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三)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拂晓丹心

<h3>文字:拂晓丹心</h3><h3>图片:网络选取</h3><h3>音乐:江 南</h3> <h3>  生命是一次,漫长的旅途!无论是,笔直的坦途,还是,泥泞的道路。无论是,春风柔和,还是冬雪纷飞。终究会留下,一路深深浅浅的足迹,留下一串,模模糊糊的脚印,既有“花月都美好,疑是天上却人间”的欣喜,也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惆怅! </h3><h3> 走过,人生苦乐相伴的时光,走过,光阴故事里的坎坷羁绊。走过,似水流年的缤纷绚烂!一路走来,所闻所见、所遇所想,真的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于是,把光阴的故事,一寸一寸入诗、入歌、入画、入梦…</h3><h3> ——题记</h3> <h3><br></h3><h3> 光阴濡墨,勾勒渲染着,如诗如画、写意韵美的岁月。书笔纸笺,悠闲更迭着,赤橙黄绿红、多彩斑斓的季节颜色。时光,就这么,不经意地掠过,不会为谁,定格在某一刻。花儿娇羞风情地,妩媚了,春的万紫千红。风儿朦胧渐行间,清凉了,夏的娇阳似火。落叶飘逸中藏诗,凄美了,秋色的瑟与凉,雪儿飞舞地轻落,傲然了,冬梅的凌霜风骨…</h3><h3> 书到用时方恨少,年少的我,文史知识极度贫乏,只是在,父親遗留的书架里,读过鲁迅先生的《彷徨》文集,方知道了“百草 园”和“三味书屋”。初识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所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风骨。也领略了,树人先生那幽默,辛辣 ,讽刺的文风。</h3><h3> </h3> <p>  在逝水流年中,常叹,光阴之与我者,何其短也!生命的历程,总是,那样的艰难,生命的时光,总是,那样的有限,这短短的光阴啊,来不及,做很多的事情,也许当人还沉浸,在美好的梦想中时,就发现,光阴已然荏苒数载,留下的,只是,无穷无尽的遗憾…</p><p> 七十年代未期,教育体制改革,国家恢复了高考,催发了青年人追梦的脚步,怀揣着美好的梦想,痴迷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向往,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的蛊惑,挑灯夜读数月,考入本市一所大学,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p><p> 明媚如春的校园,宽敞明亮的课堂,书籍如山的图书馆,学识渊博,诲人不倦的师长,朗朗的读书声,温暖纯真的同窗,一切一切,都让我,如沐春风,如鱼得水,象海绵吸水般,如饥似渴地,在文学的海洋遨游,在书山中追古寻史。无限可能地,充实自己。</p><p><br></p> <h3><br></h3><h3> 读书期间,懂得了,光阴的可贵,知晓了,时光的无情。专门将靖节先生(陶潜)的“转眼就一年,转瞬就一生。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棣书成匾,挂于床头,作为人生座右铭。</h3><h3> 也喜读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h3><h3> 但最为欣赏的,还是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东坡先生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h3><h3> 温馨、墨香,书山觅径,学海寻舟,增识长智,同窗情深,四年美好的时光,成为镶嵌在,心灵深处不忘的记忆。</h3><h3> 常常徘徊,在十字路口,不知向左,向右,还是向前,向后,反反复复,光阴却在,徘徊犹豫间,逝去无遗。常问自己,为什么不决然选择,一个方向?如这光阴一般,一去无回?