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海记忆

沸点先生

<p>一、外滩</p> <p>到上海了,一定要看看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和外滩的夜景,因为这里有当前中国最漂亮的夜景,没有之一。一边是具有世界水准、世界高度的现代建筑,一边是历史悠久、极富盛名的“十里洋场”。时空在回望中交错。</p> <h3>这里的夜晚从不寂寞。每天南来北往的旅客都会不约而同地到这里看夜景,拍照片,以各种形式留下上海记忆。</h3> <h3>外白渡桥,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 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车。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h3> <p>浦东新区的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也是必到的地方。陆家嘴只用了不到30年时间,就将一个和金融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地域,打造成世界各大跨国银行、众多国家级要素市场和功能性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参与、入驻的金融贸易中心。 </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p> <p>二、复兴坊</p> <h3>除了外滩、浦东、城隍庙等大景观,上海还有个一定要去走走看看的地方——弄堂。我选择了黄浦区复兴中路复兴坊做为体验住宿之地。</h3> <h3>上海弄堂最小的居室叫“亭子间”,最窄的厨房叫“灶披间”。“亭子间”仅仅只有一张床加一米宽的过道和一米见方的卫生间及淋浴间,一共不超过9平米!放不下一张沙发,更没有衣柜和厨房。那么做饭菜就只好到走廊上了。人们管这样的过道叫“灶披间”。</h3> <p>复兴中路周边的老式建筑可以说是目前上海最具有代表性的了!这里原来是法租界,该路段与思南路曾经聚集了众多名人在此居住。我住的复兴坊(553弄)内曾经居住过史良、何香凝。这里被称为“花园住宅”。</p> <h3>由于房屋连体、密集,房间小,没有晾衣服的阳台,“万国旗”就成了这里独有的风景。</h3> <h3>有一个老太太坐在弄堂过道上晒太阳,看见我拿相机拍她,不情愿地嚷嚷:要拍拍美女,拍我个老太太干嘛?我说:“您在阳光下和老建筑一起,再加上头顶上形形色色的床单、衣服,这是弄堂生活特有景致!”</h3> <h3>其她老太太在自家门前沐浴着温暖的冬日阳光,她们一点都不拒绝相机,微笑着让我拍照。</h3> <h3>弄堂里地方虽小,可是情趣不能少!大清早,女主人领着两只小狗遛弯。</h3> <h3>复兴坊的背后连接着花园坊,弄堂与弄堂之间大多都是联通的。维修工人用板车拉着材料从瑞金二路进入弄堂。</h3> <h3>弄堂上空的鸽子,不厌其烦地盘旋,一圈一圈又一圈。是这片老建筑区的完整保存,才有了这群鸽子的栖息地,这里也是它们的家园!</h3> <h3>十分紧凑的弄堂里 ,随处可见居民家门前、小院里摆放的花花草草,人们是如此地热爱生活、追求美好!</h3> <h3>三、复兴公园</h3> <p>清晨的阳光透过法国梧桐树叶斑驳地投射下来,新的一天开始了!出弄堂就是复兴中路,去到不远处的复兴公园看看。</p> <h3>复兴公园是一座法式公园,是法国租界时期由顾家花园改扩建而成,距今已有175年的历史。</h3> <h3>居民们陆陆续续地来到公园开始晨练,有着各自的节目。</h3> <h3>不少遛鸟的中老年人将鸟笼挂在树上,让画眉鸟晒太阳。画眉鸟在笼子里跳上跳下,叫声很好听。</h3> <h3>但是这些鸟不是用来听它鸣叫的,而是用来打架的。</h3> <h3>以画眉鸟打架的输赢定胜负。背后有多少赌资呢?</h3> <h3>压压腿,聊聊天,新的一天就是这样开始。</h3> <h3>这一波大爷大妈在阳光下跳交谊舞 。</h3> <h3>杂耍吗?只要能锻炼咋样都行!</h3> <h3>玩飞盘的,耍空竹的,打太极的,跳广场舞的……中国大地上其它地方有的项目,一个也不少!</h3> <p>四、复兴中路 复兴中路街景</p> <h3>复兴中路当年有许多知名艺术家、政治家居住过。柳亚子、刘海粟、冯玉祥旧居就在这条路上。图为刘海粟旧居。</h3> <h3>由于人行道狭窄,复兴中路上的共享单车只好挤占人行道摆放。行人走到停放共享单车的地方就得下到马路上走一小段。图为共享单车维护人员正搬运自行车。