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迷津明方向,拨开云雾见月明——聆听邱海林老师讲座《聚焦.发散.辩证——例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与构思》

🌞🏖 Ru

<h3>  2019年12月14日上午,广东省林旭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揭东二中高三级跟级行政、揭东区教育局教研室黄礼永老师、揭东区高中语文骨干教师,揭东二中高三级全体语文老师、班主任和同学,在揭东二中体育馆共同聆听广州市第二中学邱海林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作文讲座——《聚焦.发散.辩证——例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与构思》。</h3><h3> 邱老师以慷慨激昂、声情并茂、幽默风趣的风格为我们精讲细讲讲座内容。大家迅速被邱海林老师“圈粉”,所有人员聚精会神,整个会堂十分安静。</h3> <h3>  昨天上午工作室主持人林旭老师以座谈的形式就《基于学情视角的教学策略》主题给老师们上了一课。林老师从学情视角入手,提出了几个问题“学生有兴趣听吗?听进去了吗?”“学生掌握知识了吗?”而将这些问题放在今天来回答,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今天邱海林老师的这个讲座精彩纷呈,醍醐灌顶。他基于学情,所谈的内容正切中当下学生写作的瓶颈,而最关键的是,他除了明确学生写作的短板之外,重点还在于教学生如何填补这个短板。毫不夸张地说,邱海林老师的讲座,不仅吸引了学生,也吸引了老师;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审题、立意与构思的技巧,也让老师重审自己的作文教学。可谓是“指点迷津明方向,拨开云雾见月明”。</h3> <h3> 一、要点明确 内容丰富</h3><h3> 首先,邱海林老师认为:聚焦——材料是“1”,其余都是“0”。他重点强调,学生在审题立意构思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基于材料,忠于材料。“结合材料是原则性的问题,在高考中没有结合材料的一票否决。”“一般给出分数是35分以下。”他的这些话语,无疑给学生当头棒喝,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意识:不能脱离材料而高谈阔论。而是要做到邱老师详细提供的三点,“以题目所给材料为立意基础”、“根据材料内容确定行文脉络”、“对材料的引述、阐释与分析”。 </h3><h3> 其次,邱海林老师解读了“发散”,是由“此”及“彼”,观照现实。要真正做到由“此”及“彼”。“此”是材料的内容层面,做到开头引述题目所给的原材料,确定立意;行文中对原材料的阐释分析。“彼”是材料的含意层面,一是要做到同位联想,援引典型素材论证中心,用类比或者对比法。一是要上位引申,由个别到一般的延伸思考。同时,还要观照现实,打通原材料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联系自己,能够在作文中体现青年的立场;联系现实,能够凸显作文的现实意义和价值。</h3><h3> 再次,邱海林老师提出,要“辩证”,也就是联系发展,全面分析。避免二元对立思维,全面辩证分析问题,敢于“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也即是,让学生要有批判意识,能够全面客观综合地看问题,分析问题,不是只停留在“二选一”的角度,浅薄地谈论问题。他为我们提供了2017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文科试题分析.语文、数学、英语分册》指出的要点“如果学生能够建立批判性思维,能够直面发展中的问题,能够正视前进中的矛盾,能够以高度忧患意识看到潜伏的危机,也是一种理想的写作”,让学生更加明确意识到,作文要取得高分也是有章可循的。</h3><h3> 邱海林老师以系统的理论为基础,引用了大量的作文材料来为学生解读以上三个要点,内容丰富精彩,精妙绝伦。</h3> <h3> 二、精细到位逐句分析</h3><h3> 邱海林老师的讲座内容精细到以“句”来分析,非常符合学生的写作需要。非常精彩的一个环节就是为了讲清楚该如何“聚焦”时,以2019年广州市高三“一测”题的作文为例——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邱海林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构思的文章开头,重点强调了在构思开头时可以采用一种方法,也即是“转述原材料”、“过渡性分析,提出话题”以及“点明主旨。”之后,他又以广州市第二中学曾同学写的《一脉相承,家国同辉》一文为例,就如何“阐释分析”向大家一一展示。他指出,在阐释时,要具体化又要概括化,并且要善用修辞手法。例如文中“从画像的素线勾勒到照相馆的快门定格,从影楼的装备齐全到软件的智能快捷”这是具体化;而“一传便是百年”便是概括化。又如,“他们用‘誓扫倭奴不顾身’的坚毅决绝换来金瓯无缺”这一句话当中,就用了引用和比喻两种手法,再如“但想必他们在春日也曾默念……”这明显就是用了想象的手法。邱老师强调,如果学生能够在阐释分析时抓住作文材料的要素,并运用一定的手法,那么,自然会突出中心,文采斐然。</h3><h3> 将近三个钟头的讲座,中途没作休息,也没有人提前离场,邱海林老师高屋建瓴的指导折服了聆听讲座的每一个人。大家都意犹未尽,纷纷感叹今天满载而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