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享日本八天游 (二) 2019.11.5---11.12

李福民

<h3>十一月九日,离开富士山,前往新宿。</h3> <h3>以新宿车站为中心,以西的西新宿是东京政府新规划的行政与商业新中心,东京都的行政中心东京都厅就位在此处,除此之外周遭还包围了许多大型企业总社所使用的摩天大楼,此超高层建筑群是东京地区最早形成的类似区域。东京车站南口方向则是百货公司与商店街云集的商业地区,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有高岛屋百货公司的旗舰店「高岛屋时代广场」(Takashimaya Times Square)与知名日本连锁书店纪伊国屋的总社。</h3><h3>相对于西新宿的现代化与整齐,新宿车站以东的东新宿地区,则是最热闹也是最混乱的传统商业街地区,其中,闻名海外的红灯区——歌舞伎町,就是位在新宿区之内。新宿二丁目与大阪的堂山町并为日本规模最大的歌舞伎盯集中区。</h3> <h3>此地也是动漫产业集聚区,号称:动漫城!</h3> <h3>台场海滨公园</h3><h3>这里是一处可供游人饱享东京海岸线景致的人工海滨公园。这里虽然禁止游泳,但是可供游人在海岸、礁石上戏水游玩,还可以享受帆板之乐、眺望彩虹桥彼岸街道等美丽景色,漫步公园之中,亦能令人心旷神怡。</h3> <h3></h3><h3>沿着沙滩信步而行,还可以观赏到“台场公园”中的江户时代的遗迹以及“潮风公园”美丽的喷泉。推荐两处值得一去的摄影点——沿空中漫步道而建、来自巴黎的自由女神像;带有餐厅和小卖店的“海之家”展望台。从这里眺望美丽的彩虹桥和东京塔那斑斓迷人的夜景,相信一定会给您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这里还有可供海上观光的游船码头,您不妨放开享受一把,乘船游览一下东京湾。<br></h3> <h3>有关自由女神像的人物有哪些 ?相关记载事件有哪些?</h3><h3>巴托尔迪</h3><h3>创作这一艺术杰作的是19世纪后期一位才华横溢的雕塑家,他的名字叫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h3><h3> 巴托尔迪由于他的卓越功绩而当选为纽约市荣誉市民和法国荣誉勋团指挥级团员。他于1904年10月5日在巴黎逝世,但他所塑造的自由神像永远表达着人民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h3><h3> 普利策</h3><h3> 1884年7月4日,用来组成150英尺高的塑像的铜板,在巴黎正式转交给美国驻巴黎大使。美国一家公共福利基金会筹集了15万美元,想在曼哈顿对岸的贝德洛岛上建立起塑像的基座。但这些钱还不够。如果财源断绝,整个工程就要停顿。那只16英尺高、举着火炬的手早在1876年费城100周年纪念会上就展出过,然而这件珍贵礼物的主体却一直还留在法国。</h3><h3> 拥有纽约《世界报》的普利策出于对自由的崇敬,同时也为了扩大报纸的影响,他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为建筑自由女神像基座的募捐运动。</h3><h3> 普利策在《世界报》头版社论里指出,女神像的无处安身“对纽约市,对我们的共和国来说,是一种难以洗刷的耻辱!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能够拯救女神,那就是我们必然尽快筹款。”我们不要期待百万富翁出这笔钱,自由女神不是法国百万富翁送给美国百万富翁的礼物,而是全体法国人民送给全体美国人民的礼物。”</h3><h3> 在社论的最后,他诚挚地请求人们考虑这一呼吁,或多或少,务请捐赠为盼。</h3><h3> 由衷的恳切与慷慨的言辞感动了公众,此后《世界报》不断刊出的建筑塑像的消息和言论,更把此种情绪推向高潮。普利策自己带头捐了250美元,并委派他的得力下属雷维斯负责筹款。</h3><h3> 《世界报》计划为塑像筹集10万美元,而雷维斯在4个月内就筹集了7.5万美元,有12万人参加了募捐,从5分钱到250美元数目不等,表达了每个人对女神这一伟大形象的敬慕。雷维斯曾有这样的描述:“一个报纸竟然带动了一个民族的热情,这真是奇迹……以往从未有过一家报纸。