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旧情怀——走寻老厦门之老物件,瑞兴阁

集美大学闽台文化工作坊

<h3>老物件不仅仅是旧东西,还是逝去时光的载体,是文化的回忆。感谢“走寻老厦门”提供给我们一个近距离接触老物件的机会!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瑞兴阁,听老物件诉说远去的时光……</h3> <h3>首先让我们通过闽南老建筑的大门,打开我们师生一行人对老物件的探寻。</h3> <h3>石狮子在闽南文化中是祥和、安康、富足与健康的象征。并存在这样一段俗语“摸摸狮子头,凡事不用愁!摸摸狮子背,活到一百岁!摸摸狮子腚,一生不生病!摸摸狮子尾,一年富到尾!”因此,我们也上前特地去摸了一把,嘻嘻。在闽南人看来,狮子可以镇风压煞,驱蚊除鬼,因此很多人把石狮子安放在家门口,甚至把它供奉起来接受香火朝拜,以保家安康。上方图片中的那一对石狮子中,一公一母,一阴一阳,合起来也就体现早前阴阳为一体的混沌状态。</h3> <h3>在闽南建筑四周或中央,通常有较为完善实用的排水系统,排水用具——阴沟塞,也因其富有深意的刻纹被称做——千守业。其刻有的多爪造型意味着守住家财。它把实用、美感、深意融为了一体。</h3> <h3>这是奉祭神明的古桌台。向来以“光厅暗屋”为主要布局的闽南老建筑,中间厅堂敞亮,是为奉祭神明、祖先,以及会客的。</h3> <h3>上方的是梳妆箱与安放东西的小柜子。里面所雕刻的精巧花纹可见一斑。它们真正体现了当时匠心独运的工匠精神。让我们在观摩时不住地发出感叹!</h3> <h3>当时用于照明的灯,由于其上油下水的设计,既防止灯罐的高温炸裂,也可达到省油的目的,因此也被叫做“省油的灯”,是我们今天“不是省油的灯”的说法来源。</h3> <h3>床沿的设计,上凤下麟。有“凤鸣麟出”的说法。</h3> <h3>提篮,在闽南文化中,不仅只是用来装食物。很多大户人家都会在屋里挂一个提篮,意为:读书很辛苦,还需贵人的提拔、提携。体现了读书人对金榜题名的渴望。</h3> <h3>“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每个读书人期待的功成名就,最风光荣耀的人生巅峰时刻。最上面的叫做“状元插金花”,螃蟹寓意一甲天下,八方来财,右钳夹着状元帽,左钳夹着金花,这在闽南博饼文化中,象征着最吉祥的彩头。下面的是在洞房花烛夜时的花烛与乘果篮。</h3> <h3>聘雁礼匣</h3> <h3>古代巡夜打更报时的工具。张之洞派差役打更,在午夜交替时分,替还在挑灯夜读的读书人添油,并送上鼓励的话。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加油”的由来。</h3> <h3>龟粿印,里面所有龟的前爪和后爪分别都为五爪和四爪,意为:龟走得虽慢,但可走遍五湖四海。</h3> <h3>认真听讲和参观的我们。在阁主的讲解下我们对老厦门的老物件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活跃的气氛和灵活的讲座方式也让我们更加投入其中,对闽南老物件的前世故事有了更为详实的记忆。</h3> <h3>上方六样是孩童的磨牙棒,下方的是小孩抓周时的物品。</h3> <h3>精美的老物件</h3> <h3>火药桶</h3> <h3>老物件,旧情怀。其实这些老物件能够让我们念念不忘,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实用性与美学性的完美结合,是古代人的智慧的结晶。在这次讲座中,我们还感受到了厦门人对找寻老物件活动参加的热情,我想他们与其说是留恋老物件的美,更确切地说是对往昔美好的眷恋,眷恋曾经单纯的生活与少年无邪的回忆。这样一个可以让长者回忆,幼者记忆,观者敬意的活动,串联起了不同时代的回忆。我们这群学生虽不是厦门人,但作为观者,也对闽南文化、闽南老物件产生深深地敬意,在观摩老物件,倾听老物件的历史和故事中,感受到了闽南文化的脉脉温情。</h3> <h3>原创:集美大学闽台文化工作坊</h3><h3> 中文1913 陈彩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