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初代虎徹/最上大業物脇差</h1>虎徹大鑑所載重要刀剣、生茎在铭、金象嵌截断铭<br>(銘・長曽祢興里入道乕徹 / 金象嵌銘・寛文十二年十一月廿五日 贰ツ胴切落 山野勘十郎久英「花押」)<br><br>刃长 54.8cm<br>元幅 2.7cm<br>先幅 2.0cm<br>元重 6.7mm<br>先重 5.2mm<br>反 0.9cm<br>新刀最上大業物<br>白鞘<br><br>这把虎徹大鉴所载,附带重要刀剑证书的初代虎徹现货的意义其实不用说太多,<br>只要知道连新選組队长近藤勇当时用的虎徹都是贋物就行了。<br>在哪个时代,怎样的地位与金钱,虎徹的真品都是极难入手的。<br><br>虎徹带纪年铭文的刀最早期是明历2年(1656年)。<br>虎徹开始其实是用的“古铁”二字,应该是他原来作为甲胄师用铁的心得而来。<br>后改为“虎徹”是根据李广射虎的故事而来,在日语中“虎徹”同音“古铁”。<br>宽文4年(1664)年开始用虎的异体字“乕”,根据不同的字体表现分为“跳虎”和“箱虎”,这把就是箱虎铭。<br>最终做刀纪年在延宝5年(1677年),而这把刀成刀于宽文12年(1672年)左右,可算是虎徹入道的晚期成熟作品。<br><br>虎徹在世时虽然已是江户和平时期,但他作刀时追求武用之极致,<br>虎徹作刀之重在于地铁,极其细密强韧。锻打自不必说,对于刀姿,厚薄,刃文等也是面面俱到,无限追求功能美的同时也达到了艺术美的高度。即使在现代,对于虎徹斩切能力的研究和发现都让人大开眼界。<br>这把刀小板目肌细密,地沸厚重明亮。<br>刃文为互目乱,刃足粗,小沸明亮,在江户时代被称为“映日白雪”。并且在物打处附近正反刃文都如山峰般崛起,几乎对称,一切高难度操作都说明此时虎徹入道的技术之成熟和高超。<br>物打处的山峰刃文,也许是甲方的特别要求,也许是虎徹自己对于作刀的新心得测试,<br>无论如何,金像嵌铭文的内容都说明他成功了。<br><br>很少有人会介绍试斩铭里的人物,所以我来说两句。<br>山野勘十郎久英は是宽文年間(1661-1673年)的知名试斩手,管理将军家的佩刀,下赐以及献上刀的江户刀剑司(御腰物奉行)都是找他试斩,也就是官方试斩人(御样御用)。<br>他的后辈小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官方介错人,拿死刑犯人肝做药的山田浅右卫门一家了。<br>虎徹的特别重要有4把,重要刀剑大概是10把左右,基本都在藏家的手中。<br>错过这次,下次就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