对人民具有如此伟大的影响。每天我都能看到募捐运动中感人的新鲜事,这些事实反映了人民对《世界报》的信任。对这种神圣的信任,《世界报》必须努力去捍卫。”</h3><h3> 其他报纸对募捐无动于衷,表现出异常的冷漠。而《世界报》为了迎接自由女神的到来却干得热火朝天。1885年6月,法国运输船“叶塞莱”号运载着210箱塑像主件抵达美国,受到美国船队和《世界报》租用的“埃蒙斯”号的欢迎。到8月,《世界报》已为自由女神像筹集资金10.109万美元。资金的保证使塑像的安装得以顺利进行。</h3><h3> 经过长期努力,自由女神像这一光辉的工程终于完成。普利策与《世界报》的功劳,没有被人忘记。普利策频繁被邀,参加各种庆典,而出席庆祝会的许多显要、富翁,在资金短缺之际,却是不闻不问的。《世界报》曾这样评论用纹理细密的大理石铸造的神像底座:“需要捐款的时候,纽约那些吝啬的百万富翁们却对自由女神漫不经心,紧紧扣上自己的口袋。如果这底座的大理石有他们的心肠一半坚硬,即堪称头等大理石了。”</h3><h3> 埃菲尔</h3><h3> 巨像高达160英尺,立在差不多同样高的基座上,如此高大沉重的女神,不仅要立得稳,而且还要经得起强劲的海风,为解决这一问题,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者埃菲尔设计了一座有4支脚支立的铁塔型内撑结构,塔腿嵌入台基8米深处,使神像得以牢牢矗立海边。</h3><h3> 相关事件</h3><h3> 闪电雷击</h3><h3> 自由女神由巨大的铜片制成,高305英尺(93米)。自1886年落成之后,自由女神被闪电击中约600次。</h3><h3> 2010年9月底,纽约摄影师杰伊·菲恩在曼哈顿炮台公园市夜间的暴风雨中拍下了壮观瞬间,一道闪电击中了自由女神像。菲恩尝试拍摄闪电打中自由女神像的照片已有40多年了,从少年时期刚接触摄影开始,这就是他的心愿。9月22日晚上,为了拍摄闪电打中自由女神像的照片,菲恩冒着暴风雨在曼哈顿的巴特利公园城守候了将近2个小时,摆好相机拍了80多张照片,最终在当晚8点45分等来了这一罕见时刻。菲恩说:“天上一共闪了81道闪电,最后才有一道闪电打中自由女神。”“这是我见过的首张闪电打中自由女神像的照片。”</h3><h3> 遭“诈弹”威胁</h3><h3> 2015年4月24日中午,纽约警方接到威胁电话,有人声称要炸自由女神像,随后自由女神像和自由岛的游客都被紧急疏散,警方还在进行全面安检。</h3><h3> 当天中午约11点22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称,有人拨打911电话声称要炸自由女神像。警犬在搜查中一度认为自由女神像底部存包处的一个储物柜味道可疑,随后执法部门决定进行全员疏散。</h3><h3> 纽约警察局发言人史蒂夫·大卫称,在储物柜中没有发现有害物,但为安全起见,防爆小组仍在继续进行安全排查。警方称,炸弹嗅查犬出现错误判断并不少见。</h3><h3> 所有的游客和工作人员都被安排乘渡轮离开自由岛,回到对面的炮台公园或新泽西的州立自由公园等,岛上只剩下紧急救援人员。</h3><h3> 截止记者发稿,并无人员伤亡报告。</h3><h3> 灯灭了</h3><h3> 当地时间2017年3月7日,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因为不预期断电,而陷入黑暗,灯光熄灭了好几个小时,在午夜前,恢复光明。报道称,自由女神像的照明7日突然熄灭,有传言称,这是国际妇女节的抗议活动。</h3><h3>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处则表示,断电是个意外,可能是附近施工挖断电线。据悉,自由女神像附近确实有一个珊迪飓风的复建工程在进行,自由女神也是2012年珊迪风灾的受灾户,灾后它关闭了一个月。</h3> <h3>各地仿制品</h3><h3> 拉斯维加斯</h3><h3> 拉斯维加斯的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内华达州著名赌城拉斯维加斯市,高150英尺(46米),是按照纽约自由女神像的1/2的比例建造的复制品。</h3><h3> 关岛</h3><h3> 关岛的自由女神像,是纽约自由女神像的仿制品,坐落于帕索运动场,鸟瞰亚加纳湾。