</h3> <h3>在很多城市都已经没有用了的公共电话亭在大上海仍然使用着。</h3> <h3>复兴中路与重庆南路交汇处的老店铺和老建筑</h3> <h3>复兴中路与重庆南路相交位置,立交桥与老建筑和谐相处。</h3> <h3>复兴中路与淡水路相交处。</h3> <h3>淡水路街景</h3> <h3>淡水路上的清洁工</h3> <h3>复兴中路旁的自忠路街景</h3> <h3>阿大烧饼,与复兴中路交汇的茂名南路159弄2号,这家网红店我先后两天早上排队,由于人实在太多,时间不够而放弃。</h3> <h3>复兴中路夜色下的围墙和行人</h3> <h3>复兴中路上的酒吧,每天晚上都很多人在此谈天说地。</h3> <h3>已经转钟了,工人们在复兴中路上利用夜色维修路灯,给他们点赞!</h3> <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五、思南路 </p><p> 复兴中路交汇的路很多,但是这条路一定要说一说。这条路就是著名的思南路。</p> <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扫描一下这个二维码,你就可以更多的了解这条路了。</p> <h3>围墙内是思南路上的“周公馆”。围墙是用竹子做的,独一无二!</h3> <h3>上海周公馆,位于在上海思南路73号、71号,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1946年~1947年国共谈判期间,国民党不让在上海设立办事处,董必武当机立断:就称周公馆。周恩来在这里工作、生活,并曾在此接待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吴铁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钧儒、黄炎培等交换意见,还举行过中外记者招待会。此期间国民党在对面安排特务日夜监视,形势非常危险,最后被迫全部撤离。总时间四个月。</h3> <h3>周公馆内的花园,有一座周恩来总理的雕像,游客只要输入指纹就可以免费参观。</h3> <h3>思南路除了拥有当年法租界上小马路的共同特征外,还有着不同于其它马路的独特吸引力:几十幢花园式洋房,集中了老上海近乎全部的民居样式——是城市建筑的活标本。</h3> <h3>复兴中路与思南路交汇处连着思南公馆商业门面。一部分沿街别墅被出租开设咖啡、餐饮、图书、酒吧、料理等店铺,这里被称为思南露天博物馆,每天都会有游客到这里参观、游玩。</h3> <h3>这里可以安静得不像上海</h3> <h3>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而且十分浪漫。</h3> <h3>这里可以让人流连忘返</h3> <h3>这里也能让人夜不归宿</h3> <h3>这里可以让时间溶解在浓香的咖啡里</h3> <h3>这里有思南书屋</h3> <h3>吉尼斯纪录的英国理发店</h3> <h3>游客</h3> <h3>这里曾经居住过众多名人:周恩来、董必武、杨森、卢汉、梅兰芳等等。现在思南公馆酒店对外开放,住宿费非常贵,38000元起价。</h3> <h3>………</h3> <h3>六、田子坊</h3> <h3>田子坊已经成为上海必到的打卡地,是上海弄堂保存、创意改造的典范。田子坊展现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上海亲切、温暖和嘈杂的一面。只要你在这条如今上海滩最有味道的弄堂里走一走,就不难体会田子坊与众不同的个性了。</h3> <p>走在田子坊,迂回穿行在迷宫般的弄堂里,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跳入你的视线。从茶馆、露天餐厅、露天咖啡座、画廊、家居摆设到手工艺品,以及众多沪上知名的创意工作室,可谓应有尽有。在闲散的下午,就着弄堂里的习习凉风,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空中飘来一抹慵懒的咖啡香味,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p> <p>2019年11月13日至15日,我利用在上海参加、领取“郎静山摄影艺术金像奖”的短暂几天时间,住进弄堂,体验老上海最普遍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领略上海今昔巨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印《我的上海记忆》做为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