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朱总司令文书袁存建将军题词"中国工农红军过侗乡"现身通道转兵85周年牙屯堡外寨"双十二红军节"

亚高原/经历网

<h3><a href="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jryw/2019/12/191220102015BIAE1D400G7HIB9IJKK5.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中红网19日通道电:中央红军长征重要地带一一湖南通道牙屯堡外寨举行双十二红军节庆祝过侗乡八十五周年</a>-<br></h3> <h3>12月15日怀化日报报道</h3> <h3>“独立自主通道转兵北上抗日不忘初心奠国魂,实事求是雄关漫道伟大转折红军西进迎曙光。”2019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长征过通道侗乡,牙屯堡外寨侗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热烈简朴隆重庆祝双十二“红军节”,迎接中央红军过侗乡,侗寨曾住中央八十五周年。怀化新闻网陈甘乐主编及通道县委宣传部、牙屯堡镇有关部门领导到会与民同乐祝贺。(亚高原等摄并报道)<br></h3> <h3>红军长征过侗乡文献材料怎样变成财富?用史料抢占国家文化长征主题公园高地,打造龙胜、通道、黎平、锦屏、剑河、镇远长征国家文化主题公园。从国家大蛋糕中分一块小蛋糕。这是我们《中国侗族军事史》编写组为民族、为同胞、为红军、为历史所作的重要贡献。黎平突出洪州+石新民+政治局会址,锦屏突出瑶光+杨和钧。长征出现农民诗人杨和钧,新长征出现农民作家、编剧、学者、民间文艺家石新民,石新民是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陕西日报推出的国内外三十名宣传长征人物之一。石新民就是新时期拥红爱红的杨和钧。贵州、湖南、广西方面要提高政治站位,提高到国家和历史层面宣传杨和钧烈士、石新民同志、吴能夫编剧(通道转兵电影剧本原作者)、苗延秀同志(广西龙胜投奔延安的第一位侗族作家)。一一亚高原向贵阳傅安辉院长双十二建议<br></h3> <h3>赠中央红军过侗乡85周年后再走红军路的百岁老红军、朱总司令文书袁存建老将军 /亚高原 85年了!1934年12月红军长征驻进龙坪村,朱德总司令的文书袁存建老同志,2019年12月5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龙坪侗寨看望乡亲们并寻找当年记忆,100岁的袁老还能登上红军楼,挥笔泼墨《天下平等》《鼓楼情深》《红军广场》。袁老是湖南人,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转战江西,参加长征。过龙胜时才十五岁,如今是一百零一岁高龄。寿星人瑞兆龙胜。他是第一个回龙胜红色老区的中央红军!!! 一题记 您回来了!回来了! 八十五年的深情呼唤 八十五年的鼓楼情深 八十五年天下平等梦 八十五年红旗飘孟江 三年望,五年等 三+五年等于八 红军北上狠狠打日本 三五一十五年 红军终于回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红军影响侗家人 苗延秀投奔延安喝延河水 侗族文学史上留下红色的布包 孟滩风雨桥聚集二百多名游击队员 他们用枪声宣誓在推翻国民党暴政 红军,终于回来了 毛主席找到了通天大道 总司令找到了黎民公平 党中央找到了遵旨正义 袁老啊龙胜是民族政策试验田 仿佛周副主席还在飞山庙堂审敌 仿佛红军长征过侗乡是一部传奇 朱总司令在通道茶林给侗民上课 毛主席在牙屯堡三省雄关衙门挥手 走,大路各边,到贵州去 当年十五岁的您陪伴朱总司令和红军总部 今年人瑞高寿的您追梦又进行了新的长征 愿您老健康长寿焕发新的青春 为侗乡两个一百年留下新的传奇! 2019年12月6日红军长征过侗乡85周年于长沙星城上班城轨上</h3><h3> 感谢袁存建将军为侗乡红军路留下精神财富墨宝<br></h3> <h3>这几天通道转兵纪念馆、会同粟裕同志纪念馆、溆浦向警予纪念馆、芷江抗战受降纪念馆火了。吴跃军建议:若能把龙胜龙坪一通道外寨一县溪一黎平洪州一翘街连成一线成为红军长征过侗乡精品旅游文化线路,多好啊!长征文化是无比珍贵的无形资产啊!这几个县要联合团结动起来,才对得起当年的红军,对得起沿线的人民,对得起初心,对得起马背上共和国侗寨住中央啊!!! 耀宏、烈善、佳能三位会长,此建议很好,也具有现实意义,但要落实,必须要在政府层面才能实施,可否斟酌提岀可行方案供政府决策。 杨序顺 2019年10月30日贵阳 耀宏、烈善、佳能会长:杨序顺老同志对我的建议批示很好,值得研究贯彻落实到位。请三省区侗学会会长办公会研究如何向当地政府汇报实施,把好事办好,造福侗族人民,世世代代传承长征文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感谢中国共产党对侗族地区的扶贫帮困一起进入小康社会。 