</h3><h3>1950 年由美国童子军在40周年纪念日兴建完成。神像可看到驶进亚加纳游艇码头的船只。</h3><h3> 巴黎</h3><h3> 巴黎的自由女神像:一般认为是由旅居美国的巴黎人送给巴黎市的,还有一说是旅居巴黎的美国人送给巴黎市。被称为拉伯雷女士。</h3><h3> 阿尔萨斯</h3><h3> 阿尔萨斯的自由女神像,位于科尔玛小镇北端,一个道路交叉处的环形广场中心。</h3><h3> 在这里树立自由女神像是完全有道理的,雕像建造者、法国雕刻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的故乡就是阿尔萨斯的科尔玛。</h3><h3> 东京</h3><h3> 这尊自由女神像,是日本东京台场海滨公园中的缩微复制品。</h3><h3> 中国</h3><h3> 中国的北京和深圳分别有两座自由女神像的微缩复制品,位于北京世界公园和深圳世界之窗。</h3><h3> 广州的黄花岗公园也有一座自由女神像。自1920年运至广州后,她先于1930年被换为国民党党徽,后又在1966年的“反四旧”浪潮被砸毁,取而代之的是一把两米多的火炬。直到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自由女神得以重塑,石槌变成象征法律的书本。</h3> <h3>品尝日本的炒面与汤面,味道还不错。</h3> <h3>丰田汽车在台场的展览馆。</h3> <h3>走出丰田车展馆,已是夕阳西下近黄昏!</h3> <h3>十一月十日,宾馆周边拍照,然后去今天的主打景点:东京塔!</h3> <h3>东京塔是东京的地标性建筑物,位于东京都港区芝公园,高332.6米。东京塔除主要用于发送电视、广播等各种无线电波外、还在大地震发生时发送JR列车停止信号,兼有航标、风向风速测量、温度测量等功能。</h3><h3>东京塔以巴黎埃菲尔铁塔为范本而建造,1958年10月14日竣工,此后一直为东京第一高建筑物(比埃菲尔铁塔高8.6米,为332.6米),直至2012年2月29日东京晴空塔(634米)建成而退居第二位。</h3> <h3>“老婆”算账,单单清。</h3> <h3>至此,东京周边的游览就结束了,剩下的时间主要是赶路----京都方向!</h3> <h3>沿途有机会就捕捉风光美景。</h3> <h3>十一月十一日,最后一天游览,除购物外去观尝精美的金阁鹿苑寺。</h3> <h3>沿途风光继续。</h3> <h3>鹿苑寺(ろくおんじ),是位于日本京都市北区的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其中,内外都贴满了金箔的三层楼阁建筑(舍利殿)也被称为金阁,包括舍利殿在内的寺院整体也被称为金阁寺(きんかくじ)。该寺为相国寺的山外塔头寺院。</h3><h3>鹿苑寺寺名源自于寺院的创立者即室町幕府3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法号·鹿苑院殿。山号为北山(ほくざん)。寺纹为五七桐。该寺院是在义满死后,将他原来的北山山庄改成的寺院。舍利殿本是室町时代前期北山文化的代表建筑,但是于昭和25年(1950年)的金阁寺放火事件中被完全烧毁,并于昭和30年(1955年)重建。</h3><h3>平成6年(1994年)12月,鹿苑寺全境作为“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历史建筑。</h3> <h3>阪进阪出,关西机场再见!日本再见!</h3> <h3>十一月十二日中午返回西安家园!</h3> <h3>日本的确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双面人 :<br></h3><h3>极度好战又极度温和</h3><h3>极度黩武又极度爱美</h3><h3>极度粗鲁傲慢又极度彬彬有礼</h3><h3>极度死板又极度灵活</h3><h3>极度勇敢而又极度胆小</h3><h3>极度保守而又极度喜欢新事物</h3><h3>……</h3><h3>极度物质享乐又极度崇尚精神</h3><h3>—— 著名的《菊与刀》,美国人如此刻画日本</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