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五十年后相聚

栩栩

<h3>  时光飞驰、时代更迭。在2019年即将过去,崭新的2020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原武汉宝丰路中学的部分师生齐聚在鄂州石竹村老年公寓,举办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6周年,纪念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发表51周年,以及师生分别50年后重逢相聚联谊活动。在此,请允许我代表这次活动的组委会,向不辞辛劳参会的老师们,同学们,表示热情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你们辛苦了。特别需要感谢的是今天参会的各位老师们,他们都已是耄耋之年,身体欠安,但他们仍然坚持参加这次活动,希望能看一看他们曾经教过的学生,这种精神感人至深,在此,我提议:全体同学起立,重温一下我们当年在学校读书时,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我们应该向老师说出的第一句话是什么?那就是“老师好。</h3><h3> 忆往昔,峥嵘岁月。50年前,我们在座的各位一个个青春靓丽,风华正茂。我们怀揣着梦想和希望,开始踏入了原武汉宝丰路中学(文化大革命中曾改为抗大中学)。去追寻我们的理想和前途,在那所新建的美丽校园里,留下了老师们亲切的教学声,留下了我们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和课外活动的欢歌笑语。在那短短的几年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同学情,留下了我们的美好的青春和回忆。</h3><h3> 转眼间50年过去了,50年的光阴,他改变了我们青春靓丽的容颜,改变了我们原来健康的体魄。但50年唯一不能改变的就是我们当年在校园里,结下深厚的师生情、同学情。这种情缘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随着时光而流失。尽管我们曾经就读过的宝丰路中学的校园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我们这批师生还在,我们就是宝丰路中学的灵魂。魂在,精神在,为了让宝丰路中学这种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因此,张晓国,吴慧兰以及众多的同学联手倡议,发起了这次师生50年重相聚的联谊活动,就是想借此机会,让我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深厚情缘延续下去,让大家借此平台,好好的互诉衷肠,追忆青春,莫让青春东逝去,莫把友情化云烟。</h3><h3> 最后,让我们共同举杯,衷心祝愿我们的老师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福寿延年。祝愿我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情天长地久,为友谊。干杯! </h3><h3> 胡平安</h3><h3> 2019.12.7</h3> <h3>  值此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之际,我们怀念敬爱的领袖毛主席,纪念主席“知青”指示发表51周年。在这难忘的12月,回首五十年的沧桑岁月,带着半个世纪友谊时光的印痕,我们原宝丰路中学,老三届毕业生三百多位同学和任教老师,在离校五十年后的今天,首次重逢,欢声笑语,共叙同学、师生之情,重拾青年梦想。</h3> <h3>全体起立,高唱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歌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歌唱伟大的祖国。 &nbsp; &nbsp; 指挥:张晓国</h3> <h3>五十载的离别,五十年的思念与牵挂。</h3><h3>张晓国同学感人的讲话,仿佛让我们回到五十年前,在校园同窗的美好时光。愿我们珍惜这纯真而朴实的同学情谊,加强联络,携手同行在漫漫夕阳大道上,活出精彩人生。</h3> <h3><b>  罗念东老师在大会上的致词</b></h3><h3> </h3><h3> 老师们、同学们:</h3><h3> 2019年12月8日正值大雪时令,却初冬似春,风和日丽、阳光明媚。近300名原宝丰路中学老三届师生五十余年后再相逢,何等的兴奋、方先稀和伍振国老师昨晚彻夜长谈,无法入眠,他们为此兴奋等待了一个多月……此时此刻我代表参会的28位老师及因各种原因不能到会的李元衡、林键键、王景桂、李遵禹、孟丽娟等10余位老师向老三届联欢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同学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同学们好!‘’</h3><h3> 向筹备联欢会的组委会张晓国、胡平安、吳惠兰、刘国庆、周根妹、余三桃…等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h3><h3> 五十多年前同学们在课堂上、在课间、在操场上、在办公室、在工厂、在田间……留下了许多至今忘却不了的故事,留下了至今难忘的身影,时光老人毫不客气地将我们的青丝漂上了雪霜,改变了我们青春的容颜,我们之间变成了似曾相识又不识……时间老人却改变不了师生之间的相互思念!