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黄梅参禅之旅

弘虫

<h3>朋友相约一起去黄梅走走看看,早就听说黄梅的四祖和五祖寺,在中国禅宗佛教中有着相当地位,于是欣然接受,一同前往黄梅,来一次净心悟佛之旅。相约周四上午10时从武汉出来,中午抵达黄梅,朋友是黄梅大河镇人,在大河镇午餐后,先到永安村的“袁夫稻田”看看。</h3> <h3></h3><h3>袁夫稻田是现在的网红地,虽然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孤陋寡闻,不知道所以然,但是后来网上一查,吓一跳,原来黄梅还有这么名气大的地方。袁夫稻田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大河镇永安村,是湖北永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以传统农业的古法种植、特色餐饮、健康民宿、休闲养殖、生态观光、全民共享为特色的综合性农田。袁夫稻田现建有火车餐厅、火车书院、稻香花海、稻田迷宫、稻田瑜珈、向日葵基地、养生菜地、稻田鸭等。</h3> <h3>这个时候稻田已经过了季节,开始冬季建设期,田野上已收割完毕,显得比较荒凉,只有散落于田野间的民宿,还是那么明亮通透,侍来年春夏秋季,极目楚天舒,这里便是大片稻海和麦浪,随处的蝉鸣和彩蝶,萤火虫的田园风光,一定令人赏心悦目。</h3> <h3>从袁夫稻田出来,顺便去到不远处的永安水库大坝上看看。</h3> <h3>永安水库又名考田水库,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大河镇考田河上游,考田河发源于云丹山南麓,流经六渡河、大庙。水库建于1961年,主坝高22米,宽3米,东坝长580米,西坝长680米,控制流域面积64.5平方公里,有效灌溉面积9.3万亩。水库下游分为东干渠和西干渠,东干渠流经大庙的永安、王枫的赵家畈、高墩、聂闸,苦竹的后山铺。底宽3米,面宽8米,深2.5米,全长8公里。西干渠流经大庙北港、徐墩、天门,转入广济县双城地段,再流入王枫的李林、余苏、戢畈至雷咀。底宽3米,面宽8米,深2.5米,全长21.8公里。</h3> <h3>站在水库大坝上,对面的红十五军纪念碑,坐落在大别山脉的黄梅县境内大河镇吴祥村牛头山,占地60亩,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省政府在当年的诞生地修建了红十五军成立纪念碑。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和军委副主席徐向前等领导人亲自为纪念碑题词,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大别山红色旅游胜地。</h3> <h3>不远处新建的移民乡村吴祥村,在水库对岸,整齐的村舍建设,让人们看到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像,让人高兴和心慰,离开水库继续前往四祖寺。</h3> <h3>黄梅四祖寺,古称幽居寺,原名正觉寺,又名双峰寺,位于黄梅县城西北15公里的西山之中大河镇四祖寺村。四祖开创了中国禅宗修建寺院,定居传法的先河,被尊为“第一座禅宗祖庭”。此地也是五祖弘忍大师得法受衣之处。它不但在我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在日本、印度、韩国、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享有盛誉,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h3> <h3>四祖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第四代祖师道信大师的道场,始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距今已有1370年的历史,明正德、万历、清同治年间多次重建,终毁于兵燹。现存毗卢塔、众生塔、衣钵塔、灵润桥、四祖殿、蕉云阁及多方摩崖石刻。</h3> <h3>寺庙正门对面墙壁上书写着四祖法语:“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h3> <h3>寺庙第一门殿为山门殿,也是寺院的大门,多为三门并立,中门大,两旁小,象征佛教“三解脱门”,既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又称“三门殿”。<br></h3> <h3>四祖寺的山门与其它寺院有相同之处,寺门都分别有左、中、右门。