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么大,跟我去看看。我在江西省兴国县一一四星望月。

立新

<h3>  兴国县城有一家“黄隆顺饭庄",论规模、论名气,黄隆顺要是第二,没人敢排第一。临街的红色大招牌上“黄隆顺”三个金色大字,百米外即清晰可见。这家饭店开了多少年,没人能说清楚,只知解放前是兴国最大的姓氏之一黄姓家族祠堂的饭庄。红军时期,毛泽东和这个饭庄还发生了一件趣事。</h3><h3> 1929年4月,毛泽东第一次来兴国县城,在潋江书院给农民干部办培训班讲课。培训结束,兴国县苏维埃政府的陈奇涵、胡灿等人,想表达一下对毛泽东的谢意,四个人凑了二块银元请毛泽东在黄隆顺饭庄吃饭。饭庄主厨梅春凤将一桌客家菜摆上了桌,中间摆的是客家传统名菜蒸笼粉鱼,一个尺余大小的竹蒸笼,掀开笼盖,满满一屉粉蒸鱼片,白里飘红,又鲜又辣又香。蒸笼四边是四碟小菜,梅菜扣肉、清炒雪豆、腊肉竹笋和兴国特产拌鱼絲。毛泽东问,这菜叫什么名字?胡灿答,这是我们的客家菜,叫笼蒸粉鱼,就是粉蒸鱼。毛泽东用手中竹筷比划着,饶有风趣地说:你看这个蒸笼,圆圆的、大大的,是个圆月嘛。这四个小盘子围着个大蒸笼,就像星星围着月亮,我看就叫‘四星望月’,好不好”。饭后,毛泽东又即兴题联:上盘下盘,盘盘盘,盘盘装好菜;主料配料,料料料,料料出佳肴。横批:四星望月。战争年代,毛泽东多次跟战友们讲过,兴国有道名菜叫“四星望月"。全国解放后,毛主席只要去江西就要吃四星望月,庐山会议期间还请黄隆顺的梅春凤上山做了一桌四星望月。毛主席在中南海宴请客人的菜谱也有这道菜。</h3><h3> 1972年,邓小平来兴国,午攴时,县政府特意安排了兴国特色菜潋江鲫鱼。用攴时,小平说,从前听主席多次说过,兴国有道名菜四星望月。县领导马上说,晚歺就吃四星望月。哈哈……</h3><h3> 当年参加培训班听毛泽东讲课的共40人,只有两个人看到了新中国,其中一人名肖华,共和国上将。当年请毛主席吃饭的四人中,有肖华的父亲,1935年牺牲。兴国县当年总人口23万人,其中9.3万人参加红军作战,5.5万人加入主力红军,能查到姓名的红军烈士2.3万人,解放后活着的红军仅500余人。从这片鲜血染红的土地上,走出了56位开国将军,除肖华、陈奇涵两上将外,还有吴法宪、邱会作等众多名将。</h3><h3> 向红军致敬,向兴国致敬!</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立新2019年10月28日于江西省兴国县国兴宾馆613房间</h3> <h3>将军广场</h3> <h3>将军园</h3> <h3>将军馆</h3> <h3>英烈墙</h3> <h3>潋江书院</h3> <h3>毛主席举办培训班,学员只有二人活到新中国成立,其中一人名肖华。</h3> <h3>陈奇涵在此请毛主席用膳,主席起名“四星望月”。</h3> <h3>四星望月</h3> <h3>位于兴国县城中心的黄隆顺饭店现址</h3> <h3>饭店大门</h3> <h3>饭店大厅,有毛主席和同桌就攴的陈奇涵等四人的塑像。</h3> <h3>当年为毛主席烹制四星望月的大厨梅春凤</h3> <h3>潋江浮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