人生,就是在,无数次选择与放弃的阵痛中,得以升华,得以轮回…</h3> <h3><br></h3><h3> 隔着,红尘的距离,让回忆如诗。轻轻,藏一段,此刻的光阴。用云淡风轻的禅意,静观岁月的变迁,看细水长流,可好?等待,那么久。只愿安静地陪着,在一季,花开无语里,在一阙,清浅的诗词里。</h3><h3> 九二年,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南巡谈话,对经济改革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h3><h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九十年代初期,参加了,人事制度改革后,市政府首次组织的,机关工作人员招考。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和专业知识考试。从参考的50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夲专业中,唯一进入,市政府工作的幸运儿。那几天,天穹是湛蓝湛蓝的,几缕金光的冬阳是温暖的,树枝上小鸟是可爱的,道上的行人是友善的,朋友的祝贺是真诚的,总之,什么都是美好的。</h3><h3><br></h3> <h3><br></h3><h3> 俗尘里的惊喜,无论万紫千红,或是清淡素雅,入了眼,都是美,用了心,都宛如一树花开。时光的一隅,读一卷词,清欢。赏一朵芬芳,只同花语。揽一城春意,将碎碎时光,捻成指间的芳香,于心间流淌。把故事,敲打成文字,绝美了,时光里,那曲梦的篇章。</h3><h3> 机关工作,先从文秘干始,逐渐,熟悉了,业务技能。政策水平,也有所提高。由于工作对象是,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上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先后在农村能源办、综合计划、宣传、组织、机关党委、人事、农机装备等处室多岗位工作。走遍了38个区县。丘陵上,山林里,田埂边,深山处,大棚里,扶贫路上,留下了无数足迹,为“三农”工作,殚精竭虑,奉献了青春,告慰了初心。组织上也给了认可和鼓励,工作责任也逐步加大,千禧第一年,通过竞争上岗,任职综合计划处副处长,然后,一步一脚印,十二年间到处长,至厅局级。</h3><h3> 忆往,往日的尘缘,说不清,像喝了一杯,陈年的酒,瞬间,回味绵长。像一方 ,茂盛的草地,有微风掠过,雅曲齐鸣。穿越,时空的长河,在流年的尽头,仿佛,看到了过去的事,熟悉的我...</h3> <h3><br></h3><h3> 流年漫漫,四季的琴弦,漫过往昔,穿心而过。喜欢,就这样,轻倚轩窗。看琉璃时光,在心悦里,开出满园芳菲。人如旧,时光如流。去年种下的念,在温柔的细雨里,发芽,生枝,长叶,枝枝蔓蔓,结满了,含苞的希冀。</h3><h3> 九四年,随重庆农业展团到北京,参加农业部举办的,每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内容主要是;以国内外农、牧、渔、农垦、农机、乡镇企业等为内容,集科技交流、项目洽谈、名牌认定、产品展示、贸易订货和商品销售于一体,综合性的国际农业博览会。会期较长,于是,夜宿北京农展馆,附近一地下出租屋,白天或部里开会,或展厅奔波,晚上,恰逢电视播放热剧,江珊和王志文主演的《过把瘾》。此剧描写了,平民方言与杜梅从相识、相爱、相斥、相离,到再次相聚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沟沟坎坎、恩恩怨怨、磕磕绊绊。无刻意的煽情,无整天,哭哭啼啼,无在三角恋之中,绕来绕去,也没有把婚姻,作为爱情的结束。</h3><h3> 这是一部,百姓身边的真实故事,由作家王朔的《过把瘾就死》《永失我爱》《无人喝彩》三部小说改编而成。</h3><h3> 看完直呼过瘾。 王志文、江珊过了把,夫妻瘾。赵宝刚过了把,言情瘾。王朔过了把,电视瘾。真是,爱情永不过时,常温常经典。</h3> <h3><br></h3><h3> 随岁月之歌,将所有的旖旎,只言片语,铭记在,时光的画轴里。当岁月,都已失去颜色,偶然与过往相遇,还能唱出,初遇时的旋律?季季的守望,丰盈了,岁月渐凉的韵意。那支笔,一直在静静淌墨,珍惜着,收藏着,一路经历的美丽。