不同之处是其它寺庙平时一般只开左、右门,中门只有皇上、贵宾和迎佛盛典才打开,常人是不能从中门进出的;但是四祖寺平时就开中门,不论任何人都可从中门进出寺庙,据说是体现众生平等,来此之人皆平等相待,无贵贱之分。</h3> <h3>四祖寺主体建筑群,现修复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祖师殿、禅堂、客堂、藏经楼、钟鼓楼、方丈室等殿堂楼阁,盘垣交错,金碧辉煌。门窗梁柱雕梁画栋,巧夺天工。殿内新塑的佛像法像庄严,栩栩如生,十分壮观。 </h3> <h3>走进古寺,首先进入的便是天王殿,殿中央正面供弥勒菩萨坐像,背面供手持降魔宝杵的护法韦陀菩萨立像,面朝大雄宝殿。东西两厢塑有四大天王巨像,俗称“四大金刚”。</h3> <h3>站在大雄宝殿前望着夕阳下的美景,格外美丽。大雄宝殿,坐落于全寺建筑群体中轴线的三级平台的后半部,有24级丹墀自天王殿登临,为四祖寺规模最大建筑物。</h3> <h3>大雄宝殿是按原貌设计修复的,工程建筑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古色古香,殿为七大开间,进深五间,前后走廊,两层飞檐斗拱,36根大柱落脚,建筑面积为865.7平方米,殿高18.7米,宽34.1米,长25.7米,其外貌造型在全国佛教丛林中堪称"一枝独秀"。</h3> <h3></h3><h3>四祖殿于大雄宝殿之后,俗称祖师殿,原为古寺重建前仅存的明末清初的古建筑,后于原址扩大新修。</h3> <h3>殿内供禅宗四祖道信大医禅师金象,跏趺端坐,祥和端庄。至此四祖寺主要各殿均已参访,殿内介绍的一些古迹还未寻访。</h3> <h3>出四祖寺往左边山道向上走,首先穿过的是写着“慈云之塔”的石牌坊,沿着几百级台阶一路上行,或者也可以从灵润桥旁的公路开车上山,那里可以去到毗卢塔、芦花庵等处。</h3> <h3>灵润桥是一座风雨廊桥,一边廊桥门头写着“花桥”,另一边廊桥门头上写着“灵润桥”。故灵润桥亦称花桥,位于四祖寺破额山出水口的石鱼矶上。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四祖寺住持祖意庭柏禅师募缘建造石拱巨桥——灵润桥。</h3> <h3>灵润桥建在一块整体石基上,是一个石拱桥,拱高、宽约6米许,仰面上看,见桥拱大石磊落,有藤萝垂下,随风披拂。桥上石刻从唐朝到清代,有几十处。其中以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书“碧玉流”石刻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破额山前碧玉流”诗刻最为珍贵。在桥上看桥下溪水哗哗流淌,周围满山秋色,山下金色田块铺开,田间镶嵌着红顶小楼房,分外清新养眼。</h3> <h3>半山间耸立着一座砖石结构的正方形的古塔,其名毗卢塔,又名慈云塔、真身塔。毗卢塔建于唐永徽二年(651年),距今也有13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唯一砖造四门塔。此塔造型别致,一层四面,半圆封顶,东南西扇面各设有一个塔门。据《坛经》所载,这座石塔乃道信法师葬身之处,是其弟子五代祖师弘忍所建造的。</h3> <h3>转过毗卢塔,沿山间台阶道或盘山公路而上,向上走,绕过山梁,看到一处绿树翠竹掩映、碧水清潭环伺的道场,这便是芦花庵。</h3> <h3>到了卢花庵,天色已晚,庵门己关,只有远观一下,虽然还有点一由未尽,但是考虑到天色不给力,晚了下山不安全,也只能如此了。</h3> <h3>芦花庵位于黄梅县西山胜境,左倚平川瀑布,右凭罗湾河,上望观音古寨,下临传法洞水库,背靠双峰山麓。四周岗岭起伏,云雾缭绕、松柏掩映、幽竹苍翠、水光山色、绮丽多娇。芦花庵作为四祖寺下院,供尼众安禅弘法之用。殿堂庄严,环境幽雅,小桥流水,奇石飞瀑。朝闻空谷悠钟,夜睹明月禅心。春来鸟语花香,秋至芦花遍地,是不可多得的修行办道场所。2008年10月8日黄梅四祖分院芦花庵落成暨佛像开光。它是湖北黄梅县的一个庵堂,是黄梅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芦花庵与四祖寺的距离只有三五里,与四祖寺有很深的渊源。</h3> <h3>相传芦花庵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当时只是四祖寺的一个下院。后来历史变迁,虽然四祖寺始终屹立在黄梅县,但芦花庵却逐渐消失在世人的眼中。直到2005年的时候,四祖寺的净慧法师出资2000万重建了芦花庵,今天我们才能有幸再次看到芦花庵。</h3> <h3>相较于庄严肃穆的四祖寺,芦花庵才更适合现代都市人去静修。四祖寺是中国名刹,举世闻名,每年去参观的游客都数不胜数。这样一来,四祖寺所受的纷扰更多,难免也会沾上些许世俗之气。