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林古村秋色正浓

小龙女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字:小龙女(高丽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br></p> <p><br></p><p>在浙江宁波余姚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个古村落,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整个村落原始古朴,群山环绕,古木参天,竹林掩映,小溪潺潺,泉水叮咚。这里又因漫山遍野的柿子树而得名 ~"柿林村”。</p><p><br></p> <p><br></p><p>11月中旬,当我国北方已洋洋洒洒地飘起了雪花,江浙一带还是一派深秋的景色。而柿林村更是“老树古屋柿子林,黄叶红柿秋正浓。”</p><p><br></p> <p>柿子红了,我与女朋友背起行囊,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万水千山奔向了古老的“柿林村”。</p><p><br></p> <p><br></p><p>江浙一带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柿林村虽藏在大山深处,但从余姚市坐公交换乘一次就能到村口,宁波实现了村村有公路,寨寨通公交。在大岚镇我们换上了镇公交,没想到居然也能扫码。而大连这样的大城市公交却不能扫码,呵呵!这让大连的公交管理部门情以何堪!</p><p><br></p> <p><br></p><p>公交大约总共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车开了大约有一个小时就进入了大山里。这时,赤橙黄绿的山峦,九曲回肠的盘山公路就进入了眼帘。遥望远方,正如李白的诗所云:“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p><p><br></p> <p><br></p><p>说实话,我俩去之前也没咋做攻略,在哪下车?在哪住?也茫茫然。一路上也有很多景点,中间换乘时,还有拉客的劝我俩去她们村。当时正赶上周末,说柿林村根本没地方住。我俩心里也忐忑不安,但还是坚持去了柿林村。</p><p><br></p> <p><br></p><p>吉人自有天助。还有几站就到柿林村了,这时上来一位70多岁的阿姨。阿姨面善,头发浓密,牙齿整齐,脖子上系了条小丝巾,说话中还透着一股羞涩。虽是农民,但一看就知书达理、与众不同。而且讲话我们也听得懂,其他村民讲话我们就一句也听不懂了。车上乘客不多,这样我们也就搭上了讪。阿姨家就自己一个人住,我们就跟着阿姨去了她家。我想阿姨是上帝派来接我们的,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时积善的因,得到广结善缘的果吧!</p><p><br></p> <p><br></p><p>下了公交,就是村庄的大门,拾级而下,有一百多个石头台阶。70多岁的阿姨,怕我们跌倒,还非要帮我们拎拉杆箱,真是感动备至!</p><p><br></p> <p><br></p><p>阿姨家的院里,正面和西侧是200多年的两层老房子,老房子的背面和侧面墙都是用大块的石头砌成,正面是木制结构。旁边也有新盖的小阁楼,我俩住在了小阁楼上,舒适干净。</p><p><br></p> <p><br></p><p>据阿姨说:“柿林全村200多户人家,只有沈氏一姓。”当然阿姨前几年去世的丈夫也姓沈。据族谱记载:沈氏始祖是周文王的第十子,受封于沈地,遂以封地为姓,其后裔来此隐居。</p><p><br></p> <p><br></p><p>阿姨是城里人,由于家庭成分不好,受了很多委屈,所以经人介绍嫁到了这里。现在阿姨家的两个儿子都在城里成家立业,过的也都特别好。只是老人习惯了大山里的生活,不愿意住在城里,不过她一个人也过得高高兴兴。阿姨身体好,担水种菜都是自己干。可听说她丈夫在世时,对她百般呵护,根本没干过农活,只会做裁缝。阿姨是虔诚的基督徒,还为我们唱基督赞歌,跳配手势的舞蹈。阿姨嗓音清亮,舞姿轻盈,脸上总挂着笑容。同时她也把快乐和爱传递给了我们,让我们沉浸在幸福和爱之中……</p><p><br></p> <p><br></p><p>村子里的房屋古色古香,粉墙黛瓦,四沿翘起,有点像徽派建筑,但也有的房子是本色的大块石头墙,并未刷浆。各家房前屋后三三两两的都种有柿子树,火红的柿子挂满了枝头。这些柿子成熟了并不摘下,一般是做为装饰,专为游客欣赏的。我们坐在一条小巷深处的台阶上,欣赏着柿子树,品尝着香甜的柿子,清净而又悠然。