依然喜欢,浅吟流年,静静描摹,岁月的每一个春秋。<br></h3><h3> 千禧年初,金秋十月,随重庆丝绸代表团,出国商贸交流,乘泰航380空客,降落印度,在新德里拜访了中国使馆,与二等文秘蔡先生会唔,初步了解了,印度经济发展近况和贸易政策。其后,连继多天,与印度有关机构和客户,进行了广泛的接洽,白天与印方进行一轮轮,艰苦卓绝、马拉松式谈判,晚上拖着疲倦之躯,回到宾馆,就在十五日晚上,拧开电视,国际频道即中央四台在播放新闻,一幅震撼的画面,出现在眼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卅五号,在太空飞行十四圈,历时21小时23分,成就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明朝人万户,利用火箭的飞天梦想,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这一幕赢得了,同在观看印度官员的称赞。也让,身在异国他乡的团员,群情激奋,深切感受到,祖国的进步与强大,为之激动,为之自豪,那一幅飞天画面,牢牢镶嵌记忆深处,永生难忘。</h3> <p><br></p><p> 举目远眺,秋的深处,还是秋,念的深处,还是念。几次回眸,几番惆怅。佳期拟了,又误。千言万语,怎抵此时情衷?那风中的对白,是否,会记得,这个秋天?悠悠岁月,伴着,时光缓缓老去,仍有一份,不曾改变的执念,守候着,曾经的约定。</p><p> 闲暇之余,也会放松自己,时常同中学同学聚在南山之巅,文峰塔下,涂山湖边,老君圣庙里,故地重游,追寻往日欢乐,忆往昔,聊未来,顺便来一场,麻将桌上的怡情。寻找,过去的足迹,追溯,校园温馨往事,唤回,儿时的快乐,厚凝,同学之情。 </p><p> 偶然与大学同窗相聚,多是;以文会友,以琴和箫,以棋互竞,以诗和鸣。偶而相邀,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漠北,去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域西,去到,“十里荷花香飘,秦淮水暖烟波”的江南,体会,那一路的餐晚风、饮朝露,一路的枕松涛、眠孤月。去领略,大漠的雄浑,无垠。去承受,那绝域的荒凉,寂静。去品味,江南柔美,温馨。用行动去,追寻向往的诗和远方…</p> <h3><br></h3><h3> 远处的地平线上,一轮夕阳,缓缓落下,黄昏的晚霞,挥动着,绚丽的纱巾。须臾间,遍地的小草,都镀上了,一片金黄色。晚风吹起来,枝枝青青草,摇响了,黄昏的抒情曲。排排,红砖碧瓦的林舍出现,像童话一般精致,又像梦一样美丽。</h3><h3>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h3><h3> 风和日丽的冬天,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沙发上,饮着,热气腾腾的绿茶,舌尖上,传来丝丝回甜,空气中,飘逸着阵阵茗香,电视中传来,山城的奇山秀水、绮丽风光的画面,家人在书房,电脑上打游戏,儿子则在卧室,钻研警务技能知识。人近中年,有了一套130平米,三室两厅双卫的温馨居室,不奢华,但很满足。这是住房制度改革后,市政府向职工出售的商品房,这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想像的。</h3><h3> 浮华一生,淡忘一季。空有回想,打乱缠绵。笑脸不见,落寞万千。弦,思华年。那些年华,恍然如梦。亦如,流水,一去不返。不泣告别,不诉终殇。</h3> <h3><br></h3><h3> 想要携友与共,走过,落叶翻飞的林间小路。想要,亲吻域北高原,最纯净的蓝天白云。想要,奔驰于,广阔无垠的草原,想要,遨游在,浪花飞溅的大海,想要,在每一个,风景如画的山巅,大声地,告说出:“人生无悔!” </h3><h3> 小时候,母亲和我们三兄妹,住在单位分配的筒子楼,面积不大,三十多平米,无卫生间和厨房,一条长廊,串连许多单间,长廊尽头是共用厨房,出门面对面,放学门对门,是当时的真实写照。</h3><h3> 七十年代,开始了,住房制度的改革,悄无声息中,百姓住房经历了,从瓦房、平房,到楼房、公寓、别墅的阶段。