远观芦花庵,建筑被森森树木包围,犹如诗词中的幽静古庵。芦花庵是依山而建的,又有水环绕其间,松柏苍竹在四处点缀着,建筑是仿制古代的建筑建造的,白墙与黛瓦,斗拱与飞檐,小桥与流水,相互映衬着,这些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好的图画。芦花庵的秀美虽不能近赏,远观已经让人心动,或许缘份未到,此次不能已视真容,下次再有机会,再来认真赏读。因为明天还要去五祖寺参学,此庵只有留做下次再来了。</h3> <h3>第二天上午按计划先去五祖寺,五祖寺是禅宗祖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于唐永徽五年(654)创建,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东12公里的东山,当时称东山寺,后世改称五祖寺。宋英宗曾为该寺匾额御书"天下祖庭",宋徽宗则为之题写"天下禅林",元文宗赐寺额"东山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h3> <h3>东山,又名冯茂山,海拔八百米,气候宜人,宏伟辉煌的庙宇建筑群就座在山峰之中。</h3> <h3></h3><h3>五祖寺建于山腰,亭阁楼台、殿宇僧舍皆为绿树翠竹所遮掩,彼此有重门相通,小路相连,是典型的廊院式布局,极富园林情趣,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h3> <h3>飞虹桥始建于元代,横跨于两山涧谷之上,单孔发券,长33.65米,高8.45米,雄伟壮观,状如飞虹。两端砌有牌坊式门楼,桥下流泉飞溅,瀑布飞崖挂壁。</h3> <h3>越过飞虹桥,便是求儿塔。</h3> <h3>寺周围有六株古稀青檀(俗称油朴树),其中最大的一株,粗四围,高28米,覆盖面积近1亩。</h3> <h3>龙头龟池位于五祖寺山门左侧</h3> <h3>五祖寺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惠能大师得衣之地。它既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又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日本、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享有盛誉。</h3> <h3>寺门上竖写着:五祖寺。中门两侧写着:上接达摩一脉,下传能秀两家。</h3> <h3>五祖寺平时中门不开,游人走两边侧门进出。</h3> <h3>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相传创始人为印度的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禅宗是纯粹中国化的佛教,它以觉悟众生心性的本源(佛性)为主旨,至第五代禅师弘忍创建"东山法门",开始兴盛。</h3> <h3>山门内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麻城殿、真身殿。真身殿后是通天门,门外有石径直通东山主峰白莲峰。麻城殿左右建有圣母殿、观音殿。</h3> <h3>弘忍被认为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门下出神秀、慧能两大弟子,分成南北两宗。北宗神秀一系不久衰落,南宗慧能一系成为禅宗主流,后发展成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家,合称禅门五宗。禅宗是我国支派最多的佛教宗派,也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远、对中国文化思想影响最广泛的宗派。</h3> <h3>右侧院墙面上写着:中国禅宗源道信,东方顿悟起黄梅。</h3> <h3>右侧院墙上写着:中国的佛教特质在禅。</h3> <h3>弘忍是唐高僧,对禅宗发展颇有贡献。他在东山寺授徒时,不用传统的《楞伽经》,而改用《金刚般若经》。从此,这种传习法成为禅宗授徒的定。</h3> <h3>麻城殿即毗卢殿,据说它当初是麻城县善男信女出钱出力修建的。古代交通不便,麻城县又地处大别山区,但他们穿山越岭,将本地生产的砖瓦,一块块、一片片地背到200余公里外的东山。此情此景感动了黄梅县人,便将此殿称为麻城殿,以资纪念。</h3> <h3>真身殿是弘忍圆寂后停放其真身的地方,故称真身殿。现在,真身早已不存,里面只供奉着弘忍的塑像。真身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画栋雕梁,飞檐翘角,十分雄伟。