么能忘记呢!嗨,真是人老了呀,以前的忘不了,现在的记不住!</h3> <h3> 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