改革初期,单位仍有福利分房,但住房形态,发生了变化,由共用卫生间、厨房在过道的筒子楼,转变成了,带卫生间、厨房的单元房,相比原来的筒子楼,居住条件上了一个台阶。</h3><h3> </h3><h3><br></h3> <h3><br></h3><h3> 尘世美丽,犹如光影,无法永久拥有,别离终会到来。即便如此,还是,义无返顾地付出,那样纯粹,那样执着,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单纯地喜爱。回首,拥有过的一切,犹如,海市蜃楼,犹如,镜花水月,如梦似幻。沉醉其中的人,怎会轻易醒来?</h3><h3> 随着改革的推进,沿袭多年的福利分房,逐渐,被商品房所取代。住房类别,有新的变化,花园洋房、独栋别墅、LOFT公寓,形式不断发掘。洋房的优雅、别墅的舒适、LOFT公寓的时尚。住房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安家又乐业…</h3><h3> 也许,等待、也是一种幸福。等一场春暖花开,有知己的归来!也许,等待,将是不尽的伤痛,因为那段风光,也许,再也不会回来。</h3> <h3><br></h3><h3> 人间重晚霞,秋天!那么美,那么静,那么暖,又那么凉。拥有美好,或为,快乐的过客,或为,深情的归客。用最美的心情,过好每一天。</h3><h3> 那是98年9月8日,随重庆展团,来到温暖如春、经济发达、风光秀丽的厦门,参加首届中国厦洽会。最先享有“特殊”政策的福建省,步入了改革开放,开放意识,弥漫厦门经济特区。政府就策划、设计了,以“招商引资”为主题的洽谈会。当年厦门、泉州、漳州、龙岩地市联合主办,名称为“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会 ”,在厦门举办。后来升格为省政府主办,最后升级为国家商务部主办,这就是中国国际投资贸洽会的发端,至此,投洽会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权威平台,进入了迅猛发展状态。</h3><h3> 人生,本无风雨,本无晴。初冬,少了繁花似锦,常伴,花枯与花谢。光阴,带着几分萧瑟,辗转已到,十月尽头,秋更深,色更浓。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h3> <h3><br></h3><h3> 春花,秋月,夏风,冬雪。所有的结束,都是一种,新的开始,不管,过去过得怎样,都不必太在意。</h3><h3> 开幕那天,偌大的展馆外,彩旗飘飘,多幅巨型标语“欢迎参加98*98厦洽会”,场内外,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重庆展位处于正中偏左,自然成为近水楼台,在许忠民副市长率领下,代表团成员异常忙碌,整洁的服装,阳光般的笑容,周到的介绍,熟情的服务,让前来咨询、洽谈的国内外客商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很好地宣传了重庆,也达到了,内设招商引资目标。</h3><h3> 若是美好,叫精彩!若是糟糕,叫经历!收拾好心情,下一秒,生活,又要,重新开始。每一天,都孕育着,新的希望。 </h3><h3> 秋天,就要过去,冬天,即将到来!即便秋风萧瑟,天气寒凉,草木为霜。也要,在冬日的阳光里,寻找,一抹暖阳,温暖余生!</h3> <h3><br></h3><h3> 季节的风,拂白了青丝,风干了泪珠,吹散了曾经,扰动了心海。但抹不去,那年、那月、那次,美好、温馨的过往。纵然,转身之后,彼此时光错离。相信,温暖与眷恋,依然可循,点点散落的墨香,时时追忆着,那一季,飘飞在风里,最熟悉的暖意,在微风细雨中,感受着,最美的人间尘缘…</h3><h3> 任务完成后,随单位领导、同事来到,民营经济发达的石狮,进入服装城,款式新颖、种类繁多、色彩缤纷的服饰,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h3><h3> 石狮作为国内最大,鞋服产业货源基地,依靠成熟、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发展出了,当时最前沿的产业——电子商务,反过来,又加速了,制造业的发展。在羡慕的同时,也感到,内地与沿海,在体制创新、经济发展上的巨大差距。