善男信女至此,无不顶礼膜拜,以缅怀先贤。</h3> <h3>碑林园内墙面上刻着五祖和六祖的故事图文。</h3> <h3>六祖殿</h3> <h3>六祖慧能舂米处。</h3> <h3>弘忍选拔接班人的方法也很别致,曾经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分辨其司性高低。高徒神秀作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指拭,勿使惹尘埃。"</h3> <h3>惠能听说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认为惠能的悟性高,所作偈能见本性,而神秀的悟性略逊一筹,所作偈未见本性,于是将慧能定为接班人。</h3> <h3>弘忍所倡导的这种禅风影响深远,早已波及东南亚和日本,每年慕名而来五祖寺的参谒者至今不衰,且有与日俱增之势。</h3> <h3>新建的观景阁,在这里可以领略到五祖镇的风景,是五祖寺新的一个赏景喝茶参禅的好去处。</h3> <h3>离开五祖寺前往老祖寺,沿环垅坪水库公路而行。</h3> <h3>半山间的老祖村委会和移民新村。</h3> <h3>沿着盘山公路不断向上行,来到一个山口处,有一石牌坊,这里就是老祖寺的牌坊。</h3> <h3>来老祖寺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老祖或老祖寺的名称。也是这次到了黄梅才听当地人说起,于是开起了老祖寺之行。</h3> <h3>进入牌坊,眼前或然开朗,一个高山湖和茶园印入眼前,这里就是老祖寺的所在地。</h3> <h3>老祖寺,古名紫云山寺,位于黄梅北端苦竹乡紫云山莲花峰下。“天下名山僧占多”,老祖寺亦然。紫云山海拔1135米,其峰巅由七座峦头相对并列,状若莲瓣相聚,故名莲花峰。其下有盆地,老祖寺在其间,恰如莲心吐蕊,花瓣托心。</h3> <h3>据史料记载,老祖寺乃东晋太和年间,由印度来华高僧千岁宝掌禅师开山创建。据传宝掌禅师比禅宗初祖达摩来中国还早300余年,当其行化紫云之时,恰值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住持破额、冯茂二山,因其年高岁长,人皆称之老祖,尊其所创伽蓝为老祖寺。老祖寺周围群峰耸立,危岩参天,云雾缭绕,苍松翠竹,风光秀丽,乃不可多得之人间仙境、避暑胜地,有"紫云佛国"之美誉。</h3> <h3></h3><h3>2009年10月27日,黄梅县举行老祖寺重建落成暨开光庆典。老祖寺正门雄伟壮观,融合了南方寺庙的细腻与北方寺庙的恢弘风格。寺门上挂着蓝底金字竖写的“老祖寺”的精制寺牌,下面挂着黑底金字“六朝古刹”的牌匾。</h3> <h3>进入寺门第一殿为慈氏殿,供奉着大肚弥勒佛。</h3> <h3>清朝学者有《暮投紫云山寺》诗一首:</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山幽险外,千载老禅源。</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月出诸天寂,钟鸣众壑昏。</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岭云时入座,野水自当门。</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瓣瓣莲花涌,灵根似可扪。</h3> <h3>大雄宝殿</h3> <h3>寺院内外,色静谧、物静思、山无语、水无声。</h3> <h3>四下静悄悄的,这种既安又静的境地,只有寺院才有,山中的寺院犹胜。</h3> <h3>在这大山之中的寺庙,近看楼,远看景,倒让人升起无限遐思,呆呆地待上几分几秒,出神入化。心静、思静、一切静,心空、念空、一切空,清静之地,如涅盘重生一般。静思中倏然迸出念佛就是参禅,参禅就是念佛,禅的生命始于开悟。或许这里才是参禅开悟之最好去处。</h3> <h3>记得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用在此时此处此景似乎比较恰当。</h3> <h3>老祖寺山高路远,静在山中。正如你来或者不来,山就在这里,寺也在这里,佛也在这里,不舍不弃。</h3> <h3>到这里此次黄梅参禅之旅也该告一段落了,可以收拾好行囊返程了。虽然此次两天行,时间不长,但是看到、听到的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值得慢慢来品味和领悟,正所谓信不信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佛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