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旗岭古道

红羽飞扬

<h5>  小时候,心在远方,向往着斑斓的世界,长大后,心在远方,那是家的方向。</h5> <h5>  路在脚下 心在远方</h5> <h5>  又是一个周末来临,暖暖冬日,出游之心已砰砰心动,该去哪儿?</h5><h5> 其实瓷都景德镇市区周围都是山林,随便钻入一片山谷,猛然间意外发现有惊喜收获,或者是一座小寺庙,或者是一个古朴的村庄,或者是一条悠长的古道。</h5><h5> 网上查到荷塘乡有一条大旗岭古道,决定去探探路,温暖如春的晴天,哪怕坐在空地上晒晒太阳,也是一种享受啊!</h5> <h5>  景德镇市区到荷塘乡驻地约15公里。</h5> <h5>  路况极佳,风景甚好,植被茂盛,原来去荷塘坞村拍荷花,那时的荷塘刚开始搞乡村游,村庄房子老旧,公路弯曲窄小,会车都小心翼翼的,听说最近通了公交车,极大方便村民的出行。</h5> <h5>  荷塘乡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美称。</h5><h5> 下辖四个村委会:杨湾村,山门村,童坊村,仓下村。</h5><h5> 清代荷塘属鄱阳县华新乡四十都,民国18年(1929年)属鄱阳县鱼山乡。</h5><h5> 1964年3月。鱼山公社划归荷塘乡代管。</h5><h5> 1972年,为鄱阳县荷塘林场。</h5><h5> 1983年10月16日才划归景德镇昌江区管辖。</h5><h5> 乡政府所在地童坊村。</h5> <h5>  冬日的荷塘乡政府,冰雪覆盖,别有韵味。</h5> <h5>  20世纪30年代,荷塘曾经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之一。</h5><h5> 1930年,方志敏亲临指导革命斗争。</h5><h5> 解放后,在乡政府所在地童坊村北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第一任省长绍式平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h5><h5> 可见荷塘的红色历史悠久,值得宣传。</h5> <h5>  现代的荷塘,正成为全市各组织,各单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基地。</h5> <h5>  要去一个地方,就要了解它的历史,再走走看看,便能知道有许多的故事藏在其中。</h5> <h5>  这段古道从乡政府合影留念开始,依六只脚轨迹寻找古道的入口。</h5><h5> 顺乡村小道,有路牌指示,庄前村开始,发现了古道入口的标志。</h5> <h5>  古道的介绍牌匾</h5><h5> 昌江区荷塘乡南部大旗岭,余家尖东侧,南北走向,由仓下村的老仓下村至童坊村的庄前,长约2公里,此岭西南高,东北低,顺次而下,似面大旗,故名。</h5><h5> 该古道处于荷塘腹地,东北向经昌江区鲇鱼山镇连通景德镇,西南连接乐平塔前镇,一直以来都是荷塘乡最主要的人员往来和交通运输道路,同时也是周边地区乐平人通往景德镇的一条要道。</h5><h5> 1962年,鱼仓公路建成,古道逐渐废弃。</h5><h3><br></h3> <h5>  沐浴阳光,心在远方,路在脚下。</h5> <h5>  古道基本上没有青石板,零落的几块,也快被泥土掩埋,枯叶一地,竹林间被村人用刀砍出一条宽道,说明已荒废许久无人打理,通公路后,一直以来便是砍柴,砍竹,伐木之人走的羊肠小道。</h5> <h5>  一路上,树叉上捆绑的都是赣鄱彩绸漂流俱乐部的指示绸带,顺绸带寻找路的方向倒也轻松。探这条路估计也花费了一番时间的,感谢户外的朋友的付出,为久居城市的人们寻找了一片寂静的乡土气息。</h5> <h5>  有心者,写了各种介绍作用的牌匾立在古道旁,告诉人们它的历史。</h5> <h5>  有些只有呆过山里之人才可知晓。</h5><h5> 比如烧炭窑,估计现代的城里孩子都不会知道,原来刀耕火种的时代,冬天御寒的木炭是在山里烧制而成的。</h5> <h5>  想一探究竟的王大哥,仔细的拍照。</h5> <h5>  从牌楼开始,在山脚行走,有几棵大栗子树,一地的刺壳,翻了几个大的壳,时间已过,找不到一颗板栗。</h5><h5> 经过一个小水库,已见底,露出沉积淤泥,再往前就渐渐向上走,也不陡,一地🍂落叶。经过一片松树林,地上厚厚的一层松针,枯萎了,王大哥说种了花,这是最好的肥料,用红色的塑料袋带点回家,提着这袋肥料,一路便相陪走完了这段路程。</h5><h5> 也是个有心之人。</h5> <h5>  板栗树已秃顶,朝阳刚露出笑脸。</h5> <h5>  一行人 走上小水坝,逆光下,光晕遍布头顶,暖色满园,清晨精力充沛,走路也格外轻松。</h5> <h5>  心情不错</h5> <h5>  呵呵!挺沉的,想帮忙提一下,王大哥都不乐意,体力不错。</h5> <h5>  山顶的平地,有一座倒塌的凉亭,剩下 断壁残垣。</h5> <h5>  没想到一路上来,快到山顶,竟然有一片圣子树,花开正旺,圣子果却一颗也没看见,被乡人摘完加工了。</h5><h5> 极目远望,山林茂密,空气清新,不愧为景德镇的避暑山庄。</h5> <h5>  小憩一会,补充能量。精力充沛的王大哥,对一捆搭在残墙上的柴感兴趣了。非要挑起来,走几步。</h5><h5> 我试了下,起码一百多斤,以我的力气确实扛不起,这要山里锻炼过的人才可以胜任。</h5> <h5>  确实有力气,壮实的身体,走一段山路不在话下。</h5> <h5>  这是今天徒步最高之处,再往下,便是荷塘仓下村,山脚经过的是老仓下村,古桥,水口林,各具特色。</h5> <h5>  对面便是新仓下村</h5> <h5>  老房合影</h5><h3></h3> <h5>  村庄的水口林,茂密高大的樟树林,阳光正好逆光射入,剪影效果很好啊!</h5><h5> 天然的外景拍摄地。</h5><h5> 古道打卡处。</h5><h3></h3> <h5>  研究古桥题字,模糊不清,爬满了藤筋,在用手杖清理,字迹经风吹雨打,已被磨平。</h5> <h5>  从老仓下村返回,顺一条山涧行走,溪水发出悦耳动听的哗哗声,还有瀑布,深潭,夏天有水的季节,应该凉爽宜人。</h5> <h5>  倒影水中的古树,徒步人身影在远处显现。</h5> <h5>  采草药的总理大人,每次出行,都不会吃亏,多多少少都要带些喜爱的植物果实回家。</h5><h3></h3> <h5>  一片红叶,一树白果,一串果实,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姿态万千,各显色彩。</h5> <h5>  一只飞翔的老鹰在山顶盘旋,但已不是青龙寺所见的苍鹰,植被保护得好,动物们也繁盛起来了。</h5><h5> 想多看几眼,却见苍鹰旋飞着,转入山脊,消失在视野中。</h5><h3><br></h3> <h5>  时间不长,中午便走完整个行程,非常适合周末,休闲娱乐的一家人出游。</h5><h3> </h3> <h5>  编作:红羽飞扬</h5><h5> 2019年12月16日 作于瓷都</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