这也算,这次出访的意外收获吧。</h3><h3> </h3> <h3><br></h3><h3> 人生,经过雨,迎着风。依然在,平淡的日子里,把每一天,都过得风生水起。没有时间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图景,曾经,被抛掷脑后的那些,现在,就应该还是被扔掉,因为拾起,还是有,太多的不值得。</h3><h3> 随后,利用剩余时间,在美丽的鼓浪屿,领略了,“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的楚天之舒与迷幻。在岛上莲花庵见识了,“浪击龙宫鼓, 风敲梵刹钟”的奇观,到屿上渡月亭,体会了,嵌石一亭临水居然可月 ,层峦百尺插天直许栖霞 ”的豪迈和壮观。临山上千波亭,目睹了,“长桥支海三千丈 ,明月浮空十二栏”的瑰丽。</h3><h3> </h3> <h3></h3><h3><br></h3><h3> 尘世有艰辛,但没那么多,凄苦不堪,随着淡淡的酒香,漫步,在长廊小亭,轻泯一口,足以浇灌,干涸的心灵,嬉戏,在忘情的小河,为未来,擦洗身上,满满的伤痕,只愿它,伴水而落。但为何,那些浅伤,却化作了,一片片云彩,挂在,心头的最高处。</h3><h3> 接着到了,三面环海,靠近鼓浪屿,有美丽的海滨风景,学术气氛浓郁,英杰满天下的厦门大学,在人类博物馆欣赏了“万象森罗宇宙生人觇进化 ,一堂广览古今史迹示周行"的丰富馆藏。在厦大上弦操场,感受到“自饶远势波千顷&nbsp;,渐满清辉月上弦&nbsp;”势不可挡的月缺、月盈。也购买了“揽胜何须筇竹杖 ,论材如品武夷茶 ”的福建特产。 然后,就近参观了,毗邻厦大的胡里山炮台。目睹了吉尼斯认可的,世界上最大的海岸炮,还有收集的各式古炮,有门遗世孤品——“铁模”铁炮。这是世上,仅存的由铁模铸炮法铸造的铁炮,堪称绝世珍品。炮台有楹联;“广厦连云御侮山前留炮垒,故园如画优游海上泛仙槎”。</h3><h3> 这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之旅。</h3><h3> </h3> <h3><br></h3><h3> 愿人世岁月,只生欢喜不生愁,时光荏苒,四季更迭,还来不及品味,便送走了,温暖而凉爽的金秋。迎来了,渐入小寒,有风,有雨,有寒露,有重阳,有霜降。</h3><h3> 在厦门,为郑成功纪念馆门前“驱外夷出境 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志者 几时再能鼓雄风 ”对联所震撼。紧接着来到集美,参现了陈嘉庚先生旧居。爱国华侨陈嘉庚,早年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后终成南洋巨富。二十年代,归乡的陈嘉庚,决心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对于当时英国人的刁难,他坚定地表示:“企业可以收盘。学校决不能停办,直至他变卖家产,坚持把学校办下去。他曾筹款帮助孙中山,支持光复福建。抗日战争暴发后,他为抗日募捐的达30亿元之多。然,在生活方面,他自奉俭约,素食布衣。临终时,把遗产300多万元全部献给了国家。真是一个有拳拳之心,令人敬仰和钦佩的老人。</h3><h3> </h3> <h3>  愿岁月,赶走悲伤离愁,不乱于心,不乱于情!平和的放下,不畏过去 ,不畏将来,如此安好!永远活在当下!面对困扰,不回避,不逃离,保持热情,拥抱未来!</h3><h3> 绽放,最灿烂的自己。愿时光,有人懂,有人疼,有情相伴,把酒言欢,岁月如歌。</h3> <h3>  </h3><h3> 徐徐秋风,秋叶翩翩,春华褪尽,逝去的往昔不会再现,散不去的是,红尘人生中的浮华悲欢,那些,青春如歌的往昔,己成年华中,那副精雕细刻的墨青。时光淡出,年华中的那一份挚真挚爱,隔了千山万水,一映桃红辗落成尘,虽时有更残楼静、孤雁二三声的静寂,但,牵念依然在。因为爱,所以不曾绝望,因为懂得,所以不忧伤。</h3><h3> 岁月就像一条金光大道,途中,光阴会留下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h3><h3> (敬请待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