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未来 不如好奇未知——2019年“国培计划”小学创客教师培训(4)

“乐于”信息化教学研究工作室

&nbsp; &nbsp; &nbsp; 无论是向金老师展示的西安交大附小创客社团孩子们的创新发明,还是徐青青老师展示的郑州十一中学生的3维设计,都让我感受到了“未来已来,将至已至”。<br>&nbsp; &nbsp; &nbsp; 早在2017年牛津大学、麦肯锡、普华永道、创新工场等预测未来10~15年内被取代的职业研究报告就指出,会有64%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教师这一职业被取代的概率是0.4%。<br>&nbsp; &nbsp; &nbsp; 为孩子们的创新感到高兴,为科技改变着生活感到惊叹,也悄悄地拷问自己,会成为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教师中的0.4%吗?怎样才能做一名称职的老师? <br>&nbsp; &nbsp; &nbsp; 反思中,一种对未来的恐惧悄然而生。<br>&nbsp; &nbsp; &nbsp; 好在,2019年“国培计划”小学创客教师培训我来了!能把对未来的恐惧,变成对未知的好奇,进而让自己不敢懈怠地学习。<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人生没有白走的路</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一步,都算数</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div><h3> 12月13日跟着马恒教授学习steam教育科学小实践,制作静电马达。14日下午由詹华伟老师为我们讲解乐高教育,使用动力机械套装9686动手安装一个塔,两人合作制作一个宠物狗。15日上午跟着张计才老师学习WeDo2.0,练习科学漫游器、运动传感器、倾斜传感器的使用。下午在河师大附中通过3D One进行3维设计。</h3>&nbsp; &nbsp; &nbsp; &nbsp;对我来说,这些都是之前没接触过的新课程,跟着老师和说明书亦步亦趋地总算在规定时间完成了每一次实践。<br><h3>&nbsp; &nbsp; &nbsp; 实践中有这样一段话总是萦绕脑海:“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h3><h3>&nbsp; &nbsp; &nbsp; 晋升副高级职称后,因为还明白“力小而任重,鲜不及亦。”的道理,于是依然坚持了学习,学习新课标,学习新技术。</h3><h3>&nbsp; &nbsp; &nbsp; &nbsp;没想到的是,因为软件同质化的原因,虽然接触的都是新软件,却能把别的软件中的功能迁移来用,帮助了自己。</h3></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div>&nbsp; &nbsp; &nbsp;<div><h3> 俄国诗人布留索夫曾经说过:</h3>&nbsp; &nbsp; &nbsp; 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时代的前面;<br>&nbsp; &nbsp; &nbsp; 如果不能,那就同时代一起前进;<br>&nbsp; &nbsp; &nbsp; 但是决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br>&nbsp; &nbsp; &nbsp; 诚如来自郑州十一中的徐青青老师今天下午所讲,从2016年至今教育部相继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的文件。还将开源硬件、人工智能、三维创新设计纳入新课标,提出跨学科学习。<br><h3>&nbsp; &nbsp; &nbsp; 在课堂里要不要、实现不实现信息化教学,在学校要不要、开展不开展创客教育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存在,或者说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它已是一种趋势和基本事实,需要我们做的是,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拥抱新媒体,掌握新技术。老师活在未来,学生才不会活在过去。</h3><h3>&nbsp; &nbsp; &nbsp; 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h3></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3</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div>&nbsp; &nbsp; &nbsp; &nbsp;<div><h3> 2015年8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一书。</h3><div>&nbsp; &nbsp; &nbsp; &nbsp;作者戴维·珀金斯认为今天的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今天的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br>科技让教育面临着时代的大考,人工智能让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教师接受大考,迎接挑战最好的应对是:<br>&nbsp; &nbsp; &nbsp; 一要学会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形成全局性理解,真正做到通过辨证地学习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br>&nbsp; &nbsp; &nbsp; 二要一份情怀,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因为世上许多事往往如此,当你刻意追逐一个目标时,它就蝴蝶一样振翅飞远了。当你摒弃表面的凡尘杂念,为了教育、为了他人专心致力于一件事时,意外的收获又在悄悄地问候你了。李子柒就是一个例证。<br>&nbsp; &nbsp; &nbsp; &nbsp;三要有开源共享精神。向老师在讲教育创新的启发时说过,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创新的目标,开源分享是教育创新评价的依据。培养有开源分享精神的学生,需要有开源分享精神的老师。<br><h3>&nbsp; &nbsp; &nbsp;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那就怀着对未知的好奇,为未知而教,把对未来的恐惧,变成为未来而学吧。</h3></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