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入历史,公祭日我们不忘——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爱国主题教育活动

努力奋斗的大可爱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我之笔</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写你之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忆和思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因时间而消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我之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述肺腑之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史为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p> <h3>老师们、同学们:</h3><h3> 大家中午好!今天的广播时间让我们一起默哀,一起牢记这样一段历史:</h3><h3> 今天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30万死难同胞。老师、同学们,这段历史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h3> <h3>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大规模侵略。同年8月13日起,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h3><h3> 11月12日,上海失守后,淞沪会战结束。之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南京城处于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h3><h3> 11月18日,在军事委员会高层会议上,蒋介石决定于南京进行短期固守作战,由唐生智出任最高指挥官。</h3><h3> 11月20日,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政府机关、学校纷纷迁往内地,很多市民也逃离了南京。</h3><h3> 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同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h3><h3> 12月2日,中国海军主力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在中日江阴海战中被全数击沉,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唯一一道拱卫京的水上屏障失守。</h3><h3> 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h3><h3> 12月13日,大量日军攻入南京城,南京沦陷。</h3><h3> 12月13日——1938年1月,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防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人数超过30万人。</h3> <h3>  同学们,有这样一些陌生的老人,他们带着痛失至亲的悲伤与绝望,带着被欺凌、被强暴的屈辱和伤痛,勇敢而坚强地活下来了。每一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都是这段历史的活证人,他们是历史真相的捍卫者,更是和平与正义的守护者。</h3><h3> 近日,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消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胡信佳老人于12月4日去世,享年95岁。胡信佳出生于1924年7月1日,日军占领南京的第二天,1937年12月14日,就追杀到江心洲。胡信佳在打麦场看到日本兵杀害中国公民好几人,他当时躲在苞谷桔子的柴垛里逃过了一劫。而后一天,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金茂芝老人于5日下午4:50去世,享年91岁。1928年出生的金茂芝,目睹了包括父亲在内的20余人惨遭日军杀害。截至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只剩 78 人。见证者正在凋零,血与泪的记忆却不能忘,不敢忘!</h3><h3> 他们一生背负血泪记忆,深藏着中国那段最屈辱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和辉煌。岁月流逝,他们逐渐凋零,但历史不容忘却。每一个中国人都该铭记!&nbsp;&nbsp;</h3> <h3>  同学们,在这段沉痛的历史中,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人性的光辉却从未远离,诸多国际友人冒死庇护难民伤兵。而今,依旧有国际友人作为暴行真相的揭露者而奔走。“南京好人”拉贝,南京大屠杀期间,生于德国的约翰•拉贝和国际友人奔走呼号,奋不顾身阻止暴行,保护25万中国平民免遭屠戮。回国后,他因揭露日军罪恶而受纳粹迫害。1996年10月28日,《拉贝日记》发表。1997年,拉贝墓碑运抵南京,碑上仅书:“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1937年,丹麦青年贝恩哈尔·辛德贝格勇敢站出来与德国同事卡尔·京特等一起设立难民营,庇护了成千上万的难民和中国伤兵。他不顾危险,为难民营采购食品和药品。同时记录了许多日军罪行的案例,向国际社会揭露日军在南京实施大屠杀的暴行。张纯如。一位华裔美国人。她撰写的《南京大屠杀》一书,被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威廉·柯比认为是,人类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在这本书出版之前,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这一浩劫知之甚少。他们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知道被纳粹屠杀的百万犹太人、波兰人、苏联人、吉普赛人、德国人,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二战期间,日军在南京犯下了怎样的暴行。</h3><h3> 松冈环是日本大阪的一名小学教师,1988年,她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后,被历史真相震颤,下定决心要让更多的日本人了解这段历史。自此她陆续在日本采访了250多名参与过进攻南京及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录取了作为加害方的历史证言。同时,80多次自费来到南京,寻访了300多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记录了受害者们至今仍未愈合的创伤。</h3> <h3>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历史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不会因为巧舌抵赖而消失。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身为中华子女,这一天固然是沉重且庄严的。在这样特别的一天,请你告诉孩子,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h3> <h3>  同学们,今天我们有<font color="#ed2308">两个名字</font>不能念错。</h3><h3></h3><h3>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于1985年,是中国第一座抗战类纪念馆。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在对历史发掘与研究的同时,也已成为推动国际和平城市建设的地标。从纪念馆的1号门进入,墙面侧看好似一个断裂的军刀,但当我们从高空往下俯视整个馆时,它是一个和平之舟。正如建馆理念,寓意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目前,纪念馆共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三个必胜”主题展、“二战中的性奴隶——日军‘慰安妇’制度及其罪行展”三个基本陈列,共展出近4000幅照片,9992件各类文物,262部影像资料。&nbsp;</h3><h3> 如果你准备好了踏进这座纪念馆,请先念对这个<font color="#010101">名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1>请铭记!<font color="#ed2308"><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b></font>可以称<b><font color="#ed2308">南京江东门纪念馆</font></b>,但不能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h1><h1><b><font color="#ed2308">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font></b>,不能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h1><h3></h3> <h3>  今日吾辈当自强。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年后,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段中华民族的黑色记忆?</h3><h3> 今日之铭记,不是宣扬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走出了硝烟的战场,迈入了歌舞升平的和平时代。在我们放声高歌的同时,也应该在心中长鸣警钟。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这段历史呢?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历史,才能尊重历史,才能不让历史重演。我们忘不了1937年的南京,是为了更好的守护我们的祖国。</h3><h3><br></h3><h3> 今天,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不为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同时,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任何美化侵略战争、试图开历史倒车的言行,防止历史悲剧重演。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纪念,从不为宣扬复仇的怨念,只为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哀伤藏于心,实干强我邦!</h3> <h3>  同学们,我们永远要铭记这段历史,今天让我们为死难的同胞默哀,同时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进入“国家公祭网”为遇难同胞们点一根蜡烛、献一份花环,鸣一声和平钟,并留下你的祈愿。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好好学习,强我中华!</h3> 深入历史   “声”入人心 <h3>  广播刚刚播完了,我们便随机对孩子进行了采访,孩子刚一张嘴,声音便哽咽了,眼泪簌簌往下掉。</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空一座城,等三十万亡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点一盏灯,祭朗朗乾坤</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怀一颗心,求人间安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哀一个国,念我千古华夏人”</div></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勿忘国耻,吾辈自强</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南京大屠杀

南京

历史

日军

公祭

死难者

和平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我们

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