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6年12月13日,教育部颁发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 自课标颁布之日起,我校紧扣《课标》组织了外出学习、校内培训、《课标》考试、主题教研、年度纪念等一系列活动。</h3><h3> 2019年12月13日,适逢《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颁布三周年之际,石河子特殊教育学校举办“课标伴我成长纪念《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颁布三周年”主题教研活动。</h3> 环节一 互帮互研 共同提高 <h3> “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迅速适应并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实现师德、教学艺术和教育管理能力的同步提高,推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h3><h3> 本环节由赵子谦副校长宣读活动方案,明确师徒双方职责,并为指导教师代表颁发聘书。</h3><h3> </h3> 环节二 说课比赛 <h3> 本次说课比赛,由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综合教研组各选送一人参赛。三位教师经过精心准备,展现出扎实的基本功。荆晓莉老师生动有趣的说课方式 ,蔡雯雯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言表现形式,冯娜娜老师贯穿始终的教育理念,都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 吴主任针对三名参赛教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并与老师们探讨了两个问题:</h3><h3> 一 什么是一堂“好课”?</h3><h3>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合适。</h3><h3> 2.实施过程,要为重难点提供时间保障。</h3><h3> 3.教学程序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具有创新性。</h3><h3> 二、什么是一堂“好的说课”?</h3><h3> 1.说课要展示演讲才华,要吸引人。</h3><h3> 2.说课不是教案的重复,也不是对上课的预测,是对教学理念的阐述。</h3><h3> 针对这两个问题,吴主任给出的答案实用而中肯,反复地磨课和说课是提升教学能力,从经验型老师向研究型老师转化的必经之路。</h3> <h3> 此次活动,产生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吴主任为获奖教师颁发奖状及奖品。</h3> 环节三 课标伴成长 <h3> 《课标》颁布三周年,回看课标路,老师们有疑惑,有感触,有探索的艰辛,更有成长的喜悦。针对“课标使用过程中的所思、所悟”,老师们都撰写了自己的感触。赵子谦副校长为我们抽取六位教师进行交流分享。</h3> <h3> 三支一扶志愿者老师陈妹与我们分享她对课标的三点解读:</h3><h3> 一、教师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还是课程的开发者;</h3><h3> 二、课程标准涉及整体发展的三维目标;</h3><h3> 三、学习目标应当是可理解、可达到、可评估的。</h3><h3> 分享过程中,陈老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向我们说明,部分课程在无教材可依的情况下,如何以课标为出发点,以生活为中心选取适当内容进行教学。</h3> <h3> 侯国庆老师指出:运动与保健课程突出培智学校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课程性质突出运动与保健相结合的特点。教师们要精心选择教学及训练内容,适当融入心理健康,卫生保健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在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进自信心,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功能康复和补偿。</h3> <h3> 段海英老师入职短短一年半,她将课标比喻为纽带,从课标中找教育学生的方向,找提升自我的方向,这是双向延伸的过程,一头指向学生适应社会,一头指向自我成长,连接的纽带便是课标。</h3> 环节四 赠书 <h3> 好书,落上灰尘就挡住了它的光芒,无人翻阅便失去了它的价值。学校从图书馆选取了部分专业书籍赠予全体教师,教研组长为教师代表赠书。</h3><h3> 希望老师们能把专业放在手边,记在心间,落于实践……</h3><h3> </h3> 环节五 总结 <h3> 活动接近尾声,赵子谦副校长与我们分享了他对课标的另一种释意——心中有法,手中有术,眼中有生。</h3><h3> 赵副校长饱含期待地寄语全体教师:希望明年,站到这里的你不一样!</h3> <h3> 学习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前行的漫漫长路上,有课标在旁、优秀教师为伴、书本在侧,相信只要我们方向坚定,付诸努力,我们这个集体定能走的更远,更出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