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课程涵盖了物理、化学、天文、生物、自然等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不仅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奥秘,更是培养自主探究的科目。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做中探”?我校科学教研组全体成员开展——“乐中研”的活动。12月12日我们走进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王苍老师的精彩课堂。聆听了他执教的《运动与摩擦力》的科学实验课。</h3> <h3><font color="#ff8a00"><b>(一)认知摩擦力。</b></font></h3><h3>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王老师在课的开始,以玩游戏的方法导入了新课。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抓住了学生思维,激发了欲望。</h3> <h3><font color="#ff8a00"><b>(二)感知摩擦力。</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style=""><b> </b>科学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他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用手压桌面向前推和把手抬起向前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了摩擦力的特征,并感受到了摩擦力的存在,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摩擦力?</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b>(三) 大胆猜想。</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style=""><b> “</b>实验是检验理论的为标准”。摩擦力是一个物理量,它不仅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那如何测量呢?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和想象,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font></h3> <h3> 根据学生的猜测,老师列举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可能跟“物体的重量”,还可能“物体跟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进行研究。</h3> <h3><font color="#ff8a00"><b>(四)设计实验,验证猜想。</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科学课的核心是实验验证。教师抓住了孩子们喜欢玩、喜欢动手的特点,预设材料,并有序发放,组织进行探究活动,教师适时点拨。实验前教师提出了对比实验中可变因素、不变因素的控制以及温馨提示。教师创设愉悦的环境,和谐的气氛,孩子们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实验当中,感受做实验的乐趣。</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b>(五)实验结论。</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style=""> 从实验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是实验课的关键。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的发现。一个个举起的小手,满意的笑脸——真正是学生体验到实验成功的乐趣。</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style=""> </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b>(六)总结延伸。</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style=""> 课的尾声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以及想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其他因素。教师适时引导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多摩擦力知识,巧妙的埋下了伏笔。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终身学习的科学素养,而且有意激发了学生爱科学,爱生活,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愿望。</font></h3> <h3> 课后大家评议,从王老师课堂当中感受到科学实验如何有效组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大家畅所欲言,从教师们的喜悦的言谈中,关注的神色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科学教研组“乐中研”的真正“乐趣”!</h3>