</h3><h3> 老三届同学们,你们是宝丰路中学64年开办以来的首届毕业生,你们的人生轨迹随着一场暴风骤雨后又上山下乡历尽了坎坷,在共和国十年艰难的探索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改革开放中历经阵痛,下岗、买断、再就业的困惑,你们战胜困难成就了自我,你们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各有建树、小有成就,有的成了专家学者,有的成了能工巧匠,有的摸索了经营之道,……</h3><h3> 你们老三届波澜壮阔而又跌宕起伏的人生阅历形成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成为你们和后人的精神财富。</h3><h3> 原宝丰路中学的老三届生是自强的一代、奋斗的一代、光荣的一代!我们老师能有这样的学子感到骄傲和自豪。</h3><h3> 我们背已微驼了,我们应该大彻大悟了,我们师生无所求、无所失,知足常乐、自得其乐!</h3><h3> 莫道古稀桑榆晚,</h3><h3> 休说已到耄耋年。</h3><h3> 只要留得乐心在,</h3><h3> 人生永远显春天。</h3><h3> 让我们以当年燃烧的激情迎接夕阳满天的彩霞。延续师生情、同学情,开心过好每一天,迎接绚丽的明天!</h3><h3> 祝各位老师、同学们联欢快乐、吉祥安康、阖家幸福!</h3><h3> 翘首以盼来年再相聚!</h3><h3> 谢谢大家!</h3><h3> 2019.12.8</h3> <h1> 五 十 年 随 想</h1><h3></h3><h3>五十年,长吗?</h3><h3>很长,长得让人无法想象。</h3><h3>五十年,短吗?</h3><h3>很短,短得瞬间五十年前的梦想今天已经实现。</h3><h3>五十年前,</h3><h3>我们满怀激情走进校园,坐进了课堂,</h3><h3>老师那认真授课声,激起了我求知的渴望。</h3><h3>课堂上,师生团结紧张,</h3><h3>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h3><h3>下课了,师生互动,</h3><h3>如同兄弟般的追逐在运动赛场</h3><h3>绿茵场上,足球高高飞扬,</h3><h3>篮球场上,男生优美的投篮动作,</h3><h3>吸引了多少女同学的目光。</h3><h3>同学之间互相新取的不雅外号,</h3><h3>一个个叫得是那么响亮。</h3><h3>以至于到最后,真名实姓都已被淡忘。</h3><h3>校园生活是那么令人神往,</h3><h3>校园生活是那么令人难忘。</h3><h3>但随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一声令响</h3><h3>我不得不告别校园,背起行囊,</h3><h3>走向农村广阔的新课堂。</h3><h3>铁锹、镰刀成了我们书写大地的神笔,</h3><h3>锄头、扁担成了我们锻炼身体的工具。</h3><h3>晴天一身汗,雨天满身泥。</h3><h3>插秧、割谷、开山、挖河,</h3><h3>磨炼了我们顽强的意志。</h3><h3>农村苦吗?农村苦,</h3><h3>农活累吗?农活累。</h3><h3>可再苦再累,</h3><h3>却没有难到我们五十年代的这一辈。</h3><h3>风云变幻,星转斗移,</h3><h3>七十年代,我们的阵地又开始了新的转移。</h3><h3>工厂、车间、榔头,机床,</h3><h3>又成了我们每天作伴的生活篇章。</h3><h3>成家、立业、娶妻、生子,</h3><h3>梦想着去实现人生的辉煌。</h3><h3>从此、师生少了来往,</h3><h3>同学之间也逐步被遗忘。</h3><h3>柴、米、油、盐、酱、醋、茶,</h3><h3>成了每天必须弹奏的音乐交响。</h3><h3>生活的轮回,彻底改变了我们青春的模样。</h3><h3>转眼间五十年过去了,</h3><h3>我们这一辈已成为日落的夕阳。</h3><h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h3><h3>同学们,朋友们,</h3><h3>乘夕阳还没有完全降落,</h3><h3>乘现在还能走动吃喝,</h3><h3>赶紧抓紧时间,</h3><h3>去唱好“夕阳红”这人生最后的一首赞歌。</h3><h3> 作者&nbsp; 胡平安</h3> <h3><b>五十年青春回顾</b></h3> <h3>敬爱的老师年轻时的模样,让人羡慕</h3> <h3>原宝丰路中学李仁荣老师和6707班的学生合影留下永久的纪念</h3> <h3>老三届的同学在学校操场上合影</h3> <h3>同学们青春焕发活跃在课堂里、操场上。</h3> <h3>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h3> <h3>在农村劳动学习,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h3> <h3>回武汉在毛主席像前合影留下珍贵的纪念</h3> <h3>青春靓丽</h3> <h3>送同学光荣参军</h3> <h3>青春芳华的我们,哪个时候好年轻</h3> <h1><b> 文艺演出开始</b></h1><h3>主持人:哈小昆</h3><h3><br></h3><h3></h3><h3> 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响应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广阔天地,吃苦受累,却无怨无悔。