</p><p><br></p> <p><br></p><p>漫步古村,脚下是弯弯的碎石小路,湿湿润润的长满了青苔,有曲径通幽之感。路灯就是红红火火的红柿子形状,每当夜晚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p><br></p> <p><br></p><p>阿姨家出门不远,就有一古井,井沿用大石块砌成U型,井水清澈纯净,冬暖夏凉,是全村人的饮用水源。故有“一村一姓一家人,一口古井饮一村”之说。这口古井600年不枯,遥想这600年间,这口古井又哺育了多少沈姓生生不息的子孙后代!</p><p><br></p> <p><br></p><p>柿林村,毋庸置疑柿子就是秋天的主角。再往前行,就是村中的广场,广场中央独领风骚的就是那棵树龄600年的柿树王。它高耸入云,枝桠弯弯曲曲,宛若一个几百年前的古典美人。我们站在树下,看吊红的柿子挂满枝头,映衬着大片的蓝天,就像无数个红灯笼滚落在了蔚蓝的天空。</p><p><br></p> <p><br></p><p>广场那也是相当的热闹,有很多村民在这里卖土特产,有柿子酒、柿饼子、柿林茶叶、竹笋等等,当然卖的最多的还要数红柿子。广场上我们还竟然遇见了在公交上的又一位阿姨。看,这一会她又卖上了柿子,阿姨非往我们手里塞柿子,可她跟我们说的什么,我们却一句也听不懂。但甜甜的红柿子,让我们感受到了阿姨那一颗如红柿子一样火热的心,也体会到了阿姨的这番盛情,更看到了这村子古朴醇厚的民风民情……</p><p><br></p> <p><br></p><p>村子最耀眼的地方,还要数村旁的丹山赤水景色。村子的一侧是一条深深的峡谷,山坡上有红彤彤的枫树,黄灿灿的银杏树,翠绿绿的竹林,当然也少不了红红的柿子树……</p><p><br></p> <p><br></p><p>宁波最著名的丹山赤水4A级风景区,包括高空玻璃桥就在村子里。因崖壁呈红色,石间缝隙中长有杂树野花,与岩壁红绿相间,又倒映在赤水中,景色十分魄丽。在崖壁上还刻有宋徽宗御笔“丹山赤水”四个大字,丹山赤水之名也由此而来。</p><p><br></p> <p><br></p><p>景区真是美轮美奂,去峡谷的路边,有一颗高大粗壮的银杏树,据说有上千年的历史。落叶缤纷,把石阶地面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那落叶迎面而来,感觉溅了一脸叶子的清香与黄。千百年来,叶子就这样轮回着落下,有如滔滔的江水向东流,逝者如斯夫。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地流逝;青春妩媚,也正是在于它短暂易逝。</p><p><br></p> <p><br></p><p>我们沿台阶而下,峡谷、绝壁、奇岩、古桥、溪流、飞瀑让人目不暇接。谷底又有一池碧绿的小湖,有如九寨的海子。</p> <p>我们下到谷底,天已经渐晚,不敢再继续停留,只好一步一回头回到了阿姨家。</p><p><br></p> <p><br></p><p>第二天早上醒来,天公不作美,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但我们还是毅然地走了出去。绕村庄的大路走着走着,小雨就停了。居高临下,全村一览无余,雨后的景色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整个村庄被雾气缭绕,时隐时现,有如仙境。大路两边有不知名的树木高大笔直,针状的橘黄色叶子落满了地。路上人车稀少,宁静安详。</p><p><br></p> <p><br></p><p>我们从大路绕到了广场,广场正在举行送葬的仪式。原来是有老人去世了,我们这才知道这一晚上总放鞭炮的原因。老人去世,放鞭炮是这里的习俗。</p><p><br></p> <p><br></p><p>听说广场的用处可大哩!婚丧嫁娶,聚众开会,迎来送往,集市贸易都在广场举行。千百年来,那棵柿树王,就这样见证着这个古村落人的欢笑与泪水,以及这里的一切一切。</p><p><br></p> <p><br></p><p>我们就要回走了,阿姨给我们做了亲手种的油菜面条,煎荷包蛋,榨菜丝。我们吃在嘴里,甜在心上。当然老人家也不容易,我们走时还是硬塞给了老人家钱,但这种情义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p><p><br></p> <p><br></p><p>难忘的秋色!难忘的柿林村!大红的柿子挂满枝头,也挂满了我们的心头。愿柿林村的日子如红柿子般红红火火,也愿我们的日子如红柿子般火火红红。</p><p><br></p> <h3> 2019年12月13日于大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