吴跃军 2019年10月30日长沙 主送三省区侗学研究会,抄送杨序顺副主任。<br></h3> <h3>(二)、媒体记者及红军后代关注中国工农红军过侗乡</h3><h3>1、1986年10月中共通道侗族自治县委党史办,历经15年之久的调查,由县委宣传部负责,两次共计组织30余人的专门班子,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通境侗乡,进行了“非常广泛,足迹遍于大江南北,行程两万多里,面访七十多位知情革命老前辈,征集110件约十万字的史料。”编写了《红军长征过通道》一书。</h3><h3>2、2003年8月石仲泉在《百年潮》一书中的《通道会议:历史转折系列会议的序幕——红军长征之三》一文。</h3><h3>3、中国红色旅游网总编、原新华社记者江山。</h3><h3>&nbsp;&nbsp; &nbsp;4、2003年12月9日,《中国民族报》记者宋秀亮在该报第8版发表了《通道转兵的决策地》一文。</h3><h3>5、2005年5月2日《怀化广播电视报》记者杨海云在该报A2版发表了《“通道转兵”会址成谜团》一文。</h3><h3>6、2009年5月3日,重走长征路的张广智在博客上发表了《通道会议遗址何日掀起你的盖头来?》一文。</h3><h3>&nbsp;&nbsp;7、2014年12月24日,由田竞、王向东、苏北、杜丽英所著的《重走长征路——红一方面军》上下两册。并以“大龙”(田竞的笔名)之名在微信上发表了《重走长征路寻访第33——外寨村》一文。</h3><h3>&nbsp;8、宋银桂在《湘潮》2016·10增刊中发表了《通道会议研究综述》一文。</h3><h3>&nbsp;&nbsp;9、2017年10月25日,中央文献出版社杨庆旺(左二)到外寨考察红军长征中央纵队驻外寨。</h3><h3>&nbsp;&nbsp;10、原通道县文化馆杨秀全同志写的《红军长征路过牙屯堡采访记》节录中写道:“1973年8月我和怀化地委文化馆几位同志到广东省波萝县、波萝山老干休养所采访,主要是采访湖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肖月华同志。红军长征时也是紧跟毛主席走,我们问她,红军长征时你们是不是路过通道县?她说:“路过,我们红军政治部走在大队伍的中间,左边、右边都有大队人马通过,1934年12月11日从广西龙平翻座大山进入湖南通道县,在一个村子吃过一顿喜酒,可能是个富贵人家在办大喜事──结婚,我们红军队伍快要进村时,老百姓全都跑光了,打前站的红军战士进寨点房准备宿营,有位战士向首长报告(指毛委员),村内有一户人家大办酒席,我们战士是否可以吃,毛委员说,全部酒席不能动,是不是白军在搞什么名堂,防他们在放毒,等陈昌奉同志来后要他尝一尝,没事才可以吃。那晚我们红军战士吃的饱饱的,可以说长征路上‘大会餐’,红军战士经过长时间的行军,桶袋里的粮食也已经用尽,这时战士们把粮袋装得满满的,第二天大队人马继续行军,向西贵州省方向前进”。</h3><h3>11、由江泽民主席题词的中国革命史话第六卷《铁流万里》一书.第154页“李德拂袖通道县,主席论事黎平城”中写到:“12月11日,红军终于钻出大山,攻占湖南西南端的一个名叫通道的小县城,这里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处,的确是一个通道:向北可进军湘西,向西可进入贵州,向南可退回荒山密林之中,到底下一步该往哪里走,看来红军必须在此做出决定了。12月12日,红军在通道逗留一天,中革军委召开紧急扩大会议,史称‘通道会议’会议地点在城外一户农民的厢房里,当时这家人正在办喜事,红军首长给他们送了一份不薄的贺礼,因此受到了主人的殷情款待,会议伙食还是挺不错的。”&nbsp;&nbsp;&nbsp;</h3><h3>12、2018年11月25日吴永治所撰写并在贵州文学上发表的《湘黔边境研究中央红军长征十得》一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过侗乡的情况。</h3><h3>13、2017年9月12日作者:路福贵&nbsp;在新湘评论发的《为长征胜利作出特殊贡献的英雄邹毕兆》。</h3><h3>14、2019年8月12日:&nbsp;笔名:大龙(实名田竞)在中红网上&nbsp;发表的《毛泽东长征路上的百处宿营地〔5〕(湖南通道)》一文。</h3><h3>15、吴河平2019年7月8日以特稿《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长征过侗乡中央纵队驻外寨之迷》一文在中红网上发表。此稿呈湖南省侗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侗族军事史》编写组组长吴跃军审核,经中国红色旅游网总编、原新华社记者江山老同志签批在记者重走长征路期间以特稿发出,影响很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