</h3> <h3>五十年前在茫茫人群中我们相遇,结下终生不解的同学情,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喜重逢,纯真的友情像历久弥香的美酒,滋润心田。诗朗诵《同学颂》 朗诵者:哈小昆</h3> <h3>在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的喜庆日子里,国家日益强大,人民如此安宁幸福,谁为我们谋幸福,谁在守卫我们的安宁?吃水不忘挖井人,颂歌献给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献给戍边战士——最可爱的人!老师表演小合唱:①《浏洋河》 ②《打靶归来》 </h3> <h3>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和祖国共命运,我和祖国心连心,表演者6701班同学小合唱《我和我的祖国》</h3> <h3>现场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跳起《大海航行靠舵手》《敬爱的领袖毛主席》</h3> <h3>1968年12月27日,毛主席向广大青年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从那一刻起“知青”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历史 时代印记的称谓和群体,伴随着社会发展的风风雨雨已经走过了51年,知青的命运始终和祖国、民族的兴衰紧紧连在一起,一支难忘的歌,记录了我们蹉跎的岁月,也诠释了我们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有牺牲、有奉献,却青春无悔。6707班邹山华同学表演男生独唱《一支难忘的歌》 </h3> <h3>模特表演:同学们一袭红毛衣打着花纸伞走上舞台,瞬间年轻了十岁,她们知性优雅还有韵味,她们热爱生活更具活力风采依旧,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h3> <h3>模特表演陈玉华同学等,</h3> <h3>6715班同学表演三句半《祝大家身体健康》</h3> <h3>周葵同学给大家带来独舞《我和我的祖国》她用美丽的肢体语言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h3> <h3>《老有老的骄傲》表演者:王荫谷等老师</h3><h3>老师们精彩的朗诵!让我们紧握快乐老人俱乐部的门票,将每一天都过成节日,让亲情、爱情、同学情、朋友情时刻把我们围绕。</h3> <h3>肖崇焕同学书法作品《常乐长寿》,身患绝症的他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有着深厚的老师情、同学情,他抗癌12年不能发声,书法功底扎实特为这次聚会献上一幅书法作品,同学们深深被感动。</h3> <h3>方先稀老师二胡独奏《长相思》</h3><h3>唯美的画面,思乡之情,思友之情,油然而生。</h3><h3><br></h3> <h3>熊源职老师和夫人周老师表演《同学们来了》</h3><h3>演绎了老师与同学们之间深深真挚的情感,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h3> <h3>戚文泰老师的一曲《鸿雁》高亢有力深情并茂,赢得阵阵掌声。</h3> <h3>蔡明村老师热情洋溢的讲话</h3> <h3>  6715班同学歌舞表演《心上的罗加》</h3><h3>动听的藏族情歌,大气的舞蹈,让人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有一个母亲祖国。同样的渴望,同样的追求,同样的感受,唱同一首歌,让我们携手同行。在歌声中拥抱灿烂的夕阳霞光。</h3> <h3>全体一起齐唱《同一首歌》 </h3><h3>五十载离别后的聚会,让人心情激荡,半个世纪的同窗情谊值得细细品味珍藏。</h3><h3>难忘今日,难忘同学情,让我们心手相牵,永不分离,友谊地久天长!</h3><h3><br></h3> <h3>老师与宝丰路中学老三届的部分同学合影留念</h3> <h3>原宝丰路中学曾平桂老师远道赶来参加老三届同学聚会,见到学校很久没有见面的老师格外情切。</h3> <h3>罗念东、蔡明村、王荫谷、戚文泰、周立山老师和张晓国、胡平安等组委会成员在一起合影</h3> <h3>结束语</h3><h3>大会在全体师生齐唱《难忘今宵》的歌声中圆满的落下了帷幕,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仍然紧紧相拥,久久不愿离去,两个半天的时间是短暂的,但留给师生心灵的情缘却是长久的,难忘的。最后大家依依不舍,互道珍重,挥手惜别,期盼来年再相逢。</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h3>本次大会组委会:</h3><h3> 老师:罗念东,王荫谷、蔡明村、</h3><h3> 方先希、 周立山 戚文泰 </h3><h3>&nbsp;&nbsp;&nbsp;&nbsp; 学生:张晓国,胡平安,吴惠兰, </h3><h3> 刘国庆,宣丽华、余三桃,</h3><h3> 周根妹,及各班群群主。</h3>

同学

老师

我们

师生

五十年

老三届

宝丰

青春

中学

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