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离开开普敦,我们沿二号公路直奔摩梭湾。南非西部农牧业发达,沿途田园牧歌令人心旷神怡。</h3> <h3>鸵鸟在南非属家禽,农场主够牛🐮。只是鸵鸟也是放养的吗?</h3> <h3>大片灌木丛自燃,偶尔还会看到明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h3> <h3>摩梭湾(Mossel Bay),是航海家狄亚士及达.迦玛首次绕过好望角,登陆南非的地方。为此,在摩梭湾的山坡上,修建了狄亚士航海博物馆。</h3> <h3>博物馆最吸引人的是一艘1:1比例的帆船。1988年为纪念“狄亚士发现好望角500周年”,葡萄牙市民自发集资,仿照当年狄亚士航海时的帆船建造,并沿当年的航海路线,从大西洋西非海岸绕过好望角来到摩梭湾,把这艘船赠送给南非作为永久的纪念。</h3> <h3>船分上下三层,顶层是船长领航的驾驶舱,中层是水手们操作活动的地方,底层是卧室。</h3> <h3>这是水手的舱房,卫生间里有抽水马桶,小小的厨房也一应俱全。试想一下,在波浪起伏的海上,水手们在这拥挤的船舱里生活,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是何等艰苦,更何况还要面临惊涛骇浪和未知的风险。</h3> <h3>草坪的一个角落里,参天大树下矗立着狄亚士的雕像。狄亚士1488年征服好望角的航行,为后来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险家达·伽马1497年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被誉为“好望角之父”的狄亚士,1500年再度航行至好望角,却遭遇巨浪葬身大海。</h3> <h3>这棵苍劲有力的古树被叫做“邮政树”。相传1500年,一位水手思念远在欧洲大陆的亲人,便将信件放在靴子里,挂在树上。不知隔了多久,终于一位航行到此的船员发现了这封信,并将它带了回去。从此航海者们就以这种方式投递家书,而这棵“邮政树”就是南非的第一个邮局。</h3> <h3>博物馆前草坪上,赫然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鲸鱼头盖骨骸。</h3> <h3>摩梭湾,印度洋湛蓝的水,银色的沙令人着迷,好想就这样坐着发呆。</h3> <h3>从摩梭湾到伊丽莎白港,沿印度洋海滨公路就是南非著名的花园大道。</h3><h3>乔治镇,花园大道上一个颇具欧洲风情的小镇,导游介绍很多退休白人在此置业养老。这座漂亮的“十字教堂”建于1842年,是乔治镇的地标建筑。</h3> <h3>这棵1884年栽种的橡树虽已垂垂老矣,却依旧苍劲有力。</h3> <h3>绿草如茵,蓝天白云,岁月静好</h3> <h3>海豚湾,匆匆掠过。</h3> <h3></h3><h3>如果说花园大道是印度洋畔一条绚丽的项链,人称“非洲小瑞士”的纳斯那镇(Knysa)就是中间一颗璀璨的珍珠。隐藏在两个山崖之间有一个18平方公里的珊瑚湖,它连接内陆河口与印度洋,窄窄的入海口挡住了印度洋汹涌的海浪与风暴。山的那边是咆哮的大海,山的里面风平浪静、波光粼粼,人们徜徉在这湖光山色之间,尽情的享受着上苍赐予的一切。</h3> <h3>珊瑚湖入海口,山雨欲来风满楼。</h3> <h3>一夜细雨,晨起格外清凉。昨晚抵达酒店时天已黑透,此时看来,这座高尔夫酒店就坐落在珊瑚湖侧山坡上,从酒店可以清晰看到珊瑚湖和出海口,被雨水滋润后的花草树木分外妖娆。</h3> <h3>这是酒店的宠物小精灵,这个椅子是它的专座。</h3> <h3><b>布朗克朗斯大桥</b>216米高,是全世界最高的商业化桥梁蹦极,吸引着全世界无数冒险爱好者前来感受绝顶刺激。走过路过不能错过,跳是不敢的,开开眼罢了。</h3> <h3>即便是勇士,最后关头也得推一把。</h3> <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