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临沂费县学习医共体建设

小兴安岭上一棵草

<h3>按照国家卫健委基层司的要求,黑龙江卫健委组织我们来到山东临沂费县,进行三天的紧密型医共体培训,铁力卫健局赵局长带队,我们还起了个大早,就怕赶不上飞机!</h3> <h3>临沂是革命老区,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沂蒙颂,英嫂给武工队伤员熬鸡汤的故事,来了知道,这地方小鸡还真好吃!</h3> <h3>这地方可了不得,地级市,人口一千多万,房价两三万,乖乖!沂河水量很大,沿河两岸堪比上海的黄浦江!</h3> <h3>费县人口还八九十万人呢,没来之前,我心里一直惦记这里是不是已经通火车,通电了,来了才发现,这地方老好了,经济很发达,仅仅一个鲁南药业一年的税收就二十多个亿!可比我们大铁力好多了!我这土老帽!</h3> <h3>费县城内的河是温凉河,也叫温河,水量也不小,当地的酒叫温河大王,不太好喝!不知道是不是地瓜酒。</h3> <h3>培训课程很高端,师资都是大咖!安排的时间也很紧张,这一天,忙够呛!</h3> <h3>学员来自五六个省的130多人,黑龙江来了三十多人,省卫健委基层处铁英处长带队,省内各地市卫健委来的人也不少,女同志还挺多,看着都挺硬实!</h3> <h3>晚上开会干到10:40,这晚上还能不能喝点了?住的还不是市区内,宵夜怎么办!</h3> <h3>会议组织去医共体参观,这医院,看图吧,不说了。</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费县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上持续发力,统筹优化资源,打造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综合医改向纵深发展。由费县县人民医院牵头,全县22家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组成健康医疗集团,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派出机构。强化县级,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组建影像检查等6个县域医疗中心,提供同质化服务。激活乡级,对15家乡镇卫生院实施“一类保障、二类管理”,即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保障、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建立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统筹调配使用。分片建设6个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设立中医、医养结合等6个功能区。县级医院下派院长5名,15个县级专家团队常态化“下沉”乡村服务。稳定村级,实施村级标准化三年提升工程,打造十分钟健康服务圈。推行“县招乡管村用”村医选配机制,解决养老保障问题。(网上资料)</h3> <h3>这是思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3> <h3>这是梁邱中心卫生院,这卫生院不小,建筑面积两万多,200多人,六十四排CT,服务人口十多万,这比黑龙江有些县医院还大。</h3> <h3>门诊楼是新楼,挺干净,这是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不知道铁力的群众是不是也满意。</h3> <h3>这电视八十寸还是一百寸的?反正不小</h3><h3><br></h3> <h3>这门设计和我们有点类似,挺好的,这个颜色.....</h3> <h3>很少看到这样的卫生间了,局长告诉我,这叫一条龙。</h3> <h3>中医馆建设和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的不错</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围绕分级诊疗,建立合理就医秩序。建立健康医疗集团内部责任共担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以学科病房共建为抓手,探索县级医院日间手术、乡镇卫生院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等分工协作服务模式,建设智能转诊信息平台,推动县级医院分流急性期、恢复期病人。以病种分类管理为抓手,制定分级诊疗病种目录,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诊疗细则,对57个病种实行单病种临床路径同质化管理。(网上资料)</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激发发展活力,创新支撑保障机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以运行效率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配,县、部分乡镇医务人员平均收入高出公务员近一倍。改革医保支付机制,由集团统筹实行“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管理办法,倒逼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效率、控制服务成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18年专项投入2.03亿元,占年度公共预算收入的9%,拿出“真金白银”为医改“兜底”。(网上资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